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A作用机理与任务设计:以财经类课程为例
2013-03-14万树
万树
(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江苏南京 211815)
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
TBA作用机理与任务设计:以财经类课程为例
万树
(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江苏南京 211815)
TBA教学模式的任务设计需从任务的内涵及其作用机理入手,科学分析作用与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细化任务环节的具体实施步骤和目标,使任务设计切合高等学校应用性学科的实际情况,以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积极作用。
TBA教学模式;任务;任务设计;应用型人才;财经类课程
新世纪以来,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在高校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即TBA教学模式。TBA教学模式作为与“真实世界”最贴近的实用型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的办学宗旨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有助于推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随着我国高等学校应用型学科专业调整和应用型教材教具的铺展,TBA教学模式将会成为高等学校课程调整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粘合剂,有利于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和综合性应用能力的提高,对高等学校教学模式的实用性转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TBA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TBA教学模式作为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渊源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1](J.Piaget,1926)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J.Piaget,1972)[2]。皮亚杰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20世纪80年代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on approach,CA)的广泛推广直接孕育了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TBA)的诞生。Prabhu在一项强交际法的实验(Bangalore Project)中首次提出了“任务”的概念,并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进行学习[3]。该实验把任务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尝试引起了语言教学界的关注。Skehan(1996)、Ellis(1999)、Lee (2002)等人在对语言进行理解、操练和使用的学习尝试中,推动了“以学生为中心”的CA模式向“以学习为中心”的TBA教学模式的成功转型,并建立了由教学目标(goals)、信息输入(input)、活动方式(activity)、师生角色(teacher/student role)、教学环境(setting)等因素组成的TBA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中大量具有真实性和模拟性的“变化性互动”的各项任务(活动),把各要素串联起来,加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更贴近现实和社会实际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演练性和操作性互动,进而产生知识习得和迁移。
TBA教学模式的优点是使学习过程更贴近“真实世界”,促使学生“跳出教科书”,让教师“蹦出参考书”,学生和教师围绕共同的“任务”行动起来,营造“学生主动学,教师参与学”的教学氛围。TBA教学模式是以学习为中心、以发展为本的高品质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涵盖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和实践策略,并贯穿于课堂内外的特定环境中,加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针对性,体现了学生与教师在“做中学”的社会互动效果。TBA教学模式通过真实世界的情境模拟,把任务作为组织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参与、体验、交流、互动、合作,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根据任务完成的需要有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干中学,用中学,最终完成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因此,TBA教学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可收到令人吃惊的满意效果,将从本质上革新应用型专业的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在TBA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方面与国外的差距较大,既有的研究文献主要是针对实践层面。陈慧媛比较系统地探讨了TBA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基础。她把有关个体思维和语言发展的理论作为TBA的理论基础进行讨论,以揭示许多语言获得中的基本问题,从而得出TBA教学模式以有意义的交流活动来加强能力培养、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结论[4]。TBA教学模式下,任务的本质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5]。李汉强根据Willis (1996)的任务实施标准,设计了TBA教学的五个环节,即课堂导入、参与任务、学习、巩固、操练运用[6]。与国外一样,在TBA实践研究方面,我国也是首先围绕语言课程展开,然后在应用型课程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课程中陆续推广。吴中伟认为,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是一种互动的关系,TBA教学模式可以与传统的展示—操作—演练模式(3P模式)结合起来,在表达阶段引入任务概念,借助任务循序渐进,适当控制,让“任务”贯穿于教学过程,把本质上基于任务的内容在操作上围绕3P模式展开[7]。曾文雄探讨了TBA教学模式的本质及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困境等核心问题,提出TBA教学模式在研究广度和深度方面的不足[8]。刘曜等人则以观点、目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财务管理》课程中TBA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案以及应注意的主要事项[9]。王吉良(2004)、江加宏(2006)、曹成喜(2008)、李冬梅(2009)探讨了TBA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TBA教学模式在高校应用型课程教学中的深入展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二、TBA教学模式的作用机理
(一)TBA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规律
TBA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在于TBA教学模式围绕任务的执行,综合运用了兴趣激发、认知发生、思维训练、模拟实验、习惯养成五大知识迁移手段。第一,兴趣激发机理。TBA教学模式中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参与能够开创全新的竞争机制,任务完成评价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习兴趣。第二,认知发生机理。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符合学习认知和知识迁移的特点,顺应了学以致用的心理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第三,思维训练机理。TBA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活动和合作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第四,模拟实验机理。在TBA教学模式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并互相呈现在各位同学面前,有利于同学们相互对比,相互模仿,相互学习,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第五,习惯养成机理。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在财经类课程中的试验,我们发现TBA教学模式提高财经类课程教学效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首先,TBA教学模式对教学环境中的财经“真实世界”的模拟符合财经类课程高度的应用型特征。模拟公司展现的是真实工作世界,各自在模拟公司里承担的是不同的角色,如管理、财务、营销、生产等角色生动形象地展现在知识传授的理论教学中,各成员为着共同的任务展开实践式学习,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共同反刍知识、传播知识,寻找方法,交流技能。其次,TBA教学模式对财经类课程具有一定的行动导向性。财经类课程的TBA教学模式,在“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的教学设计都体现了财经类课程的行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使学生以工作行为导向学习行为。TBA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分析与评价也与其应用性密切相关,并给学生模拟出一个工作的“真实世界”,把知识投映于“现实的生活世界”。第三,TBA教学模式的项目呈现与实际财经工作情境高度一致,使每一个学习任务都能够围绕某一财经项目或财经问题展开。TBA教学模式中的任务(task)在财经类课程中体现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工程(project)。财经类课程的教学组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通过“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既有理论基础、更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财经应用人才。最后,与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密切相关,使得深入运用财经理论分析日常生活成为一种可能和必然,财经类课程传统的案例教学已经充分体现这一特点。日常经济生活在TBA教学模式下成为活生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进入案例,成为案例中的一个有机角色。不同组别可以同时或分别就某个案例进行模拟,进而展开对比分析,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TBA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很显然,TBA教学模式空前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TBA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实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课前准备和课堂组织上。TBA教学模式的课前准备分为“备课”与“备学”两个方面。首先,TBA教学模式对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能力素养、风范与威信以外,TBA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要求更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技能、高超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心理素养和交际能力、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较强的科研能力。TBA教学模式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学内容如何以任务的形式在重点上突出、在难点上突破、在层次上分明,将关系到任务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TBA教学模式以学习为中心,要求TBA任务设计完整、任务环节紧密,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务设计要以真实性、功能性、渐进性为主要原则,用任务的形式去描摹真实世界,运用知识的功能,并按照生活世界的规律和要求,循序渐进,推进知识的迁移和升华,使整个学习活动的思维过程融入到任务执行的行动过程之中。在任务执行手段上要科学适用,既充分利用教具、学具和多媒体设备,又要让学生模拟,扮演好任务角色,在任务执行中有所担当,有所创新。这些都要求备课要特别充分,它关系到各任务环节之间的主次是否得当、衔接安排是否合理、时间分配是否科学。其次,学生的预习和资料收集情况往往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命运。在TBA教学模式下,学生以主人公的姿态进入到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不仅要求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基础性知识要捻熟于心,还要求对即将所学的新知识要进行必要的预习,而且需要学生在基本没有熟悉所学知识的情况下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归纳,这与传统的学习方法相比,要求大大提高,难度大大增加,要求学生高度自觉,处处动脑,并具有一定的知识摄取敏感性和创新思维能力。
TBA教学模式的课堂组织是任务执行的主要环节。TBA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通过课堂授课环节表现出来。教师通过任务的设计、组织,在课堂教学的任务实施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递学习意义,引导和鼓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在TBA教学模式下,班级要进行常规性分组,因为课堂授课环节基本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那么分组的有效性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如模拟机构(公司)的组建、过程执行的掌控、学习评价的执行、学生参与精神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等将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因此,教师要将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设法注重任务完成的指导,做到各环节的起承转合,推进课堂授课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的每个环节,解决疑难问题,引导教学进程,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技能,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里,师生关系与学生关系塑造将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TBA教学模式中,师生互动频繁,学生合作常态化,对师生关系和学生合作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这两对关系中扮演和承担了更大的责任。教师高尚的道德品质、渊博的专业知识、严明的纪律管理、优雅的仪表和语言等,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学生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教师来精心营造和控制。班集体的性质如班风、学风等对良好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的营造具有较大的作用,良好的班风、学风有利于学习,能使学生精神振奋,从而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关系。此外,班级规模也会对TBA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差异性就越明显,就越不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和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目前,关于TBA教学模式下比较合理的班级规模尚需进行进一步研究。
三、TBA教学模式中的任务设计
任务作为TBA教学模式的核心,要发挥它在知识迁移中的中心作用,任务设计就成为TBA教学模式的重中之重。因此,首先必须对任务的界定和分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然后明晰任务执行中各个环节的目标和作用,从而为任务设计和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一)任务的界定和作用
TBA教学模式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与真实世界有某种联系的一项任务,在这个“真实世界”中,任务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所谓任务,是一种有组织的在交际过程中为知识吸收和能力培养提供机会的计划[10]。它是学生在学习、理解、体会语言之后所开展的活动[11],是学生之间注重交际和交流的“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的学习活动和过程[12]。任务对教师和学生而言虽然都带有明确的知识迁移的目的性,但其含义却有所不同。活动的意义在于把任务的完成放在首位,同时根据任务的结果来评价计划执行与完成的好坏[13]。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TBA教学模式具备两个特点:一是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无意义的知识点为目的;二是任务的焦点在于为完成某一“真实”任务而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并且应该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的联系,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在TBA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所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注重知识本身转变为注重能力习得,从而获得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知识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学习的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对教师来说,任务体现了教学计划的落实;对学生来说,任务就是一次课堂活动或练习,是在实施学习计划时需要进行的学习活动。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和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正是在这个亲身体验、探索、发现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并控制和调节这一任务执行过程。TBA教学模式中任务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学习方式。教师是任务的设计者和任务实施的引导者,学生是任务执行的决策者和参与者。这样,TBA教学模式中的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
(二)任务的分类
在TBA教学模式中,任务要遵循“生活世界”的真实性、形式与功能的统一性、阶梯性和可操作性四个基本原则,明确教学内容的运用性目的,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师生状况修改和调整教学任务,设计出具有真实性的合适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一般可以把教学内容分为概念型、归纳型、演绎型、经验型和项目型五类任务(见表1)。大部分财经管理类课程都可以运用这五类任务进行教学,把完成某种经济或管理活动作为学习的任务,模拟出一个真实的生活世界,使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现实性,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以下我们以《财政学》为例对各任务类型的知识结构及其适合的内容进行简单的阐述,分析任务的设计及其在教学各环节中的具体实施,探讨教师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任务类型,让各种不同的知识呈现于真实的生活世界。
表1 TBA教学模式任务设计的主要类型与功能
概念型任务主要用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如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等,围绕概念的属性、结构、功能编排任务,培养学生辨别事物特征、把握本质属性及其相互关系的能力。归纳型任务,主要用于从许多个别的事物或现象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引导学生从具体到一般的概括思维能力和判断推理能力。演绎型任务是利用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前提判断或事实假定,推导出一个事先未知的结论的任务,意在培养学生从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出发,认识个别的、特殊的现象,根据普通逻辑方法和经济运行规律,对某一现象或政策举措的经济社会效果进行预测分析。实验型任务是将课堂教学内容置于可控操作的环境中,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模拟和实验,熟悉和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增加感性认识,强化理论理解,提高认识事物规律的能力。项目型任务属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工作中的任务,它综合了以上四个任务类型,最具挑战性,对学生也最有吸引力,能够密集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与实验性任务验证某一理论或假设不同,项目型任务更强调实战能力、问题处理能力的培养,因而多用在实训和实习的教学环节中。
当然,任务类型的选择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类型,不同的内容决定了不同的任务形式。在TBA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根据内容的性质和难易程度,设计相应的任务主题,并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进行实施。这些任务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资料查询、文献梳理、咨询访谈、经验交流、项目模拟等方法获得并掌握知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任务类型、知识类型和能力培养方面的分类,是为设计任务服务的。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以某种任务类型为主,综合运用其他任务类型,培养学生全面的知识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对于同样的任务,可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设计出不同的任务类型。例如,“全国统一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这个任务,在非财政专业可以设计出归纳型任务,让学生归纳我国目前所有的养老制度、养老保险制度,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得出建立全国统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相应政策的结论。对于财政学专业的学生,则可以设计成一个演绎型的任务:“全国统一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对财政支出规模的预测分析”,即把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农村居民、非就业城镇者等全体居民纳入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这一假设前提下,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进行预测分析和影响分析,进而提出该制度的实施步骤和相关政策措施。
(三)任务设计的主要环节
任务设计是TBA教学模式的基础和核心,体现了素质教育体系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任务包括三个环节,即前任务(pre-task)、任务环(taskcycle)和知识要点环(knowledge focus),也可以形象地称为“任务前”、“任务中”、“任务后”。各环节可以具体细分为九个步骤,称为“三环九步”(见表2)。前任务是基础环节,为任务环的实施做准备。任务环是TBA教学模式的核心部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具体的任务,并加以实施。知识要点环是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在本环节提高了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预示了任务的完成。
表2 TBA教学模式任务环节的步骤和阶段性目标
前任务包括任务准备、任务导入和任务呈现三个步骤。每堂课的教学都有课堂教学导入,所不同的是,TBA教学模式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对于一门课程,可以固定分组或动态分组,一般在第一堂课就基本确定下来。TBA教学模式的教学导入强调导入与任务的相关性。在导入前,一般需要学生“备学”,即对课程有较深入的预习,并查询足够丰富的相关资料,以备在课堂上深入讨论和交流。教师在该环节要明确教学任务的类型,任务导入的手段和方法,展现背景材料并进行初步分析,规划好任务的实施步骤及其相互衔接的方法,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途径与解决方案的预备。任务呈现即展现课堂学习的规则,是任务实施的规则和任务完成的条件,它是TBA教学模式所特有的教学环节,能够让学生从课堂教学一开始就明确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动下去学习知识,进行技能训练,自始至终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境氛围中。这样以来,有利于强化学习目的和学习动力,让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兴趣和能动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动机。这种任务驱动的学习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同时也有利于体现任务的真实性。
任务环是TBA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它通过分析和操练的方法来强化知识点的把握。在这一环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操练知识点,共同合作,完成任务。任务环可以分任务研究、方案设计和任务实施三部分。任务研究是小组成员陈述各自的“备学”情况,把完成任务的相关信息资料展示出来,交流完成任务的基础准备和筹备情况,完成信息交流,平衡各成员的信息差,实现信息互补。在此基础上,探讨任务执行方案,围绕一个问题或根据一组信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确定任务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环节。任务实施是“做中学、做中做”的过程,要求围绕一个或多个结果,通过协商讨论,相互交换意见(但不要求达成共识),共同执行任务。各成员根据分工各自完成,由于各成员间的信息差,任务具有合作性和多元成果性的特征,需要各成员相互交流、补充和汇总。在丰富多彩的任务实施途径中,学生能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习得新知识,积极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做中学”,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享受成功的喜悦。任务执行和实施的最后成果要形成任务完成报告或学习汇报,留待下一环节在全班交流。在任务环,学生要学习新知识,即通常所指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知识;教师要强调新知识的教学与任务紧密相联,使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获取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操练以达到知识的熟练掌握。因此,教师要重点巡视指导、协调并推进任务实施。
知识要点环节是让学生形成知识迁移,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关键环节。在上一环节,学生通过知识的操练和运用,初步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积累,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基本形成了“活学活用”的能力与水平。在这一环节,主要是把学生的任务完成成果展示出来,进行评价和总结,形成并巩固知识迁移。具体做法是:第一步,任务交流。让各组展示成果,进行组间互动,把各组的任务完成成果放在一个公开的平台上进行比较,让各组互相分享各自任务完成成果,总结任务完成的成功与不足。第二步,任务评价。任务评价一般在教师的主持下,由各组选派代表做自评陈述,然后由班级各组互评并提出追溯问题,进行询问,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肯定成绩,指出不足。让学生围绕新知识点和突出问题完成知识迁移,加深执行任务时学到的知识,加速所学技能转化成在真实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并通过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来强化理解和记忆。第三步,课业总结。由教师总结任务的整体完成情况,对任务中遇到的知识点和任务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综合能力的运用进行总结。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回答学生问题、撰写学习心得、编辑学习简报、参加或组织比赛活动等形式对课业进行灵活的多样性总结。
上述每个环节都可以分成由几个具体的小任务(或步骤)串联起来的环节,课堂教学应围绕这些具体任务展开。任务设计从人本主义重视情感、价值和态度等与人的发展有关的特征出发,强调有意义的学习,把学生的情感与认知共同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采取自我激活的学习方式设计任务,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融入到个人情感和个人体验的有意义的学习材料中,重视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具体的任务设计中,教师可以按照认知过程,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进行设置,并围绕这些任务创造一个广阔的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学习、学以致用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询问、解释、沟通、参与、决策等各种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巩固、操练和掌握知识与技能的目的。
[1][瑞]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0.
[2][瑞]皮亚杰.结构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3]Prabhu,N.S.SecondLanguagePedagogy:A perspectiv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4]陈慧媛.任务教学法及其理论基础和意义[J].绥化学院学报,2005(6):110-115.
[5]朱文欣.英语任务型教学之“任务”详述[J].当代教育论坛,2009(2):77-79.
[6]李汉强.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09(4):111-113.
[责任编辑:秦兴俊]
Mechanism of TBA Teaching Mode with a Cas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WAN Shu
(Economics School,Nanjing Audit University,Nanjing 211815,China)
Task design in TBA teaching mode needs to start from the connotation and its mechanism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ofthe factors toimprove teachingeffectiveness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the task links,and to specify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and targets to a task design,so as to accor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tion subjec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o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cultivation ofapplied talents.
TBAteachingmode;task;task design;applied talents;finance and economics disciplines
G642
A
2095-106X(2013)03-0025-06
2013-07-25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一般项目“特色财经院校经济类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探索”(2011JSJG210);安徽省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一般项目“任务教学法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20100887);“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财政学类(专项)建设项目
万树(1970-),男,安徽霍山人,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副教授,政治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是福祉经济学、财税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