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肾动脉成像效果和相关因素分析

2013-03-10吴凯宏成峰余水全李水连

当代医学 2013年36期
关键词:延迟时间肾动脉伪影

吴凯宏 成峰 余水全 李水连

肾动脉是供应肾脏血液的一个主要血管,肾动脉的病变会对相应的肾实质区域的血供产生严重影响。对肾的血供解剖变异进行充分了解对于肾性高血压的诊断以及外科肾脏手术、介入治疗、肾移植供者肾血管的评价、术后观察疗效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目前在临床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诊断肾血管性病变的一个金标准,然而该检查属于有创检查,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随着多层螺旋CT(MSCT)技术迅猛发展,其对肾动脉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不断提高[2]。为探讨64排螺旋CT肾动脉成像(CTA)效果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对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展开CTA和DSA检查,并以DSA为金标准对CTA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28例高血压临床患者。男72例,女56例,年龄 37~84 岁,平均(61.3±13.6)岁。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对128例高血压患者分别进行CTA和DSA检查,以DSA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对CTA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1.2.2 检查方法 CTA检查:所用仪器为Toshiba Aquilion 64排螺旋CT机,扫描范围自双肾上缘以上的2 cm到双肾下缘下方的3 cm,电压为120 kV,电流为380 mA。肾动脉扫描采取对比剂追踪Surestart程序,触发点则是选择腹主动脉双肾节段的位置,触发CT值设定为150 Hu,扫描范围以及参数同平扫保持一致。首先采用A筒注射器对370 mgI/mL碘佛醇予以注射,控制速度在3.5 mL/s,而后再采用B筒注射器对20 mL生理盐水予以注射冲管[3]。把所得的容积数据发送至Vitrea工作站,并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处理,获得肾动脉的全貌图进行分析。

DSA检查:所用仪器为Artis zee floo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采取Seldinger穿刺技术对患者的双肾动脉展开造影检查[4]。

1.3 图像评价 研究中采取双盲法把图像质量具体分成5个等级:Ⅰ级:图像清晰,主干以及各级血管的充盈效果良好,且连续,不存在伪影(5分);Ⅱ级:图像满意,主干以及一、二级血管充盈效果良好,且连续,1~2段血管边缘表现模糊,不存在错层或者是阶梯状伪影出现(4分);Ⅲ级:图像基本满意,主干和一级血管的充盈效果良好且连续,3~4段血管边缘表现出明显的模糊,不存在错层以及阶梯状伪影(3分);Ⅳ级:图像质量较差,主干的血管充盈效果一般,5段以上血管边缘表现出明显的模糊,存在错层以及阶梯状伪影(2分);Ⅴ级:图像质量很差,存在严重伪影,无法展开分析(1分)。肾动脉狭窄程度分成轻度(<50%)、中度(50%~74%)、重度(75%~99%)以及闭塞4个等级[5]。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数据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影响肾动脉CTA的因素(延迟时间、旋转时间、对比剂单位剂量与注射速度)的比较采取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肾动脉成像的因素 影响肾动脉成像的因素包括有延迟时间、对比剂单位剂量和注射速度比、旋转时间、患者年龄、屏气合作与否、血管钙化情况等。其中以延迟时间、旋转时间、对比剂单位剂量和注射速度比等最为显著。具体影响情况详见表1~3。

表1 延迟时间对CTA成像效果的影响()

表1 延迟时间对CTA成像效果的影响()

注:以24~26 s为基准,与其余延迟时间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

图像质量 <20 s 21~23 s 24~26 s 27~30 s >30 s例数 5 16 59 39 9评分 2.76±0.92 3.82±1.19 4.33±0.89 4.07±1.13 3.02±1.19 P值 <0.05 <0.05 - >0.05 <0.05

表2 旋转时间对CTA成像效果的影响()

表2 旋转时间对CTA成像效果的影响()

注:以0.25 s为基准,与其余旋转时间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

图像质量 0.25 s 0.40 s 0.50 s 0.75 s 1.00 s例数 58 39 18 10 3评分 4.48±0.92 3.98±1.09 3.33±1.09 3.07±1.16 2.55±1.12 P值 - <0.05 <0.05 <0.05 <0.05

表3 对比剂单位剂量和注射速度比对CTA效果影响()

表3 对比剂单位剂量和注射速度比对CTA效果影响()

注:以2.0/3.5为基准,与其余单位剂量和注射速度图像质量评分比较

图像质量 1.6/2.0 1.6/2.5 1.8/2.5 1.8/3.0 2.0/3.0 2.0/3.5例数 5 9 14 19 26 55评分 2.61±0.89 3.06±1.13 3.19±1.18 3.77±1.13 4.26±1.07 4.43±0.82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

2.2 CTA检查结果准确性 经统计发现CTA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图1~2。

表4 CTA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比较[n(%)]

图1 患者男,血压240/110mmHg,肾动脉CTA及DSA图像 图1 A:CTA检出双肾动脉主干近腹主动脉狭窄90%~95%;图1 B:DSA检查双肾动脉狭窄93%

图2 图2 A:受延迟时间太长的肾动脉CTA图像,Ⅳ级;图2 B:受呼吸运动影响的肾动脉CTA图像,Ⅲ级

3 讨论

3.1 影像肾动脉CTA的因素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对CTA成像效果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括延迟时间、对比剂单位剂量和注射速度比、旋转时间、患者年龄、屏气合作与否、血管钙化情况等。其中以延迟时间、旋转时间、对比剂单位剂量和注射速度比等最为显著。经比较发现,延迟时间在24~26 s时的图像质量最佳,旋转时间在0.25 s时成像效果最佳,对比剂单位剂量和注射速度比为2.0/3.5时成像效果最佳。并且研究中对CTA对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查结果同DSA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CTA的检查准确性较高。

3.2 肾动脉CTA的特点 研究中我们体会到肾动脉CTA的主要特点为:(1)扫描速度快,能够对呼吸运动和血管搏动造成的伪影予以克服,针对腹部疾病的诊断准确性相对较高;(2)同时对双侧肾动脉以及动脉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等进行显示;(3)VR能够立体、直观地对肾动脉与周围组织器官的空间关系进行清晰显示;(4)MPR可在任意平面进行重建,在冠、矢状位的一定层面上能够对血管的走行关系以及狭窄程度等进行清晰的显示。薄层MPR能够有效减少皮质干扰,对细小分支进行更加清晰的显示,同原始图像进行比较使血管的连续性得到了保持,便于对血管走行及其邻近关系展开观察。

3.3 DSA与CTA的比较 因为对肾动脉狭窄的确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传统血管造影可以准确的发现血管狭窄并对其狭窄程度做出判断,故其一直是作为诊断血管狭窄的金标准,但是创伤性检查,且费用高,同时对高龄患者有一定的危险性。CTA是一种新的无创性技术三维重建图像,可以多方位地观察血管病变及其周围血管情况,提供血管内外的影像信息,特别对发现钙化斑块和测量斑块造成官腔的狭窄程度具有明显优势,不仅能显示血管各个断面及钙化和软斑块,还可从整体上观察软斑块的形态和位置,清晰显示其长度、形态、范围及邻近管壁的关系,对临床干预有重要意义。

CTA在诊断肾动脉疾病中是最有价值的成像方法之一,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在对肾动脉疾病筛查中完全可以和DSA媲美。

[1]谭理连,李扬彬.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仿真内镜技术对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与评价[J].放射学实践,2009,7(2):130-132.

[2]吴国庚,周诚.多层螺旋CT肾动脉CTA的I晦床应用(附300例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3(10):714-716.

[3]李艳艳,沈彦坡,李会芝.16层螺旋CTA在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9):4569-4597.

[4]余元新,梁长虹.多层螺旋CT肾动脉成像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及临床应用[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9,14(2):96-98.

[5]彭令荣,韩希年.16层螺旋CT副肾动脉分析[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8,12(2):109-112.

猜你喜欢

延迟时间肾动脉伪影
二氧化碳对乙烷燃烧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
LTE 系统下行链路FDRX 节能机制研究
基于分层COX模型的跟驰反应延迟时间生存分析
经皮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在移植肾和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及比较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肾动脉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
基于MR衰减校正出现的PET/MR常见伪影类型
对照CTA评价SLEEK序列显示高血压患者肾动脉及其病变的能力
延迟时间对气辅注射成型气体穿透行为影响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减少头部运动伪影及磁敏感伪影的propller技术应用价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