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地方特色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以豫剧和河南民歌在演唱方面的异同为例

2013-03-11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广西南宁530000

大众文艺 2013年9期
关键词:豫剧民歌河南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豫剧是中国几大剧种之一,它与“河南民歌”有很大渊源。二者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不断地被筛选、加工、重塑,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80后,90后的一代,应该熟识前人留下的优秀的文化精华。豫剧和河南民歌,作为地方特色文化的艺术形式,需要我们年青的新一代来解读。

一、起源

(一)豫剧

豫剧,也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河南讴”。流行于河南全省、长江以北和西北各省,以及新疆、西藏、台湾等省区,是当今中国最大的地方戏之一。其历史起源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豫剧可能是从明末流入河南的‘陇西梆子腔’与地方戏相结合而形成。”;一种说法是:“豫剧可能是从东路秦腔演变而来”早期常与清戏、罗戏等同台演出。在成长过程中,先后受到青阳腔、昆曲、罗戏、同州梆子和湖北汉剧的影响。豫剧唱腔在流传过程中形成各种流派。以豫东调和豫西调为主,其中以开封为中心的唱法称“祥符调”,又称“中路调”; 豫东南沙河流域的唱法称“沙河调”;以商丘为中心的唱法称“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唱法称“豫西调”。

(二)河南民歌

民歌起源于人类的劳动与生活。是在人们的原始狩猎、祭祀、婚恋、放牧等活动中萌生并逐渐流传下来的。它是豫剧早期形成的关键因素。河南民歌分布的范围多在一些边远、偏僻的山区,比如:洛阳的熊耳、崤山山区,南阳的桐柏、伏牛山区,信阳的大别山区等地。这些地区,过去虽然存在相对落后的生产发展,不便的交通,闭塞的对外文化交流等诸多因素,但产生了大量风格鲜明、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特色民歌。

二、豫剧与河南民歌在演唱方面的异同

(一)二者的不同之处

1.演唱风格不同

豫剧的演唱风格:

(1)以唱功见长,唱腔流畅,吐字清晰、字正腔圆。

(2)多表达气势磅礴的场面,具有很强的情感表现力,富有激情。

(3)浓郁的地方特色,质朴自然。

(4) 细腻的表演,通俗易懂的语言,真切感人,深受观众喜爱。

(5) 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强烈的节奏。

河南民歌的演唱风格:

(1)豫西山区:比较有代表性的民歌是卢氏的劳号,人们多在田间劳动时吆劳号,声腔浑厚有力,曲调朴实、粗狂,

(2)伏牛山区和、南阳地区:浓郁的中州风味,敦厚朴实的风格,酣畅新颖。

(3)大别山、桐柏山区:灯歌和小调的曲调活泼跳荡、轻盈明快;山歌和田歌曲调嘹亮、高亢。

(4)平原地区:该地区的民歌旋律多采用五声音阶和小调,平缓流畅、柔和优美。

2.唱腔不同

豫剧,是板腔体式,属于梆子腔系统。根据豫剧唱腔的语言、句法组成、调式、板式结构等诸多因素,主要分为豫东调和豫西调两个流派。传统的豫东调演唱方法多采用假声来演唱,音乐具有明朗、豪放、激昂的特点,唱腔的主音为“5”。

传统的豫西调演唱方法多采用真声来演唱,音乐具有深沉、朴实,浑厚、悲壮等特点,唱腔的主音为“1”。

河南民歌多采用五声音阶,还有一部分民歌采用六声音阶〔即:1 2 3 4(或#4)5 6或1 2 3 5 6 7〕和七声音阶(即:1 2 3 4 5 6 7 )。其中,七声音阶里的“4和7”两个音不稳定,音高介于两音音之间即“#4”和“b7”的音位上,游移在“4”和“#4”以及“7”和“b7”之间。

3.艺术特征不同

豫剧的艺术特征:

(1)内容多为叙事言情,故事情节委婉曲折,入情入理,有时采用用方言表达情感。

(2)揭露风俗习惯中粗俗丑陋的人或事,从观众的审美角度出发,雅俗共赏。

(3)娱乐性较强,表演真实,舞台形象比较接近农民的生活,适合劳动人民的口味。

(4)通俗易懂,地域性性强,感情率直,是表现河南人民的地方戏。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

(1)历史悠久,蕴藏丰厚。

(2)体裁丰富,风格多样。

(3)创作手法简洁,音乐语言精练。

4.伴奏乐器不同

豫剧的伴奏乐器有文场和武场之分。板胡是豫剧的主弦,建国之后,加入了西洋乐器,如大小提琴、铜管、木管等。文场的伴奏乐器,早期有三弦、月琴等乐器,后期加入了二胡、琵琶、板胡、横笛、唢呐、笙等乐器。武场的伴奏有鼓板(板鼓、手板)、大锣、铙钹(即手钹) 、二锣、梆子、小钹(即铜板)、风锣、大阴鼓、木鱼、碰铃等打击乐器。

早期的河南的民歌没有伴奏乐器,这些民歌大多是由人们即兴创作的,后期的河南民歌多使用钢琴、古筝、扬琴、古琴、竖琴等乐器伴奏 。

(二)二者的相同之处

(1)二者同属于声乐范畴,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被革新,其表演艺术也日臻完善。

(2)符合河南人的风俗习惯、乡土人情。

(3)题材多来自人们的日常生活,感染力强。唱词有时多采用方言表达,通俗易懂。

三、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如今豫剧,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如河南电视台的大型戏曲栏目《梨园春》)渗入河南人民的文化生活,例如:郑州市和河南全省各中小城市的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常有随意设场,采用两三件乐器伴奏,自娱自乐的演唱者,也有穿戴行头,粉墨登场的表演者。也有些人专门到戏曲茶座,出钱点唱自己喜欢的经典唱段,丰富个人的业余文化生活。豫剧,这个让河南人为之骄傲的剧种,已经走过辉煌的时代 ,在戏剧文化的百花园中,这朵奇葩将会开得更加鲜艳夺目。

河南民歌的题材丰富多样,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追求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那么符合人民审美需求的河南民歌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戏比天大》《没有强大的祖国,哪有幸福的家》等歌曲,深受声乐爱好者的亲睐。它是豫剧和河南民歌的音乐织体、风格等特色相结合的产物,不仅含有豫剧的戏曲韵味,而且还含有河南民歌浓厚的地域特色,是两种艺术形式结合的典范。

总之, 河南民歌为豫剧的形成做了铺垫,豫剧又为河南民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二者既有区别,又相辅相成。在相互的衬托中,绽放出绚丽的色彩,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大花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80后、90后的新一代,面对多元化发展趋势的世界文化,有责任,有义务为弘扬和传承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豫剧和河南民歌作为河南特色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同样需要被我们年轻的新一代所熟知,更需要我们新一代接过前人的“接力棒”,继续践行“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

[1]马紫晨:《河南戏曲史论文集》[M],中洲古籍出版社,1989.

[2]常香玉、紫晨:《中国豫剧大辞典》[M],中洲古籍出版社,1998.

[3]陈国华:《二十世纪豫剧艺术研究》[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4]张北方、周律:《豫剧在全国》[M],河南:河南省文化厅志编辑室,1989.

[5]李西安.军弛.《中国民族曲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6]肖常纬:《中国民族音乐概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谭静波:《豫剧—中国国粹艺术读本》[M],中国文艺出版社,2008.

[8]冯步岭.《民族民间音乐》[M].河南.河南大学艺术学校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豫剧民歌河南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Jokes Today
家校共育成合力,传承河南豫剧
河南广电设立河南广播电视台
豫剧现代化进程分析
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推动豫剧文化产业发展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
《时代青年》(原《河南青年》)创刊60周年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