洞头县防汛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2013-03-15林振凯
郭 敏,林振凯
(1.洞头县水利工程管理站,浙江温州 325700;2.洞头县防台防汛防旱指挥部办公室,浙江温州 325700)
0 引言
防汛工作是一项关系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社会公益事业.防汛信息化作为防汛工作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重要内容,通过信息化建设可有效提高水雨情、、灾情等各项有关防汛信息传递速度,对其灾害的发展趋势作出及时、科学的分析预测,从而有效提高了防汛的决策水平,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洞头县地处温州瓯江口外东南海域,海岛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洞头自古以来就是台风、暴雨情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地区,防汛任务艰巨;全县由103个岛屿组成,地域的分散性造成了防汛信息的传递滞后和指挥不畅,因此防汛信息化建设尤为显得必要.近年来,洞头县加快了防汛信息化的建设,从信息采集基础设施、专项业务应用系统、保障环境等多个方面入手,提高防汛工作中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信息化步伐,提高防汛决策水平,保证防汛安全.
1 洞头县防汛信息化建设现状
1.1 防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洞头县的防汛信息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防汛信息采集系统、全球眼远程监视系统、防汛水利信息网络等.由于地处海岛,洞头县岛内无大的流域,却有延绵的海岸线,受外海台风潮汐等影响很大,除水库枢纽等重要水利工程外,一线海塘、避风锚地等地一直是洞头县防汛抢险的重要岗位.故在防汛信息采集和监控系统方面,洞头县不仅注重在水库等重点水利枢纽工程防洪情况,更注重一线海塘、避风码头等防台工程的安全监控.目前,洞头已在县3个主要水库和洞头码头等建立了遥测站,遥测站设置自动水位计、雨量计等一系列的监测仪器,可实际自动监控水库水位、外江潮位、雨水情等信息,并完成采集、储存、报送等的一系列工作,然后通过通信网络及时传送到中心站.另外,洞头县还初步建成了16个以海塘、避风锚地等重点防台地区为主的全球眼监视点布局,将分散、独立的实时图像通过采集点进行联网,连接到控制中心,实现跨岛屿、全县范围内的统一监控、统一存储、统一管理,并可和交通、气象、电力、通讯等其他部门实现资源共享,为各部门的同意协同提供一种全新、直观、扩大视觉和听觉范围的管理工具,提高其防汛应急措施可以对进行全方位的监视.所有遥测站和监视点都架设独立光纤线路的方式连接入Internet网和控制中心,保证线路的畅通.
1.2 防汛专项业务应用系统建设
洞头县防汛专项业务应用系统是整个防汛工作的核心部分,洞头县借鉴其它地区的先进经验,采购了一系列的Web服务器、应用工作站、模型工作站、PC机、UPS电源、大屏幕视讯系统等硬件设施,建立了实时水雨情预警系统、台风信息管理系统、防汛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防汛远程视频会商系统、防汛信息网上发布系统等多个软件应用系统平台,以有效的对通过防汛信息采集系统和全球眼远程监视系统采集的信息进行专业分析.水雨情预警系统、台风信息管理系统直接与水文、气象等相关部门直接连接;防汛远程视频会商系统则在指挥部、各街道、乡镇均有安装,并与温州市级防汛远程视频会商系统相连.防汛信息网上发布系统与Internet网络及移动、联通等主要通讯平台联网,采用PUSH技术将防汛信息及时通过手机等通讯工具直接推送给防汛相关人员.洞头县防汛网络拓扑结构图,见图1.
图1 洞头县防汛网络拓扑结构图
2 洞头防汛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洞头县防汛指挥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初见雏形.但就目前的总体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而言,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具体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发展规划缺乏,信息化建设可持续性差
近年来,虽然大家对防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缺乏紧迫感,没有统一的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全局建设的有序性.同时由于规划的缺乏,信息化建设也缺乏持续性,很容易受外部环境、资金、人员等的影响.
2.2 信息采集时空分布不能满足现代化防汛的需要
由于起步晚、技术力量薄弱,目前洞头仅在防汛影响重点区域如水库枢纽、重要的一线海塘、避风锚地等地建立信息采集系统和监控系统,连洞头本岛都不能完全覆盖,更不能覆盖边远岛屿区域.另外,和防汛相关的水雨情遥测点、山体滑坡监测点及道路积水监测点都偏少甚至没有,不能满足全方位的防汛要求,要想全面实现全县防汛系统信息化管理,难度还很大.
2.3 专项业务应用系统有待完善
目前的防汛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主要侧重在对信息的收集和分类管理上,对各项历史降雨、潮位、台风等水利基础数据库尚未建立,对信息分析、决策支持和评估等方面还没有专门的模块,系统的智能化系统和集成度都不够,目前的防汛决策主要还是依靠领导和专家决策,还未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防汛指挥平台.
2.4 专业队伍建设不足
由于长期以来一直缺乏对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和相关人才的培养,导致了专业人员数量缺乏,技术水平总体较低,难以适应现代防汛指挥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改变防汛指挥信息网建设的落后局面,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已迫在眉睫.
2.5 防汛业务应用协同缺乏技术支撑
虽然洞头已建立一系列专项业务应用系统,当前防汛业务尚未形成规范标准的公文报表体系,灾情上报的语言不规范、分类不明确、格式不统一,信息获取与业务流程脱节,信息传递和统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差,导致县和乡镇(街道)、水利部门和通讯、交通部门等各部门之间等防汛应用协同能力不够,直接影响到领导部门决策措施和决策时机的把握.
3 防汛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3.1 完善防汛信息化建设规划
规划工作是现代信息化工作的基础,极其重要.为了保障防汛指挥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应结合洞头本地实际情况,进行深层次的调查分析研究,结合当前防汛实际和将来社会发展中将要面临的新问题,综合考虑,科学地编制好信息化规划,杜绝低水平开发和重复建设.
3.2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防汛首先要依靠准确的基础数据,才能在之后的‘防汛指挥.因此,洞头县要实现全面的防汛信息化,势必要加强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对各主要挡潮排洪闸等都需建立遥测站,进行水位[1]、雨情、工情等参数采集,并进行电气设备更新改造,补充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远程控制,使得在防汛指挥中心即能进行全面控制;加密全球眼监控布点,在各一线海塘、码头、避风锚地、山体滑坡监测点及道路积水监测点等防台、抗洪第一线及各避灾中心等区域均布置全球眼监控点,防汛期间时刻监控;防汛指挥机构引进卫星车载移动信息站,在抗洪抢险时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即时反馈现场情况.在传输网络上,应进一步增强网络安全性,在现有有线网络的基础上,增加3G网络的支持,确保在有线网络中断时保持各种防汛信息能传输畅通.
3.3 开发防汛智能分析系统
洞头县现有的防汛专项业务应用系统主要还停留防汛预警、信息传播和指挥协同方面,并不能实现为防汛抢险真正的智能分析和提供决策依据.为进一步提高决策水平,下一阶段应加强对防汛专项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完善有关的历史水文数据、水利工程数据等基础资料数据库[2],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增加汛情智能分析系统[3]挥智能分析系统模块.其中,汛情智能分析系统要求能联合水文、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信息和资料,对海浪、潮水和洪水等进行智能化的分析,预测和判断汛情发展趋势;防汛指挥智能分析系统根据汛情分析成果智能拟定各项防汛预决策方案,对各预决策方案进行数值化模拟分析,并建立三维仿真模型[4],将数值模拟成果通过三维仿真模型形象的展示,预测防汛措施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和结果,为领导和专家做最终决策提高参考.
3.4 通过OTA技术,提高控制水平
针对洞头县岛屿纵多,陆地交通不便的现状,造成一线防汛的基层工作人员的控制效率偏低,工作量巨大.下阶段,洞头县应大力引进和发展OTA(Over the air空中下载)技术[5],应用 OTA 技术完善防汛系统,使得防汛工作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具备OTA功能的手机、PDA等移动设备通过移动网络即时进行水位、雨量、闸站状况等防汛关键数据查询,远程对水库、闸站等防汛泄洪建筑物进行控制,有效提高防汛控制工作效率和水平.
3.5 加强人才建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洞头水利信息化人才匮乏的现状,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制定技术培训计划,加强干部职工的信息化知识培训,不断发展壮大洞头县水利人才队伍.另外,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合作机会,相互学习,查漏补缺,提高防汛指挥系统信息化水平.
4 结语
防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和繁重的工作,对防汛预警、灾情监控、指挥决策等防汛抢险都有积极的意义,只有不断加强防汛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及时更新信息化设施,完善防汛专项业务应用系统,才能为防汛指挥提供更高水平的决策依据.在未来的防汛信息化建设中,要将防汛信息系统建立成为一个集信息采集、观测查询、信息分析、防汛决策等一体的综合性信息系统,最大程度的把洪潮来临的真实场景及所造成的可能影响呈现给相关的决策指挥和专家,为制定防汛抗洪方案提供科学及时的依据.
[1] 张建强,毛 坚.水位自动测报系统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河道防汛管理中的建设与应用[J].浙江水利科技,2011(1):65-66.
[2] 李静芳,尉飞新.上海市防汛信息化业务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探索[J].上海水务,2009(2):44-46.
[3] 燕 华.智能化多媒体防汛管理系统[J].北京水利,2009(4):34-35.
[4] 林 江,王 冰.论渭河防汛信息化建设思路及未来展望[J].陕西水利,2010(3):33 -34.
[5] 徐海兵,刘汉高.OTA技术在防汛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J].水利信息化,2012(1):69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