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利弊分析

2013-03-11孙伯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3年1期
关键词:市场机制社会效益市场化

孙伯乐

摘要近年来,高等教育市场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市场化改革无疑成为我国高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促进高等教育的平稳发展,我们必须全面认识高等教育市场化,明确其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作用,在改革过程中扬长避短,通过政策与市场的配合推动教育与社会共同协调发展。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高等教育市场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基于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提出的。新自由主义以“自由市场”为基础,强调独立自主的市场机制,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高等教育市场化不是绝对的私有化或公有化,而是一个引入市场机制的过程,它使得高等教育具有更强的竞争性、自主性和更加广泛的适应性。

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品,其市场化强调将教育由国家包办模式转向市场化模式,把市场机制作为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主导力量,高等院校根据社会需要自主地培养各种人才。

一、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积极意义

(一)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资金短缺问题。

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投资是政府单一渠道,公立大学的日常开支多数来源于政府拨款。近年来,我国高校不断扩招使得学生数量逐年上升,国家财政的教育开支不断增加,教育经费的缺口也越来越大,单一渠道的投资显然使政府越来越不堪重负。

在市场机制下,国家教育机构必须依靠自身品牌吸引投资者,其教育资金来之不易。同时,“企业模式”下的顾客有权利自主选择学校进行投资或撤资,这就促使高校必须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通过引入多方投资者并建立多方共同监督机制,一方面国家教育机构将获取更多的教育经费;另一方面,教育资源将趋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高等教育资金短缺问题也就随之解决。

(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市场机制具有灵活性、变动性等特点,能够很好的弥补计划机制的不足,在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对其变化迅速做出反应,有效解决供需之间的矛盾。市场化改革中,政府将对高校实行放权,从高校管理的舞台逐渐退居幕后,对高等教育市场进行宏观调控;高校的职能将进一步扩大,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学校可以自主进行招生、学科设置和内部管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改革,满足学生、企业等消费者的需求,集人才培养、科技开发、社会服务于一身,转变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高等学校。

(三)以市场为导向,提高办学质量。

经济效益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处于市场中的各方都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期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高等教育运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是进行教育市场化改革的目的之一,为了实现“投入最小,回报最大”的目标,高校必然尽可能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从而消除我国计划机制下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下的弊端。

同时,高等教育市场化为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创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实现教育资源在公、私高校间的公平分配。通过学生自主选择促进高校对自身效益的重视,提高办学质量。

二、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消极影响

(一)导致高等教育发展失衡。

首先,高等教育市场化可能导致各学科发展失衡。市场化进程中,高校受市场机制影响把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主要任务,往往更加注重可以立刻吸引企业、学生前往投资、就读,迅速获得现期利益的专业和科学研究而忽视一些基础性的学科。其次,高等教育市场化拉动了知识的商业化趋势,高校一味追求利润,教育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可能被打破。由于市场对技能培训的强调,大学过于看重对实用性技能的教授,忽视了学生的精神层面,科学研究也以企业关注的领域为主,高等教育的各项功能开始失衡。

(二)忽视社会效益和教育公平。

高等教育的效益不仅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市场化只看到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教育拥有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功能,但高等教育市场化可能导致经济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被弱化,从而降低教育的社会效益。极度低下的社会效益又进一步引发教育公平问题。

教育公平就是社会公平在教育中的体现。从构成上看,高等教育公平大致包括三个方面,高等教育权利平等和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高等教育利益和高等教育资源平等享有;高等教育结果公平。在市场中,高校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将不断扩建学校,加大科研投资。由于这些资金主要从学费中获取,将导致学费提高。长此以往,高等教育可能成为只有富人才能消费的“奢侈品”,而穷人则只能接受较差的教育,甚至失去接受教育的机会。

(三)制约农村社会发展。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造成农村资本向城市流动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所提供的便利及其自身的有利条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一方面,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多是贷款上学,毕业后为了偿还债务只得选择留在城市淘金;另一方面,城市优越的条件也可能吸引贫困学生留在城市,拒绝返回家乡建设农村。这导致大量人力资源由农村流向城市,城市的发展更加迅速,而农村则越发缺乏人才,发展速度愈见缓慢。基于这一假设,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市场化可能严重阻碍农村社会发展。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基于新自由主义的高等教育市场化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现阶段的中国而言,高等教育市场化利大于弊。目前,世界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的经济都处于复苏阶段,这是我国的一个战略机遇期。通过政府监督,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础上,市场化解决了高等教育的经费问题,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同时,高校教育办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培养更多的高质量、创新型人才,有助于我国抓住当前机遇,推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注释:

韦洪发.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趋势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长白学刊,2011年第5期,第158页.

猜你喜欢

市场机制社会效益市场化
医学学术期刊在媒介传播生态系统中的发展研究
逆向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作用下 城市垃圾治理系统仿真
图书馆财务管理与社会效益分析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国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建立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