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美术审美
2013-03-11湖北工程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姜 河 (湖北工程学院 湖北孝感 432000)
在当下中国,美术审美素养的现状不容乐观,审美素养的提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从审美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中的两大心理因素-想象和联想两方面来浅述审美活动。
这是一个美的世界,艺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一个人不能够通过审美鉴赏得到应有的审美感知,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会受到限制无法得到发展。现代人也都普遍意识到,艺术世界是奥妙无穷的世界,艺术经验对丰富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与人性中最深层的东西息息相通。在人类历史长河的每一个关键时刻,艺术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使人类的天才和智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施展,并保证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交流,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由此可见,美术审美的提高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发展和丰富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在这样一个拥有浓厚商品气息的时代,媒介技术、信息技术等的发展和演变导致人们的审美偏离。弗洛伊德为“超我”的强大控制力和童心被污染的状况焦虑不已;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批判锋芒直指成批生产非个性化审美的“文化工业”;韦尔施说:“试图赋予我们的世界以美,到头来得到的却只是漂亮和虚华,最终。无论如何,没有人敢说当今的审美化一定是成功的。复苏这场古老的美学之梦,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一、什么是美术审美
审美是指人的与理性相对的感觉和感性能力,审美无疑沉淀着人的理性,但主要地却是指人如何运用自己的五官去确证自身的存在。确切点说,审美归根到底是人的一种与理性沉思不同的更深沉而难忘的人生意义直觉,是借助符号形式和活的形象而对人生意义的瞬间直觉。
审美也是一个含义丰富而又充满分歧的概念,它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人的感性或感觉能力的展开。第二,这种人的感觉具体表现为对符号形式和活的形象的直觉式把握。对符号形式和活的形象,可以运用概念和推理的方式去把握,但那一般属于理性思考的范畴。而人们凭借其感觉则拥有直觉地把握符号形式和活的形象的能力,也就不需要概念和推理而可以在瞬间抓取对象。审美正是集中的代表了这样一种直觉把握能力。第三,人们通过这种直觉把握,可以比在平时理智状况下更能纵情占有和享受人生的意义。人们诸多的感官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或者说是通感,构成了人对世界的审美的把握。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们在审美中把握的不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所常用的概念,而是活跃于符号形式中的活的形象。
美感是具有特别显著的主观形式的,通过一定对象的感性状貌、色彩、线条和声调等的感知或表象来进行的。美感所特有的把握现实的感性方式,产生和建立在人类社会实践的漫长历史进程的基础上。美感就其内容和感受形式来说,都不是某种动物的本能或天赋能力,而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二、美术审美与想象
美术审美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审美主体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运用想象、联想以及其他心理功能对艺术形象进行积极主动地再创造。任何一种美感的想象都与审美主体的生活实践、文化知识等息息相关。美术审美想象的特征有以下几点:
1.美术的审美想象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是艺术的灵魂,它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始终。只有这样,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从感知、联想到想象,都充满了主体对客体的情感体验。
2.美术审美想象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美国的美学家鲍山葵曾说“美首先是一种创造,一种新的独特的表现,使一种新的情感从而获得存在。”鲜明的个性赋予了审美想象又一重要的特征。
3.美术审美想象具有极大的自由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审美是审美主体借助符号形式和活的形象结合心理因素产生的直觉,所以审美主体的想象是基于作品形象所提供的信息的。艺术家在艺术创造中也就会很大程度上给审美主体的想象以一定的暗示。《文赋》中“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笼大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就明确地说明了审美想象是创造艺术形象的最重要手段,没有它就谈不上审美创造。
尽管审美想象具有极大的自由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但是它又“合规律”,审美想象并非漫无天际。如在抒情性的作品中应遵循情感的发展规律,而在描绘或再现性的作品中应符合一定的生活逻辑。
三、美术审美与联想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美术的审美活动中,心理学家对联想所划分的四大类同样一一存在。1.接近想象,接近想象可以产生因虚得实、虚实相生的意境。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作为背景的天、地、水通常是以空白来代替,这种以虚代实的做法起到了无形之相、无声之音的作用。2.相似联想,是指由一件事物想到在性质上与它接近或相似的另外事物。3.对比联想,两件事物完全相反,因而感知一物就会想到另一物。如中国的古诗词中描绘的意境“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作者用含蓄、精炼的语言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但欣赏者在欣赏中如不作相应的联想,就不可能得到相应的美感和深刻的美的享受。四、关系联想,它的审美意义在于由现实性联想到历史价值、由结果联想到原因、由对象的部分特征联想到整体特征等。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美术教育,对美术审美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我们普通民众也可以能够欣赏生活中文化艺术的美好,这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1]《解释学视野下的当代大学生美术审美教育》 张春燕.
[2]《艺术与视知觉》[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3]《人与审美》.王一川.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4]《美术鉴赏》.程晶.陈静.蔡昆余.编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5]《论美术审美活动中的想象和联想》.武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