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着马来的夜来香
2013-03-11风吹阑叶
风吹阑叶
长卷发还是那种长卷发,旗袍还是那种旗袍,可你们就是不如她来得风情而又不自知。
张爱玲在《谈音乐》里说:
中国的流行曲,从前因为大家有“小妹妹”狂,歌星都把喉咙逼得尖而扁,无线电播音机里的《桃花江》听上去只是“价啊价,叽价价叽家啊价……”外国人常常骇异地问中国女人的声音怎么是这样的。
现今听那时的歌,也有这种感觉,我猜想不是歌者声音的原因,是录音科技太差,把李香兰经过正规训练的花腔女高音也录成了“价啊价”,要在一片尖而扁的声音里寻找那份殊丽与异质,需要敏锐细察。张爱玲与李香兰有合影照片,甚为亲密,应该知道她的声音跟无线电播音机里肯定是不同的。从张爱玲谈巴赫的音乐,就知她能听懂音乐,对声音的敏感超乎常人,她偏要这么写,也许她只是在对环境渲染衬托,她以惯常使用的写小说的技法来描绘音乐,其实已经偏离和失真。烽火连年,经过漫长的光阴,那些“尖而扁”的声音还能留下来,已经非常庆幸,现在的人谁还奢侈地用一副上好的花腔女高音唱流行曲呢?天后王菲细若游丝的声气低低翻唱李香兰的《夜来香》,让人直叹今不如昔哪。
我终于知道花园里夜夜香得不可方物的花是夜来香了。每天从花园过,不见它的面目。白天,它的花苞细小碧绿,有微白点染,针状发散开,一簇簇绿与枝叶混杂,花姿是低落的,让人不仔细看不以为是花。难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不,它的高调在夜间才手挥五弦。夏秋之际,那香浓烈得几可夺人心智,略让人不悦。然而它的香像一堵篱笆,把秋深似海拦在方寸之外,它的属地里,只有小园,只有它,你懵懂中成了它围圈的猎物。《本草纲目》里查不到夜来香,原来它从欧洲传入,晚于李时珍差不多一个世纪。夜来香又名月见草,具药用价值,可制花茶。果然有异国气质,雄强,粗枝大叶,气味亮烈。
它总是从夜暮起时开始香,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它来了,在阳台,或枕畔,只闻其声不见其影,像恍惚中梦到的一只壮硕的白狐。一直香过了一季。融融溢溢的香,没有米兰的优美细婉,没有兰草的高雅清幽,没有梅的寒甜之气,没有桂花香得层次分明、铺天盖地。它骁勇矫健,打着长着翅膀的马闪烁腾跃在黑夜里。
怎么像是瓷质的?绿里透白,花苞如千只手指,硬质塑型,如同先前拿去窑里烧过的坯土。
原来世间物事总是如此妥贴相照的。总有些说不清的缘故,她与它走到一起,合二为一,成了那个年代的经典。那个破前奏,价啊价,叽价价。但她的声音来时,就知道后来者皆不可追。“花一般的梦,拥抱着夜来香。夜来香,我为你歌唱。我爱着夜色茫茫,也爱着夜莺歌唱……”
她大眼朦胧,长眉入鬓修出凌厉的峰,高鼻,阔唇,体型高大,有硕人之风。的确是外来物。瓷质的坚硬的美貌。长卷发还是那种长卷发,旗袍还是那种旗袍,可你们就是不如她来得风情而又不自知。
当我知道那种花叫夜来香时,一种平常的气味有了柔板和高潮,如李香兰《夜来香》的高八度音直遏云霄,来者不可追。妩媚得令人惊魂失色的邓丽君,也不能。
她在唱《夜来香》时,伴奏里还有鼓在咚咚咚地敲。她是打着马来的狐,有狐精们的仪仗,有浓烈的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