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实主义雕塑在当代艺术中的作用
2013-03-12李继飞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9
李继飞 (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 100029)
现实主义雕塑不是单纯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与社会各方面联系紧密,是反映现实问题和体现人们诉求的平台,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故而分析其当代意义不能局限于雕塑技法、塑型风格等艺术视角,应当将它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环境中去理解,充分发掘其内在价值。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具体阐述现实主义雕塑在当代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一、现实主义雕塑是沟通艺术家与公众的桥梁
“现实主义”来源于法文“realis”一词,意指客观的、物质的、现实的、自然的。于艺术界而言,“现实主义”是绘画、雕塑和文学、戏剧中常用的概念,其特点是直白地用鲜明而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给人们以精神鼓舞和美的享受。雕塑领域中的“现实主义”由来已久,自欧洲文艺复兴起就与“人文主义”联系紧密,并不断相互促进。罗丹(Auguste Rodin)、布德尔(Emile Antoine Bourdelle)、祖尼加(Francisco Zuniga)等人是西方雕塑艺术的领军人物,其作品不仅仅重视雕塑对象外在精确性,还关注事物内在本质,正如罗丹所言“艺术即感情”,现实主义雕塑作品的力量不在于写实手法,而在于理性意义的传达,在于表述艺术家的内心感受与思想情感。
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我国现实主义雕塑逐步历经了萌芽、借鉴、发展、反思、重兴等阶段,产生了一批反映社会现状和人民生活的经典作品,具有代表性的如:傅天仇的《丰收的愤怒》、柳亚藩的《人类的悲哀》、金学成的《少女》、张充仁的《春》、中国农展馆院内的主题雕塑《庆丰收》,四川大邑县的大型泥塑《收租院》等。而李占洋、梁硕、杨少斌、向京等众现实主义雕塑家则为我国当今艺坛又增添了一抹人文关怀,社会弱势群体、环保、自然灾害、流行疾病、道德价值观念等社会热点成为他们的创作素材,常被人们忽视或回避的现实问题也通过艺术加工而被展现出来。现代雕塑家们这种敢于直面现实、表现现实的勇气唤起了大众的共鸣,更拉近了与公众的距离。艺术不再如被奉于神坛般而高高在上,转而成为创作者洞察世界的眼、直刺负面现象的矛、欣赏者反思社会的窗。
恩格斯曾言:“现实主义除去要求真实的细节以外,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即是说现实主义不等同于写实风格,它是艺术家在认识现实生活基础上所反映出的一种态度,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础来源于艺术家的生存经验,以及对待现实生活和人民大众的态度,直诉性、批判性、真实性是其立足之根。长久以来,艺术家们被人们认作灵感的宠儿和偏执的创作狂人,他们备受尊敬却也常被疏远,这与部分艺术创作者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不无关系。当一些艺术家们用各类形式将自己的创作意图隐晦、扭曲甚至反转地传达出来时,所谓“艺术”就成为了少数人切磋、较量的工具,人民大众难以染指。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艺术评论家邵大箴就指出过:“创作者不应把艺术作为一种赏心悦目和自我娱乐的手段和工具,而是坚持从现实出发,真诚地表达在复杂社会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以创作干预现实。”艺术创作本就无法脱离社会现实,并且,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人们开始对于周围世界产生很大困惑,急需与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思想对话,以此获得精神上的安全感。现实主义雕塑的意义之一便在于它能注重艺术与他人的相互交流,在艺术家与公众之间建立沟通桥梁,而这种互动关系终将促进双方步入更深层面地思考,在创作于参与中逐步完善当代艺术理念。
二、现实主义雕塑有助于使我国在世界艺坛中掌握话语权
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以民族土壤为根基、从本土出发的,现实主义雕塑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地域文化,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审美取向,使我国艺术自主而健康地走向繁盛,在世界当代艺术之林中立足稳固。
由于各地区人们历史文化、生存方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各国家、各民族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也风格迥异、异彩纷呈。各艺术文化间本无高下之别,但东方艺术在当今艺坛中缺乏话语权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在雕塑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西方发达国家依靠强势的经济地位而大力推行本国的社会价值观,制造了“西方艺术引领当代国际文化潮流”这一错觉,令我国不少年轻人对欧美艺术趋之若鹜,困顿于效仿与盲从之中。面对这样的态势,雕塑界的“现实主义”无疑是有力反抗——着眼于中国民众生活现状,反映中华民族真挚情感,这样的创作追求与商业炒作、文化侵占无关——我们必须认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艺术模式是不存在的,所谓的西方强国文化潮流也不应成为我国当代艺术评判标准。所以,现实主义雕塑的发展与提升民族自信心息息相关,如何吸取本土文化精华,如何让我国当代艺术掌握话语权,这都是值得雕塑家们深思的问题。
三、现实主义雕塑能促进艺术创作思想与时俱进
在人类文明史上,雕塑艺术随着时代前进而不断发展着,从某种意义上讲,艺术家既是社会的良心,又是文化的先锋,艺术创作要与时俱进,始终站在人类思想进步前沿。在雕塑艺术中,现实主义最具时代感,因为它无时无刻不洞察社会现实,体验人间冷暖,将每一历史时期的特有氛围如实呈现。
中国现实主义雕塑中的“当代性”,主要源于艺术家对当下社会整体精神风貌、当下人们生活状态和内心真实情感的敏锐领悟,另外也是及时与最活跃的文化思潮进行互动。“当代现实主义雕塑的创作与批评从社会性的角度看,应该具有问题意识和社会学的视野,同社会学一样把人的行为与社会关系作为最重要的关注对象。”这表明雕塑家们的取材视角和表现主题都是呈动态变化的,现实主义作品针对热点问题和人类生存现状,在记录社会演变历程的同时,还能预先展望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揭示、暗示当代人完善自我、创造未来的途径,指引人们理性而自觉地参与实践,使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社会紧密相连,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鼓舞人们主动更新艺术创作观念和表达手法。
总之,现实主义雕塑在当代艺术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它推动艺术家与社会大众彼此了解、积极的互动,进而开拓艺术创作视野并完善当代艺术理念;它突显了我国文化特质,能增强中华民族同胞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助于建立完整的当代我国艺术体系,真正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的艺术强国;现代主义雕塑还是当代艺术实践的前沿阵地,使艺术家们的道义与创新结合起来,实现艺术创作思想与时俱进。所以,当代雕塑家应该积极参与现实生活,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深层次文化思考,使艺术表现出真实的公共性,表达艺术家的人文关怀。
注释:
1.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273页。
2.邵大箴.《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代派艺术》.《美术》.1980年第11期。
3.刘巍:《中国当代现实主义雕塑与“人文关怀”——试论中国当代现实主义题材雕塑创作如何从个体的语境介入》,硕士学位论文,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雕塑系,2009年.
1.隋建国.《雕塑·现实》.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2.李春.《西方美术史教程》.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3.邵大箴.《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代派艺术》,《美术》,1980年第11期.
4.冯博一.《重塑现实——关于雕塑创作中的当代性表达》,《中国艺术》,2000年第3期.
5.刘巍.《中国当代现实主义雕塑与“人文关怀”——试论中国当代现实主义题材雕塑创作如何从个体的语境介入》,硕士学位论文,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雕塑系,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