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中国电影制作的影响分析
2013-03-11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00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100000)
当前时期新媒体还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义,但是总结现有的关于新媒体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新媒体具有以下特质,即基于技术变革和技术创新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相关的,高互动性的媒体特质。纵观电影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电影虽然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形式,但是更加依赖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创新,从最早的黑白电影、平面电影、无声电影,到后来的彩色电影、立体电影、有声电影,每一次电影的进步都需要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动。只有依靠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电影才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显示还原力以及群众影响力。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影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多的来自新媒体的挑战。媒体的变更和发展对电影制作的影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中国电影制作发展趋势分析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而言,受众范围更广、传播渠道更多、内容获取更加便捷,已经影响和改变了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为适应新媒体,在我国的电影制作与传播过程中必须与新媒体特质相结合,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应用诸如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等新媒体特质优化和完善电影制作的方法和手段。可见新媒体对电影的制作和发展具有非常强大的影响力。
以数字技术为例,应用数字技术,电影制作可以将传统的视听效果强化的更加真实,具有更多表达维度,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获得更逼真、更刺激的视听盛宴。这种新媒体创新技术为电影艺术带来了全新的表达理念。随着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发展,我国的电影制作也在逐渐向新媒体特质方向融合,最为明显的就是电影拍摄设备及后期制作手段的全面数字化。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我国电影制作中大量吸收和应用了创新性科学技术手段,不断向观众呈现着越来越接近国际制作水平的电影,创造了“中国大片时代”,如《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唐山大地震》《让子弹飞》等。
1.中国电影的虚拟角色真实化、影像内容立体化制作
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国产大片实现现代化高水平视听制作提供了强力的支撑,推动着我国电影逐渐向虚拟角色真实化、影像内容立体化方向大步迈进。具体而言,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很容易的实现电影视觉特效的添加,这种视觉特效不仅仅局限于对影像画面的美化,更突出的表现为对现实世界的还原和对人们想象力的表现。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即便知道影像环境是虚拟的,但是仍然愿意去相信该环境的真实性,融入到该环境中去理解电影、体会电影。应用数字技术,电影制作已经拓展了“真实”的属性界限,解开了制约电影艺术想象力发展和实现的镣铐,让人们获得到更为震撼的观影体验。
如利用数字虚拟技术可以建立虚拟人物角色,利用数字传感技术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细微动作和表情赋予到虚拟人物角色中,让人物更为丰满、更加真实;利用数字影像技术还可以按照创作人员的想象力对空间进行创造,带领观众体验艺术表现的最高境界。《无极》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完整的、壮观的虚拟世界,同时向我们呈现出具有极强震撼力的“大群牛狂追落败军队”的宏伟场面;《唐山大地震》利用震前动物细微的状态表现、震中如临其境的房屋倒塌景观、震后支离破碎的场景让观众获得真实的、身临其境般的观影体验。
2.中国电影声音合成及听觉形象的立体化制作
电影通过影像和声音向观众传达所表达的情怀和理念。影像和声音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我国电影影像制作的发展,同样推动了我国电影声音制作的发展。纵观我国电影最近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当代的中国电影声音制作已经由原始的将声音贴到电影画面中的方式转变为应用数字音频技术、声音合成技术等先进数字技术对声音进行造型,利用声音特效效果对电影感情进行表达的方式。这种制作方式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将更具包围感、形象感、触摸感的听觉印象展现在观众面前,配合使用影像制作技术,让观众自然的认为自己是整个电影的一个部分。为配合视觉效果,达到完美的听觉效果,我国的很多电影在声音采集、设计、处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功课,通过夸张、变形、失真的手段对声音进行再创造,让我们欣赏到丰满鲜活的人物形象、感受到真实壮观的自然景观。
如《英雄》《集结号》等影片作品中出现的极具震撼力的、与画面完美匹配的声音效果使得观众完全沉浸在电影制作者为观众创造的影片空间中。
总之,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以及应用极大的丰富了电影表现的手段和电影语言的样式,让电影制作者可以以一种更加逼真、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向观众讲述一个已经不需要确定是否真实的故事,让观众获得或美好、或震撼、或伤感的观影体验。
二、新媒体对电影制作和传播方式的影响
1.向极端性的时空观念转变
电影的空间是与电影独特的时间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无论是在作品内部还是在作品外部,都有可能利用新媒体技术对时空观念进行重组和构建,让整个影片的情境更加完整和可控,无论是更加逼近观众还是更加逼近制作人,都是新媒体环境下的电影发展方向。
首先,观众的观影空间被彻底颠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优势,观众可以根据自身的观影需求自主的选择观影环境和观影方式;其次,影片的可控性增大。整个电影在新媒体环境下可以按照观众意愿进行暂停、回访甚至是跳跃等操作,这使得整个电影的时空概念被弱化;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影片内容时空观念得到了大幅度的强化。配合使用新媒体技术,影片制作者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加真实或者更加虚幻艺术空间,为观众呈现出更为精致和细腻的画面、声音、情感体验。
2.制作和传播方式的转变
新媒体除了上一节中提到的对影片影音制作方面的影响外,还对影片的制作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用短、小、精、悍四个字来表达。
“短”是指新媒体环境下单元式短片制作成为的电影制作的一个新发展方向。对于某一确定的、统一的表达主题的可以利用多个短片进行多维度描述。这种制作和传播方式更加适合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多元、创新的生活规律和消费诉求等需求。
“小”是指电影的制作门槛得到了大幅度降低。新媒体电影基本不存在进入障碍,任何人只要具有拍摄工具即可实现对电影的创作。这就使得整个电影行业的参与性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使得整个电影产业的周边产业环节得到了极大的活跃。
“精”是指新媒体环境下的电影制作发行及营销可以以多种方式实现,理论上可以达到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理想效果。
“悍”则是指新媒体环境下多电影结构体系对整个电影行业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数据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3亿,即便按照最低的网络观影比例35%计算,规模也是不可小觑的。
3.情感表达更为突出
新媒体时代,除了追求电影硬件内容制作方面的趋势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新环境和新技术去讲述一个情节更为饱满,故事更为真挚、情感更为突出的结构体系。这就更容易为观众带来诸如《老男孩》《泡芙小姐》之类的微电影的情感冲击,引起观众共鸣。
总结
电影历来都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新媒体时代下的技术革新和传播环境革新对我国电影的存在形态、生产方式以及传播形态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使得电影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但是过度依赖技术手段,容易造成内容、情节、感悟等内在特质的迷失,削弱电影所能够带来的观赏意义。当代我国电影制作和传播的发展必须立足现实,适当使用新媒体环境下的技术力量、传播力量、渠道力量等将电影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呈现在观众面前。
[1]姜燕.新媒体对新世纪十年中国电影制作的影响[J].现代传播,2011(11)
[2]韦笛.简论新媒体电影的发展及其影响[J].青年作家(下半月中外文艺版),2010(5)
[3]汪黎黎.新媒体电影初探[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1(9)
[4]刘艾.新媒体时代下的新影像——浅析数字技术对电影与观众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