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展性脑血栓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2013-03-10何庆

当代医学 2013年36期
关键词:脑血栓肝素进展

何庆

脑血栓是目前临床上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可导致患者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1],从而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低分子肝素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之一,由于凝血因子活化在脑血栓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低分子肝素具有治疗脑血栓的理论基础[2]。本研究对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月-2012年6月在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治疗的134例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进展性脑血栓的诊断标准[3];(2)首次发病,在发病后48 h内入院接受治疗。排除标准:(1)合并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患者;(2)合并出血性疾病的患者;(3)入院前接受过抗凝治疗的患者;(4)对低分子肝素过敏的患者。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35例,女32例,年龄43~68岁,平均(52.9±4.3)岁;对照组男33例,女34例,年龄42~66岁,平均(52.3±4.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组成、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进展性脑血栓的基础治疗方案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甘露醇脱水、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药物降压、依达拉奉等药物清除自由基、尼莫地平等药物拮抗钙离子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治疗方法上联合使用低分子肝素(爱康恒宇药业),0.4 mL/次,2次/d,腹部皮下注射,连续治疗14 d;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基础治疗方法上联合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爱康恒宇药业),500 mL/次,1 次/d,静脉滴注,连续治疗 14 d。

1.3 疗效评价标准[4]计算每位患者的治疗前后NHISS评分降低率,该值=(治疗后NHISS评分—治疗前NIHSS评分)/治疗前NIHSS评分×100%。治疗前后NHISS评分降低率在-91%~-100%为基本治愈,在-46%~-90%为明显进步,在-18%~-45%为进步,在-17%~17%为无变化,大于18%为恶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NHI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4天,观察组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HISS评分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HISS评分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第14天观察组 67 22.9±5.3 10.4±2.9a对照组 67 22.6±5.5 15.8±3.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不良反应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出血倾向,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血栓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神经内科疾病,如脑动脉内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各种因素所致的血液黏稠度过高,血流动力学发生伴血压下降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脑血栓在临床床极为常见,由于该病给中枢神经系统带来巨大的影响,如不尽早积极治疗常导致患者致残、致死,因此临床上收治脑血栓时应积极给予治疗[5-6]。

不同临床分期脑血栓的治疗原则不一,进展性脑血栓主要治疗原则包括消除脑水肿、保护脑功能、防止再栓塞、改善脑循环等[7]。在本研究中,我们将134例进展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前者接受基础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后者接受基础治疗联合低分子右旋糖酐,结果可见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低分子肝素具有拮抗凝血因子Xa以及凝血酶作用,从而可以阻止纤维蛋白的合成,尽管低分子右旋糖酐亦可以影响凝血机制,但是其活性较弱,由此可见,抗凝治疗在进展性脑血栓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8]。此外,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出血倾向,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综上所述,基础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1]贾跃先,张兵,张卫光.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临床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3):1174-1175.

[2]冯燕红,程斯,陈晓莉.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血栓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6):60-61.

[3]Dougu N,Takashima S,Sasahara E.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erebral infarction using an algorithm combining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D-dimer level[J].Eur J Neurol,2008,15(3):295-300.

[4]秦晓刚,邵军.调节血脂和抗血小板治疗对脑血栓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5):1288-1289.

[5]曹文英,谷雄荣,唐惠祥,等.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86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1):29-30.

[6]罗世炜,郑晓琼.非感染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继发脑出血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32):114-115.

[7]吴晓峰,付洁,冷静.进展性脑梗死应用低分子肝素与神经节苷酯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0:248-249.

[8]于淼.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

猜你喜欢

脑血栓肝素进展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