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

2013-03-12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舞蹈系四川汶川623000

大众文艺 2013年7期
关键词:声乐情感音乐

付 莉(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舞蹈系 四川汶川 623000)

一、引言

声乐演唱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它既是生理学的,又是物理学的,而归根结底还是心理学的。声乐作为音乐的一部分,无法脱离音乐的本质属性:即一门情感的艺术,是对人类情感的体验与反映。因此,声乐虽然是一门集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表演学、教育学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但情感教育自始至终是声乐的本质特征,因为不管是音乐创作和音乐鉴赏,还是音乐表现和音乐感知,都离不开人类情感的融入,这也肯定了情感因素在声乐中的重要性。纵观我国的声乐教学,多年来一直在不愠不火中稳步前行,虽然培养了不少优秀的声乐人才,为国家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小贡献,值得肯定。但是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一定要看到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多年来难以破除的顽疾要更加重视。其中,声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就是一个值得业界深思的问题,一方面我们依旧在不遗余力的肯定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希望全社会都予以高度重视,而另一方面,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对“情感教育”置若罔闻,没有行之有效的行动,彻底使之成为一个“鸡肋”,或者“空中楼阁”。本文下面主要立足情感教育的涵义、目标,并结合当前声乐教学的现状,对情感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进行展开探讨,以期为声乐教学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二、情感教育的涵义与目标

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态度或者体验,建立在人类个体需要是否被满足的基础上,也反映了个体需要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情感在人类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以说是人类工作学习的动力。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对情感的不断重视,国内外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情感教育”的概念。国内学者朱小蔓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情感教育的意识及其特殊机制》指出:“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教育概念。它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教育的力量。重视情感增长率,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地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学者卢家楣在其著作《情感教学心理学》中指出:“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而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雅科布松在其著作《情感心理学》中认为“情感教育应当理解为在对人施加专门影响的过程中形成人的各种情感,所施加的专门影响要根据社会为教育青年一代而提出的各项任务去促成情感发生特定方向上的变化,表现出新的品质,导致新的情感的形成和原有情感的消除。”前几年在英国沃里克大学召开的一次国际情感教育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基本达成一致意见,认为:“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从上述不同学者的阐释可以看出,情感教育就是一种重视认知与理性的教育理念,它是完整教育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这种教育理念之下,教育工作者应当采取一系列的活动,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品质,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并发展学生的情感自我调控能力,使其在与客观环境的对立关系中树立积极的情感体验观,从而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情感教育日益重要的背景下,我国的音乐教育的目标也有了重大转变,其中音乐课程新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当然,作为音乐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声乐教学,其教育目标是与整个音乐教育的目标相吻合的,即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优先推行情感教育。具体来说,声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目标是:在一定教学计划和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感知体验声乐演唱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体验声乐艺术魅力的过程中,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从而实现完美人格的塑造。

三、我国当前声乐教学中的现状

尽管新时期随着音乐教育的深化改革,我国的声乐教学有了新的发展面貌,从师资建设到学生整体素质都有了显著提高,这是可喜可贺的。但是另一方面,声乐教学在改革过程中仍然面临不少严峻的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情感是声乐演唱的动力中介与最终归宿,但是多年来,我国的声乐教学一直停留在“重技巧、轻情感”的阶段。在具体的教学中,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实践都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只注重教学的认知目标,强调学生发音技巧、生理肌肉动作训练以及学生对声音力度、曲式、音准、速度等把握,而对于教学中的情感目标则轻视甚至忽视。这样只注重“技巧”教学持续时间长了,学生就会陷入一种“疲劳期”,不仅声乐技巧停留在一个有限的水平,而且会失去很多应有的活力与生机。这样一来,学生在声乐歌唱时,尽管声音力度、吐字发音等都表现得很好,但是从整体上看,学生的歌唱总是显得机械单调,没有味道,即歌唱达不到“声情并茂”的水平,既没有美感可言,又没有音乐表现力,更没有情感的流露。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已经成了训练机器,只是在一味地重复操练,他们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因为在机械的教育体系之下,学生没有充足的学习动力,因而不愿意完全投入进去,同时长期的机械性训练已经使学生丧失了“完全投入感情”的能力。

第二,我国的声乐教学多年来一直沿袭“大课”与“小课”相结合的模式,一般来说,“一对一”的小课是有助于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因为教师可以与学生有充分的空间和时间同学生接触交流,但是前些年扩招之后,学生的人数骤增,尽管声乐教师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但是其增加的速度和比例远远跟不上学生人数比例的增加,因而师生比不均衡的矛盾更加尖锐,原先的“小课”几乎成了“大课”。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师能够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就相当不错了,而再去实施情感教育,不免显得勉为其难,更不要提情感教育的实施效果了,因而“情感教育”似乎陷入了一种“困境”。在这样的“困境”中,教师成了纯粹的授课机器,教授数量庞大的学生却始终找不到成就感和愉悦感。长此以往,不仅教师的自信心会逐步丧失,从而影响教师上课的积极性,而且在身心疲惫的状态下,教师的教学态度会趋于冷漠,从而影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更加不利于情感教育的开展,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不升反降。因此,目前这种师生比不平衡的客观矛盾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声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开展。

第三,在现行的形式较为单一而且评价主体多元化不足的声乐教学评价体系中,情感教育很难贯彻。评价体系在教学中占有重要作用,它既是对教学活动的引导,也是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当前的声乐评价体系一般是以教师为主导,而且主要考察学生的声乐技能与基础知识,几乎不考察学生的情感因素,这非常不利于情感教育的实施。一方面,几乎以教师为唯一主体的评价体系在客观上使对情感教育目标的考察成了空谈。单是繁重的课业负担就让有限的教师疲于应付,而在没有其它评价主体参与或外在技术辅助的情况下,让声乐教师全面考察学生的价值观、情绪控制、音乐表现力、审美意识等情感目标,几乎是天方夜谭。即使教师在竭尽全力地情况下,完成了对学生情感教育目标的考察,那么这种考察的可信度与客观公正性也是令人怀疑的,因为有限的时间内有限的人力是不可能完成对学生全面考察的。因此,师资的欠缺导致了声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艰巨性。另一方面,现行的评价指标主要就是考察学生的声乐技巧与基础知识,忽视情感教育目标的考察。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学校以及教师的因素,也即他们对声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认识不足之外,整个社会大环境也起了对波助澜的作用,因为当今社会过度重视声乐人才的专业技能,而无视其情感表现力,即在选拔人才、招录人才时,往往只看个人的声乐演唱水平,而对个人的文化修养、个人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等则象征性地做一考察,有时直接略去不计,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助长了学校不合理教育目标的贯彻实施,因此非常不利于声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

经过对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多年来难以破除的“重技巧、轻情感”的教学理念、日益凸显的师生比不平衡矛盾以及不科学的声乐评价体系,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情感教育处于极度落后,甚至缺失的状态,这非常不利于声乐教学,乃至整个音乐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四、情感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目前,我国声乐教学中之所以出现情感教育不甚理想的问题,在于对情感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特别是对情感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价值认识不清。下面就情感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做一简单分析。

第一,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完整生存具有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在音乐教育中人的教育是放在第一位的。在人类的生存过程中,有多种多样的生存方式与生存手段,其中情感的满足是最重要的,因为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情感机制调控。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调控自我情感的同时,也在理解和把握别人的情感,从而营造和谐的沟通。声乐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热爱音乐,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各民族深层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理解。因此,声乐教学中应该通过情感教育手段引领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营造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使其养成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这将对学生的完整生存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第二,情感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近年来,许多心理学家运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证明,适当的情感可以有效协调和组织人类的认知过程,而不适当的情感则会瓦解、阻碍、破坏认知发展过程。可以说,情感与认知活动的交互作用共同引导着人类认知的发展。声乐是一门直接作用于人类情感的多元艺术,而且也是人类感情理性化的浓缩体现。诸多优秀的声乐作品都饱含极具文化内涵的理性情感,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有意识地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从而正向促进其认知发展。

第三,情感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般来说,在积极愉快情绪的驱使下,人类更容易打开心扉,主动沟通,从而有助于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声乐技术的表演性要求会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保持愉悦的表情,久而久之,这会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另外,声乐教学中音乐体现的抽象美会使学生体验到更为丰富的人类精神世界,超越了纯粹的个人感性体验。而长期接受这种情感教育的熏陶,学生会逐渐养成互相尊重、团结协作、包容理解的意识,这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有裨益。

第四,情感教育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智能的开发。诸多脑科学的实验已经证明:人类左脑与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有关,右脑与人的知觉空间相关,并且左脑与右脑的功能不是对称的。一般来说,音乐等艺术形式会激起右脑的开发,从而促进人类智力的平衡发展。有些学者直接把右脑称为“音乐脑”,即主要来处理情感等感性信息。而在声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会使音乐的情感色彩更加丰富,这无疑会强化对人类右脑的开发,从而实现左脑与右脑的均衡发展,提高人类智力。

第五,情感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声乐教育是通过美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主要内容和途径,而且声乐的这种审美教育始终具有一种情感色彩,这是由声乐艺术富有情感性的本质特点所决定的。实际而言,人的审美能力是多元化的,既包括具体的感知与理解,又包括抽象的联想与想象,更包括内外兼具的情感因素。声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通过美的旋律、美的乐音、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美的思想、美的形象等一切美的因素,来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联想与想象能力、情感的感受、领悟与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五、结语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声乐教学作为美育一种重要的途径与手段,其作用和地位不可忽视,但是随着音乐教学的改革,声乐教学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从整体上来说,声乐教学中情感教育是严重缺失的,这不仅违背素质教育倡导的理念,而且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当然导致这一现状的因素是多重的,我们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迅速解决,但是应该明确地意识到这种情况对于声乐教学的深入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新的形势下,我们应当立足声乐教学的现状,带着忧患意识与问题意识,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且在充分认识到情感教育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基础上,积极寻求对策,使声乐教学焕发新的活力,从而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张巧凤.声乐教学中歌唱的心理活动与生理技能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09):134-137.

[2]金美淑.论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演唱情感表现力[J].中国成人教育,2008,01:159-160.

[3]赵娴.论素质教育在高等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4):124-125.

[4]彭勇军.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1:126-127.

[5]焦春梅.声乐教学中学生消极情绪的产生与防治[J].中国音乐,2007,04:96-98.

[6]金铁霖,徐天祥.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创新——金铁霖教授在“2005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上的学术报告[J].中国音乐,2005,04:26-30.

[7]王璟华.声乐教学中教师情感战略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必要性[J].乐府新生: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29(04):184-185.

[8]涂覃平.高等音乐教育现代化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艺术百家,2010,26(4):235-236.

[9]宋淑红.中国声乐教学应开创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将世界民族音乐引入声乐教学课堂[J].中国音乐,20008,03:211-213.

[10]王秀丽.声乐教学中的情绪与情感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157-158.

猜你喜欢

声乐情感音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音乐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