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四个融合建设现代都市产业园——包河工业园转型发展之路

2013-03-13黄韦华

决策 2013年1期
关键词:产业园园区转型

黄韦华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中共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日前在调研全市都市产业园建设时指出:城区工业园区要进一步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趋势,高度关注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发展,明确功能定位,全力构筑都市产业发展新高地。

地处主城区与滨湖新区连接地带的包河工业园经过十年发展,已形成了以车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年产值超过200亿元,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同类园区前列。日前,安徽省发改委公布的全省开发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包河工业园在全省152个开发区中名列第11位,在县区开发区中名列第一。

随着滨湖新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异常迫切。当前,包河工业园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先行、产业发展先行、基础设施先行、优质服务先行,着力打造产城合一、宜居宜业、配套完善、管理一流的现代都市产业园区。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城区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必须以产业为支撑,要牢牢把握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提升传统制造业。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形成以新能源汽车、环保、生物制药为特色的产业集群,推进“包河制造”向“包河智造”转变。2012年,预计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60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近三分之一,同比增长29.9%,高于园区规模工业增速24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深化企业主辅分离,把握微笑曲线,推动工业内部研发、设计、营销等环节从企业中剥离出去,发展成为效率更高的服务业主体。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电子商务、中介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型业态,提高服务业对产业升级的支撑力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目前,园区拥有国家级研发中心2家、各类企业总部20余家、工程技术中心23家、质检中心24家、汽车4S店41家,形成税收超过2亿元。

合理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围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园区在包河大道、繁华大道沿线大力发展商贸服务、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完善园区服务功能。目前园区在建筹建的四星级以上酒店有5家、城市综合体有3个。

产城融合,创新园区发展模式

产城相融是城区产业园转型的实现路径。园区转型必须坚持走产城相融、产城互动、产城共进之路,努力实现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良性互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真正做到“城市中有产业、产业中见城市”。

在空间上实现产城融合。引导产业项目向空中和地下发展,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鼓励企业增加投资扩大产能,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目前,园区自建和企业建设的标准化厂房达到100万平方米。

提高综合配套水平。从传统工业园区“六通一平”向综合配套升级,致力解决企业员工吃、住、行、游、购、娱,提升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配套服务功能,使员工生产不出城、生活不出园。目前,园区在建已建公租房6000余套共30多万平方米,拥有5条公交线路、3所学校、3所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大幅提高。

建设环境优美园区。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增强园区污水处理能力,先后建设繁华公园、湿地公园等大型城市公园和十五里河等5条生态廊道,强力推进传统工业园区向现代化生态型产业园区转型升级。

存量优化与增量发展融合,做大园区经济总量

建设都市产业园,要重点在增量发展与存量优化上做文章。一方面,加快引进符合都市产业要求的企业入驻,形成经济新增量;另一方面,促进存量企业向高端领域和高端环节发展,引导低端和低效企业有序转移,优化存量结构。

扶持园区优势企业快速发展。坚持做强车产业。围绕汽车产业链,大力发展车前、车中、车后经济。与上海交大、合工大等10余所高校建立产学研联盟,开工建设安凯新能源客车研发中心,巨一自动化机器人、恒信发动机配件等居全国领先地位。在巩固扩大提升原有滨湖车城的基础上,引进投资百亿元的南翔万商智慧汽车城。

拓展园区发展的物理空间。采用强制收回、协议收回等方式,清理闲置、低效土地和楼宇,实施腾笼换凤,共清理1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用以打造互联网产业园。与周边乡镇合作建设,引进联东集团兴建产业综合体,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200亿元以上。

创新园区招商新模式。坚持招大引强与招商选资相结合,形成以商招商、合作招商、委托招商等多种新模式,在招商过程中强化建设时序、产值税收的双向约束。2012年,园区实际到位资金超过100亿元,引资总量在全市同类园区中位居第一。一批体量大、质量优的重点项目纷纷落户,如:总部经济引进了注册资金达32亿元的神皖能源公司、中铁十三局华东区域总部;电子商务打造了青年电商园和互联网产业园;文化产业引进了茶博城、皖新传媒总部等。

企业发展与园区发展融合,打造一流投资环境

建设都市产业园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通过环境营造、文化凝聚、政策优待、体制激励等多种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发展。

加强政策引导。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城区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若干政策》,汇编各级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时送给企业,结合商会定期活动,每月举办银企对接会和政策宣讲会,让企业了解政策的导向,充分享受政策的支持。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搭建企业服务网络平台和企业互动平台,建立企业定期座谈、定期走访联系服务和班子成员包联负责等制度,及时了解企业所需所求所盼,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园区能够处理的问题和建议,明确专人限时解决。

提高园区的服务能力。开展干部解放思想大讨论,加强对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学习了解,引导干部算转型发展的综合产出率、长远回报率。深入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工业园管委会和街道行政合一,管委会突出经济发展职能,骆岗街道强化行政职能,两者各有侧重,相互配合。推进干部管理制度改革,以“提能力、树导向、练作风、塑形象”为重点,建立每天学习和每月考试制度,实行量化绩效考核。深化城市管理改革,推动园区市政管理和物业管理市场化。

猜你喜欢

产业园园区转型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转型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