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油画意境美营造亦是生活品质的体现
2013-03-11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徐州221000
(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江苏徐州 221000)
一、意境的相关涵义
审美意境,是我国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上众说纷纭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们对这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课题做新的开掘的时候,有必要先对“意境”这一美学范畴的历史成因作一个回顾,并对几种有关意境的界说做一个评定。
关于意境的的提出以及概念的定义,在中国文艺史上经历了长久的酝酿与发展前进的过程。意境,最先在我国的诗歌写作方面的提出,是在唐代,王昌龄在《诗格》中第一次提出诗歌的三种境界,即“物境、情境、意境”。这是意境的最早的文献记录。在《诗格》中对物境的描述大概是说,想要创作山水诗,则要去亲身感受奇峰秀丽的景象,在这种实境中,这些景象会印记于心,心中已有峰峦叠嶂的映像,在加以诗歌创造的营造,结合实境的形象,所以能够把山水诗描绘的生动神似。
对于意境是这样描述的,想要达意,就要先用心思考之,只有这样才是真的达到一种境界。在当时的时代,意境已然得到很多人的重视,如当时对于诗歌方面“兴象”“境象”以及“境”的概念的流传可见一般。如皎然《诗式》和《诗议》中对“取象”“取境”的论述,同时又认为境与象不是同一个问题,虚实难以分辨。
时至宋元时期,我过山水画发展达到高峰,在这样的环境下,意境这以词最早被提了出来,同时,它的提出也促进写意山水画中对意境这个概念的明确感念。众所周知,我国自魏晋起,就对“六法”展开多方面的研究,即骨法、形、神、势、态、气韵等。晋代画家顾恺之很早就提出六法中,首重气韵,此论调也奠定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基石。然而在此时期,境界的审美概念并没有被明确的提出来,现在来看,有资料可查的,境界和意境的明确提出,与宋代写意山水画的实践发展分不开的。宋代郭熙、郭思合著的《林泉高致》一书中,就第一次明确的运用过“意境”二字,书中说诗歌就是一幅无形的绘画作品,而绘画作品就像是一首具象的诗歌,如果达到一种境界心手合一,才能熟练灵巧的运用到作品中,这就是境界。从中我们可知,对意境的理解上郭熙、郭思父子俩在不是抽象的,而是真实具体的。他们在书中除了作上述关于意境的定义外,还论述了作画时候,因所处的时令或者所在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真山水也会随之变化,而因作画人的感受不同,所作作品的意境,也变化无穷。再至明清时期,文艺著作中开始广泛出现境的提法,后来随着情景想结合以及神境合一的论述的深入,开始出现意境就是情景结合的产物的这样的说法。
二、意境营造源自于生活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现实世界就是理性世界的体现,而艺术则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由此以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想应该不能为过。生活,就是我们生活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活动,而艺术,则是艺术家对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及活动,景哥艺术家的情感、感悟以及创作技巧,用他所需要的艺术表达方式表达出来。反正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然,那么艺术的目的,应该就是让人们看到艺术家加工过的我们常人所看不到的自然,进而更有益于我们了解自然,融入进自然当中。从理论上说艺术还能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艺术和生活,是两个和谐一致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艺术也就是生活,生活中也充满艺术。没有生活中的原型的提供或者生活现象的出现,就不会有艺术需要创作的目的可言,同时艺术也是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换句话说就是艺术创作的提供者与原型,就是我们生活中常人所看到的琐物琐事,只是艺术家看到这些以后,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段加工,让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常人所常见到的事物或者生活现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可能是一本丰富多彩的小说,又或者是一副优美恬静的绘画作品,但是却更加的生动有感染力,耐人寻味,于是我们说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提供者,而艺术又不是简单的再现生活原型,必然是经过艺术家的加工创作,而又高于生活的,简单的说就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与加工,所以有时候艺术也会在创作着欲表达的主体基础上,把生活加工的更加纯粹与直接。我们看到的艺术总是美的,纯粹的,夹杂着创作者的个人审美倾向,创作者必定也是提取了生活中他认为巨有表现价值的物像,就像是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一样,修辞的运用会让文章更生动形象,易于理解,这也就像极了绘画创作中艺术家对绘画表现手法,构图、色彩等方面的思考一样,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突出绘画的艺术,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有时候是生活为艺术所用,有时候艺术能够丰富生活,也有可能艺术只是艺术家情绪的分发,总之艺术之于生活,就像鱼水相互的关系,相互影响与促进。生活能让们看到清澈的溪水、春天盛开的花朵、蔚蓝开阔的海洋、飘扬着的雪花,又能让我们听到世间的嘈杂、深山里自然万物的合奏,还能让我们品尝到世间的酸辣苦甜,等等,于是我们说艺术如细菌,无处不在,自要我们拥有像显微镜一般善于发现的眼睛。我们常说艺术是高于生活的,生活只是艺术创作的来源,但艺术绝对不是对生活的照搬照抄,而是艺术家选定好生活题材,提取有价值的精华,通过艺术表达方式的加工,艺术反而又可以给人以享受丰富人们的生活,在对生活的体恤加工过程中,因为每位艺术家的经历、环境、感受以及内心艺术素养的不同,所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也会千差万别,而这种不同,亦是作品意境不同的基础。生活本来就是美的,任何事物,任何东西,只要是在生活中,具有他本来应有的功能,亦或是让我们想起过往或未来生活的,那就是美的。
艺术源自于生活,是以生活为创作基础的,反映这社会生活,又是对生活的美化。现代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的同时,艺术创作也随之不断的发展丰富,现代艺术的形式也更加的具有个性,更加张扬,艺术虽说是来源于生活,但不是照搬生活,只有艺术家把生活中美好有价值的东西,加以提炼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才造就了美的艺术,所以在这里艺术只是生活的载体,生活外在的表现形式,但可以肯定的是艺术一定是高于生活的,是一种生活的延续以及一种生活的寄托,因为艺术可以弥补生活中的不如意,通过主观性的艺术形式,或者艺术表达技巧的运用,于是人们能在艺术中找到生活中不能达成的生活寄托,所以造就了艺术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左臂右膀。也再次证明了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画家创作的绘画,我们能看到生活的影子,但又不同于生活中见到的如此一模一样,如吴冠中的《春如线》,画面中非常简洁,只有各色的线条穿插交织,那么他对春天的表达,我想应该是以生活中他对 春天的感觉为创作基础的,试想如果作者没有见到过春天飘扬的柳枝,没有感受过春天的暖意,怎么会有如此交织的线条以及各种色彩绚烂的线条,这是对生活的积累,如若没有生活原型的积累,哪来艺术创作的灵感及构思,凭空是造不出艺术的,为什么大家一窝蜂的去写生,就是对所要表达的物像有个积累的基础。
源于艺术家的生活中事物境象的感悟,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静物,也是别有一番的天地。当代画家徐刚就是这样一位,在普通生活中默默付出并以自己的方式,在静物的天地里表达对普通生活物品,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源于生活中最普通的瓶瓶罐罐、花花草草,却是远远高于现实生活中,他们所存在的意义的在他的画面中,徐刚崇尚一种自然简单的艺术美感,但却不缺乏画面的趣味性,在他的静物题材绘画中,经常能够看到他营造出来的那份恬静,伴随亮丽的色彩或者强烈的光源感,简单的静物,在他的塑造下这些看似平常的静物平静的散发着艺术之大美,体现着自然与朴实,我觉得这一点,在现代艺术氛围浮躁的背景下,是很难寻觅以及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的。而他数年如一日的勤劳的绘画精神,踏实严谨的画风,以及孜孜不倦的对艺术创作的追求,他对艺术执着付出的精神动力,经常在他的画室看徐刚老师的画的时候,不禁停下安静的端详,那种静谧,直透心灵。成了这么以大束雏菊花,那么动人,让人有一把抓过来抚摸的冲动。在看雏菊旁边的红色塑料袋,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现实中我们会快速的把它们分类到垃圾一类,但在画家的笔下,却让它如此的高雅,阿忠透明的质感,随意的褶皱,都被刻画的自然而真实。在徐刚的画面中,我们随处可见生活中可能被我们路过见过,或者被错过的景象,这些景象带有浓烈的生活气息,在他画面中的景象也不会荒诞、不会浮躁,这让我们看到他对生活的态度与热爱,以及对周遭环境的细心观察,。他对平凡不起眼的物体的塑造,真诚的表达内心感受,细致的表现生活中我们认为渺小的景象,运用艺术性,趣味性,变现真实的平凡的生活,如娓娓道来的生活故事,让人流连忘返。在现代稍带浮躁的艺术氛围中,与众多叫嚣着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艺术形式相比较,徐刚的艺术作品似乎在提醒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生活,然后该怎样去生活,因此才能领悟如何去进行艺术创作。
三、意境的营造是审美品质的体现
什么是审美品质的体现,看似深奥哲学的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才是审美,什么又是美,美的东西人人表现出喜爱,我们每个人也都认为自己是对美的权衡的决策者,克罗齐认为,美是能够对事物的本质形象的捕捉,我的理解是,美是本质的体现,即内里的体现。不是我们看到的全部的外在的形式表现,是一种内心感受的形象,美,简单的说,就是恰好的外在表现,不然就不是真正的美的表现,美对于艺术家还是任何美的欣赏着而言,定夺美的秘密就是具有表现力的形象,因此我们又可以简单的把美定义为美,就是表现。而审美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包罗万象,存在与我们生活的任何角落,回家路上的景色,享受美食,又不可抗拒的去审美那些美食,等等,艺术家不止是需要停留在这些浅层次的审美,还要研究审美,分析审美,所以艺术创作者需要不断的用知识与经历充实自己,以提高对审美内涵的理解,米开朗基罗认为绘画是个脑力的运动,而不是一项技术,审美活动的进行,本质上在于静止的思考之中,艺术家在静止的思考中,拼命去构想着怎样表现他们心中的完美形象,而进行外在的表现或创作过的时候,只是一种技巧或者体力劳动,而静止思考的过程,也就是艺术家意境产生或者构思的时候,与最终这幅作品意境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静物油画意境的表达,需要体现艺术实践者,面对客观的静物,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视觉等方面的感受,与自身审美水平的结合,这种感受可以是美好的,亦或是令人厌恶的,最终技法与审美加感情的酝酿体现在你的作品中,又或者这份静物让我们联想到往事或者儿时记忆,所有这些感受都可以在画面中体现出来,这就是你这幅作品的独特的意境。如梵高的《向日葵》,画面中充满原始热带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热情,让我们感受到厚重与鲜艳的结合中,看到自然真实的世界,是对自然的深唔了解的本质再现,而不是依赖于眼睛看到的形状的再现,靠的是内心的真实情感借以绘画形式的外在表现,表达的极具静物绘画真实的意境美的表达。静物油画,是我们的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静物油画的意境表达,是让这以魅力巨大的绘画题材,得以延续与创新的一种途径。
四、总结
我认为静物油画意境的营造,除在构图、色彩、题材上需要静心有所选择外,画家的生活态度,与审美品质也是至关重要的方面。艺术源自于生活,是以生活为创作基础的,反映这社会生活,又是对生活的美化。现代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的同时,艺术创作也随之不断的发展丰富,现代艺术的形式也更加的具有个性,更加张扬,艺术虽说是来源于生活,但不是照搬生活,只有艺术家把生活中美好有价值的东西,加以提炼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才造就了美的艺术,所以在这里艺术只是生活的载体,生活外在的表现形式而静物油画意境的表达,需要体现艺术实践者,面对客观的静物,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视觉等方面的感受,与自身审美水平的结合,这种感受可以是美好的,亦或是令人厌恶的,最终技法与审美加感情的酝酿体现在你的作品中,又或者这份静物让我们联想到往事或者儿时记忆,所有这些感受都可以在画面中体现出来,这就是你这幅作品的独特的意境。
[1]王昌龄.《诗格》.明胡氏文会堂刻本,《格致丛书》本
[2]郭熙、郭思.《林泉高致》.《美术丛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