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2012年秋季会议介绍*

2013-03-14房立华

地震科学进展 2013年1期
关键词:会议研究

房立华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1)

(作者电子信箱,房立华:flh@cea-igp.ac.cn)

1 会议概况

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国际科学组织,在全球拥有6万多名会员。它成立于1919年,最初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下属的一个分委会,1972 年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AGU 致力于通过各个会员的努力和与其他科学组织的合作,促进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发展,并通过出版科技期刊、召开学术会议和各种教育及科学活动来实现其目标。

AGU 一年开两次大会,过去称为春季会议和秋季会议,分别在美国的东部和西部召开。西部固定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召开,东部先后曾在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和华盛顿DC 召开。从2003年开始,春季会议改为和其他组织联合召开,称为联合大会。

第45 届AGU 秋 季 会 议 于2012 年12月3—7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来自全球各地的23 000 多名AGU 会员、地球科学家、教育工作者、学生和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收到21 000 多篇论文摘要。张贴海报约14 000个,口头报告约7 000个。来自世界各国的地球物理学家在会议上展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文简要介绍此次会议的概况和国内外地球物理同行在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

2 专题设置

本次会议共设27个专题,分别为:大气科学(A)、大气和空间电学(AE)、生态科学(B)、低温层(C)、地球和行星表面过程(EP)、地球和空间科学信息学(IN)、教育(ED)、大地测量(G)、地磁和古地磁(GP)、全球环境变化(GC)、水文学(H)、矿物与岩石物理(MR)、自然灾害(NH)、浅层地球物理(NS)、非线性地球物理(NG)、海洋科学(OS)、古海洋学与古气候(PP)、行星科学(P)、公共事务(PA)、SPA-超高层气流物理学(SA)、SPA-磁层物理(SM)、SPA-太阳和日光层物理(SH)、地震学(S)、社会影响和政策科学(SI)、地球内部结构(DI)、大地构造物理学(T)、火山、地球化学和岩石学(V)。

图1 2012年AGU 秋季会议不同学科的论文数量统计图

参会人员提交的论文摘要以口头报告和海报形式展示。各方面论文数量情况见图1,该图基本反映了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冷热程度。论文数量位列前三位的学科分别是大气科学、水文学和生态科学。大地构造物理学、海洋科学、火山、地球化学和岩石学,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也较为热门。

此次会议的参展商近280家。这些参展商有科研机构,如美国宇航局(NASA),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有数据资料中心,如美国地震学研究联合会(IRIS);有软件公司,如微软、谷歌;有仪器设备公司,如地震计和数据采集器生产商Guralp、Nanometrics和REF TEK;还有图书出版公司,如Springer,Wiley-Blackwell和Cambridge University出版社。此外,许多大学的地球科学系和一些科研院所也在此设立展台,介绍本校的教学、科研和研究生招生情况。

3 会议特点

作为每年地球科学界规模最大的盛会,AGU 秋季会议具有如下几个重要特点:

(1)参加人员多、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近两年来,每年的参会人数都在两万人以上。此次会议有7 000多个口头报告,14 000多张海报,还有一系列的学术交流、讲座,都集中在5天时间内展示出来,信息量非常大。会议内容几乎涵盖了从地球深部构造、地球各圈层到星际空间的各个方面。

(2)资源多。除学术报告和海报外,全球重要的地球物理研究机构都会参加AGU秋季会议的展览,如NASA、IRIS等机构利用会展提供大量的信息源和资料源。

(3)实效新。参会人员可以了解到国内外同行的最新研究方向、研究热点和研究进展。许多科学家都将科学计划拿到会议上来运作,组织专题报告科研项目的进展,展示最新的成果、方法和产品。新兴的研究热点也会在会议上组织专题报告和讨论。一些多学科、多单位参加的项目,也利用AGU 年会设立专题和项目研讨会。

(4)组织周密、计划性强。AGU 秋季年会每年在同一地点、比较固定的时间召开,有利于参会人员提前安排计划,也有利于在会议上组织、运作和交流各项课题。会议报告严格按预定的时间程序进行,即使报告人临时无法到场,也不作调整,这样有利于参会人员按计划赴各会场听取感兴趣的报告。会议的安排和论文摘要提前通知与会人员,并同时上网。到会场报到,有详细的会议安排说明书发放。各会场门口有当天安排的会议报告内容告示。

4 固体地球物理研究

笔者主要参加有关地震学、地球内部结构和大地构造物理学3 个专题的交流和讨论。

4.1 地震学

地震学这一专题的会议摘要有873篇。与这一专题有关的报告和海报涉及地震破裂过程与断层带性质,核爆地震学,诱发地震的监测、灾害、属性与触发机理,地震学正演和反演进展,地震层析成像,慢滑移与颤动,地震学正演和反演进展,利用地震波监测地球内部性质的时间变化,地震各向异性,地震噪声理论和应用研究,地震仪器、网络与数据,以及地震预警等。

在这一专题中,有关地震层析成像、颤动(Tremor)、地震噪声和各向异性的研究占了多数。在层析成像方面,开始呈现利用多种数据进行联合反演的趋势,如联合使用体波走时和面波频散数据、联合使用面波频散和接收函数反演速度结构。在各向异性研究方面,除了传统的使用远震SKS 震相和近震S波震相外,也有学者开始使用接收函数和偏振分析来研究各向异性。在地震噪声的应用方面,除了单纯的反演S波速度结构外,利用噪声互相关函数来研究地球内部的衰减结构、方位各向异性和径向各向异性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在地震研究中,2011年的东日本大地震仍是本次会议的一个研究热点。有20个口头报告和47个海报展示了东日本大地震的震源机制、余震定位、破裂过程、速度结构、余滑分布、海底形变等研究结果。

今年新出现的一个专题为公众参与的地震学(Citizen-Empowered Seismology)。这是最近几年新出现的地震学的一个分支,这一学科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公众参与,并以公众为主要信息源。地震学家利用因特网、社交网络使公众参与地震监测,公众通过手机、Facebook、Twitter、社区地震网络、震动捕捉网络(QCN,Quake-Catch Network)向地震监测单位发送信息,以便于地震学家快速确定震源信息,评估地震灾害。如美国地质调查局的DYFI(Deed You Feel It?)即属于这一学科的范畴。

4.2 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结构这一专题的会议摘要有327篇。与这一专题有关的报告和海报涉及热点和地幔柱,下地幔结构,地幔过渡带及其在热化学对流中的作用,行星核幔相互作用,地核动力学进展,地核的地震学和矿物物理研究,地球内部的氧化还原控制和CO-H 均衡,地球内部的挥发物及其对物理性质的影响,计算地球科学的现状,北美西部的多尺度对流系统,地震各向异性和板块构造,地幔对流与俯冲动力学,微量元素对下地幔矿物的影响。

在这一专题中,论文主要集中在热点和地幔柱,以及下地幔结构的研究。此外利用远震数据和地核震相研究地幔过渡带的速度结构、D″的形态和矿物组成等论文也较多。

4.3 大地构造物理学

大地构造物理学这一专题的会议摘要有1 468篇,是固体地球物理领域摘要最多的一个专题。与这一专题有关的报告和海报涉及大陆岩石圈演化,岩石圈的深部探测,地震变形的综合观测与力学性质,断层、断裂与流体的物理、化学和运移的过程和模拟,上地幔顶部低速层的观测与解释,海洋磁学与板块构造,俯冲带的流体和含水相,地球表面垂直运动的测量,北极的大地构造,板内火山与大火成岩省起源的多学科研究,特提斯洋和印度洋的大地构造和地球动力学,裂谷边缘的形成与活化,大陆裂谷的岩浆作用和扩张,裂谷系统的形成与演化,板块汇聚边缘伸展结构的构造机制,岛弧与弧后扩张的动力学研究。

涉及中国及周边地区的研究有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和变形,东南亚地震活动的地质与地球物理背景,青藏高原东部、中国东部、中印及邻海的岩石圈结构和大地构造,中国南海的演化、结构与沉积记录,汶川深钻等。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和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集中展示了汶川深钻(WFSD)、中国探测(SinoProbe)以及东北地震台阵的研究结果。

这一专题之所以论文数量多,是因为除了传统的大地构造物理外,很多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结果也在此展示,如基于层析成像结果,分析板块俯冲过程和机制;基于接收函数偏移成像结果,研究板块的碰撞过程和机制;基于SKS 波分裂的测量结果,分析岩石圈和地幔的变形机制等。这一专题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是:地球物理与地质、大地构造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果单纯利用地球物理观测数据和现有的研究方法,很难对所得结果进行深入讨论,也很难引起地质学家和大地构造学家的共鸣。采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获得针对某一地质或构造演化问题的地球物理证据,才能真正发挥地球物理学的价值。

猜你喜欢

会议研究
《八七会议》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会议通知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会议通知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