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科学家的成长阶梯和创新路径研究

2013-03-13陈培浩

创新 2013年6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科学家战略

陈培浩

战略科学家的成长阶梯和创新路径研究

陈培浩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巨大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发挥高端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从整个科学技术史的角度出发,古今中外有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对其成长阶梯和创新路径关键因素的提取,可对当前我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科学技术;战略科学家;成长阶梯;创新路径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1]邓小平根据现代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科技的进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作为掌握前沿科学技术并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战略科学家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2]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深入探索战略科学家的成长阶梯和和创新路径。

一、战略科学家的概念及特征

战略科学家是具有跨学科知识素养、科技创造力强、有战略眼光、能引领学科持续发展,并以科技创新成就为人类文明或社会的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为社会公认的杰出科学家。[3]与一般科技人才相比,战略科学家更富有创新性和革命性,所涉及的研究领域更宽、难度更大,研究内容更前沿,他们是支撑一国科技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的重要载体。若其创造实践获得成功,必然带来新颖的、前所未有的,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创造成果。这种创造成果,具有高产出和高效益的特点,对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战略科学家是一个层次性和稀缺性的概念。战略科学家是各行各业人才大军的优秀代表,科技创新的引领者,高新技术的领军人,他们高踞人才金字塔结构的顶端,是一个数量十分有限的稀有群体,属于稀缺性资源。

战略科学家是一个显人才的概念。人才有潜人才和显人才之分。之所以将一个人称为战略科学家,不仅因为其具备相当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还因为其科技创新成果的实现,即完成了创新能力由隐性状态向显性状态转化的过程,这种成果对人类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贡献。

战略科学家是一个引领性和典范性的概念。战略科学家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新产业的开拓者。[4]他们在自身获得重大成就的同时,还能在其所在团队和领域起到很好的典范作用,可以带领和激励一大批人才的成长。

古今中外涌现出的战略科学家,尽管所处时代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科学生涯和思想方法也形态迥异、各有特色,但又殊途同归,其中不乏一些普遍性的规律。

二、战略科学家的样本采集

(一)采集方法与样本分布

科学家的智慧和对科学技术的贡献,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技术史也是一部科学家的历史。为了保证案例的全面性,本文所采集的样本均为古今中外在科学技术史上有过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按照空间跨越和时间延伸的排列组合,对中国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现代、外国古代、外国近代、外国现代,共计6种时空条件下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选取。在对中国现代科学家进行选取时,优先考虑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对外国现代样本进行选取时,尽量照顾到更多国家且对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适当多选取一些。根据前文对战略科学家的界定,纵览整个科学技术史,共选取了古今中外300位有过重大贡献的战略科学家,并重点分析了其中的124位。所选样本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古今中外部分战略科学家览表

(二)关键因素提取

在进行样本分析的过程中,力求做到三个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既考察样本所处的社会背景这一宏观环境,又观察其家庭背景及教育情况这一微观环境;外在影响与自身特质相结合,既发觉先赋性因素所提供的丰富的外部资源,又充分肯定自致性因素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成长轨迹观察与关键事件评价相结合,既纵向观察其人生旅途,又横向考量其科学道路中发生的关键事件。通过对300个样本的综合分析,并对其中的123个样本进行详尽的研究,从内因和外因入手,提取了影响一个科学家成长的关键因素,包括10个二维因素和53个三维因素,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影响古今中外战略科学家成才的因素

三、战略科学家的成长阶梯与创新路径

科学大师之所以成为科学殿堂的佼佼者,起决定因素的除了他们所具备的内在素质,包括科学的、文化的、艺术的、人文的修养,以及思想的、道德的、心理的、意志的锤炼外,还包括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社会环境、家庭背景、教育状况等。正是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促使他们献身科学并最终取得巨大成功。

(一)社会背景

纵览整个科学技术史,科技的进步与社会发展的方向基本呈现出一致性。大凡科学家辈出的时代,都是政治变革、经济进步、思想解放、文化争鸣的时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要求生产关系的相应变革。政治变革往往可以摧毁阻碍科学发展应用的桎梏,促进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从而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创造社会条件。经济发展为科技的进步提供了物质条件,经济需求刺激是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动力。物质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科学提供了日益丰富的经验、事实和资料,提出了大量新的研究课题,开拓了各种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推动着科学不断地向前发展。文化争鸣中各种价值观摩擦、冲突并最终得以整合,带来了教育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进步。在文化争鸣、思想解放的环境中,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近代科学之所以诞生在欧洲,就是因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它准备了必要的文化条件。

(二)家庭背景

名门望族、高官巨贾、书香门第的家庭为科学家的启蒙教育提供了优厚的外部条件,丰富的典籍以及家庭浓厚氛围的熏陶,为他们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反观部分出身平民的科学家,家庭甚至贫寒疾苦,但他们并没有安于现状,无论出身贵贱、无论境遇好坏,他们都在孜孜不倦的努力追求和探索,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可见,家庭背景在科学家的成才过程中并非必要条件。

(三)教育情况

教育是传输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师从名家的教育一般较为严谨,名师自身具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对第子的学习方法、理念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家庭熏陶对人的成长及身心发展作用很大,家庭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影响着人的思想、品德、习惯、兴趣、爱好及能力等。学校教育具有形式的稳定性、组织的严密性和手段的有效性等特点,教育内容全面、系统、规范。当经卷典籍不能满足科学家们的求知欲望和实践需求时,他们往往离乡游学,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在我国,近现代许多科学家都有过留学经历,西学东渐构成了我国这一时期学术传播的主旋律。在当今全球化、国际化奔涌的时代背景下,交流与合作显得尤其重要。尽管严谨、系统、规范的教育在科学家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与部分人通过持续的自我教育而最终取得巨大成功并不相斥。自我教育是一种元认知的学习策略,它要求元认知主体具有极强的自主监督和反馈调节能力。这也是科学家们共有的最显著特征,即学习的主观要求和强烈愿望,超强的自学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

(四)科学理想

理想与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往往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强大精神动力。科学家们从小就表现出远大的志向,这种对理想、信念、期望、事业的强烈追求,成为他们矢志不移的力量源泉。人类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著名科学家之所以能超然其上,皆因志存高远,所以能在实践的苦苦求索中,锤炼出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崇高的人格和非凡的气质。

(五)知识底蕴

知识底蕴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大多不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具有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还深入了解相邻学科及横向学科的知识及发展趋势,不少人甚至在多个领域都有着高深的造诣。尽管是自然科学家,其中也不乏卓越的人文学家、艺术家。从很多科学家身上不难看到他们在专注于自己科学领域的同时,往往对哲学、文学、音乐、绘画等思维科学与人文科学有着极大的兴趣与深入的研究。正是这种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融合,启发了他们科学创造上的灵感。

(六)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科学家面对科学的内在感受及在此基础上表现出的外在行为特征。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获得的。在探求科学的道路上,很多科学家都求知若渴。求知欲是一切进取者的精神支柱,同样也是科学家必备的品格,有了欲望才有热情,才能持之以恒。正是因为强烈而又浓厚的兴趣,科学家们刻苦钻研、孜孜不倦,即便遇到挫折也不灰心、不气馁,最终以百折不挠的毅力战胜困难。而在取得巨大成功的时候,他们往往能保持淡然的心态,谦虚谨慎,不居功自傲。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居里夫人至今仍被世人广为传颂,不仅因为她所取得辉煌的科学成就,还因为她对科学的虔诚。在居里夫人的一生中,由始至终贯彻着一条清晰的主线——自立、自信、自强、自主,这是她旺盛的生命之线、辉煌的成功之线和灿烂的人生之线,也是无数科学家在其科学道路上的一个缩影。

(七)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家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科学精神具有时代性,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实践和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来理解。一切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都要准备同各种异端邪说、迷信谎言、旧习陋俗作斗争,都必须具有科学精神。在科学家们看来,真理是神圣的,是光明的源泉,是人类的力量,是世界的希望。因此,他们不仅穷其毕生精力去探索真理,而且不惜牺牲自己去捍卫真理。只有那些视真理比生命更宝贵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在人类的历史上,为捍卫真理而殉身的科学家不胜校举。他们用自己的血和肉拨开蒙蔽真理的尘雾,让真理的光茫驱散愚昧和无知。

(八)科学道德

科学家们不仅以渊博的学识为人景仰,他们令人推崇备至的科学道德也同样令人折服。理想的科学道德被描述为科学家求真、至善、臻美的过程。尽管地域有跨度,文化有差异,科学家们却表现出一致的科学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爱国为民、热爱和平、坚持真理。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反而会引发人类巨大的灾难。科学研究最初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和满足科学家的个人兴趣,发展至今,它已成为一种职业和求生手段。鉴于当代科学技术的试验场所和应用对象牵涉到整个自然与社会系统,新发现和新技术的社会化结果又往往存在着不确定性,而且可能正在把人类和自然带入一个不可逆的发展过程,直接影响人类自身以及社会和生态伦理,因此,科学工作者必须更加自觉地遵守人类社会和生态的基本伦理,珍惜与尊重自然和生命,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同时为构建和发展适应时代特征的科学伦理做出贡献。[5]

(九)创新性向

创新性向是科学家创新能力更潜在、更本质的体现,能力性向是天赋的,但要形成创新能力,必须通过后天的努力训练。广泛浓厚的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使人保持学习的活力和动力;深刻的批判力使人具有怀疑精神,勇于创新,敢于冒险;开拓的视野和丰富的想象力使人摆脱惯性思维,全面而又多角度地看待事物;敏锐的观察力使人及时发现问题,捕捉细微变化;卓越的实践力使人有着高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自制力,能够坚持自己的目标,勇于付诸行动;坚韧的毅力使人意志坚定、不屈不挠、不畏艰难、矢志不移。科学家们从创新性向到创新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经过长期地培养、实践和积累的过程。

(十)科研历程

科学的方向只有一个,但是追求科学的路途却各不相同。总结众多科学家们的科研历程可以发现,他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来不断学习和提高:第一,善于向书本学习,注重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第二,善于向群众学习,注重吸收民间鲜活思想;第三,善于向实践学习,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第四,善于向生活学习,注重考察游学,饱览山川形势,广察物产风俗,洞悉世态人情;第五,善于向他人学习,广结名流,相互交流探讨。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科学事业是集体事业,成果的取得往往依赖于团队的工作。随着科技日趋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一项重大科研成果的研发仅靠个体的努力已经难以完成,这对现代科学家的团队合作以及交流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四、结语

尽管时空跨度较大,但古今中外科学大师们的科学创造过程,对当前我国高端人才开发和科学能力的建设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国家的经济状况、政治背景、思想文化环境、科技教育水平是战略科学家开发的外在条件、外在动力;人才自身的科学理想、知识底蕴、科研态度、科学精神、科学道德、创新性向等是决定其能否成为战略科学家的内在原因、内在动力。外在条件推动内在因素发展,而内在因素的发展反过来又起到优化外部条件的作用。当这种外在条件和内在动力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时,通过长期的努力,就有望不断提高我国的整体科学能力。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77.

[2]向兴华,梁锦霞,吴显强.论研究型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及提升策略[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3]谭红军,郭传杰,霍国庆,等.战略科学家领导力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10).

[4]王艳,樊立宏.多头并举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6).

[5]中国科学院.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2).

[责任编辑:杨彧]

F204

A

1673-8616(2013)06-0010-04

2013-08-27

陈培浩,中共永康市委党校助教(浙江永康,321300)。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科学家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假如我是科学家
战略
战略
与科学家面对面
当天才遇上科学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