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茭白高效种养和轮作套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3-03-09陈建明,张珏锋,周杨

长江蔬菜 2013年18期
关键词:水芹茭白轮作

我国茭白高效种养和轮作套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陈建明1,张珏锋1,周杨2,王来亮2
(1.浙江省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杭州,310021;2.浙江缙云县农业局)

分析了茭白田种养结合和轮作套种的作用和功能,综述了茭白田套养经济动物的高效种养模式和茭白与其他作物轮作套种的高效模式,并提出最成功应用的4个案例,以期为我国茭白产业的良性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基础。

茭白;种养模式;轮作套种模式;应用案例

茭白是我国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植茭白的效益较高,农民种植茭白的积极性很高,茭白种植面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约20 000 hm2发展到2010年的约67 000 hm2。其中浙江省的茭白种植面积最大,据浙江省农业厅农作物管理局统计,2010年为27 940 hm2。种植茭白已成为我国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改变目前大面积单一茭白种植的局面,对增加茭白种植环境的多样性、提高茭白田产值、降低病虫草害发生的频率和为害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茭白田生态养殖和增加农民收入成为现代农业的重点。进入21世纪,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无害化农业的发展,“一优二高”农业不断发展,农作制度的创新空前活跃,形成了种养结合、水旱轮作、复合套种等模式,使传统单一的茭白栽培模式变成新型的“多熟制”,极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耕地产出率,提高了种植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现将我国茭白田套养动物模式和茭白轮作套种模式作如下综述。

1 茭白种养结合和轮作套种的作用和功能

茭白田种养结合就是利用茭白田养殖经济动物,包括鱼、虾、蟹、蛙、鳝、鳅、鸭、甲鱼、乌龟等来达到共利和增收的目的。通常茭白和鱼、虾、鸭、甲鱼、鳅、鳝等动物能互相利用、互相促进,如鸭、鱼在茭白植株间自由觅食,取食杂草和害虫,排泄的粪尿成为茭白的肥料,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同时鸭和鱼的不断活动搅浑田水,增加土表氧气,促进茭白新根发育和提前分蘖,增加了茭白产量。

轮作套种是一种农业种植的方法。茭白轮作就是在同一块茭白田上有顺序地在不同季节或年份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可以考虑将茭白和其他合适的水生作物间作或套种,也可以将茭白与其他合适的作物进行轮作,包括水—水轮作和水—旱轮作,其中水旱轮作可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减轻作物病害和田间杂草,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套种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不仅能阶段性地充分利用空间,还能延长后季作物的生长季节,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年总产量,集约利用时间。

2 茭白田种养结合高效模式的研究

茭白田养殖利用茭白宽行种植的优势,达到茭白和养殖动物双丰收的目的,可分为单一养殖和多种养殖两类。单一养殖通常是在茭白田中养殖单一种类的水生经济动物,多种养殖是在茭白田中养殖2种或以上种类的水生经济动物。目前,生产上茭白田套养动物的种养结合模式很多,其中:①茭白田套养一种动物生态种养模式,如茭白田套养龟或鳖[1~3]、茭白田套养鱼类[3~6]、茭白田套养虾蟹[7~9]、茭白田套养鸭[4]、茭白田套养蛙[3]、茭白田套养泥鳅[10,11]、茭白田套养黄鳝[12]、茭白田套养田螺[13];②茭白田套养2种动物生态种养模式,如茭白田套养泥鳅和鸭[14]、茭白田套养鱼和鸭[3]、茭白田套养鱼和蛙[15]、茭白田套养泥鳅和黄鳝[16];③茭白田套养3种动物生态种养模式,如:茭白田套养鱼、蛙和鳝[3]、茭白田套养鲤鱼、草鱼和泥鳅[3]等。茭白田种养结合模式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等省份的茭白主产区,少数在上海、福建、江西、安徽等茭白产区。

目前,可供茭白田养殖的经济动物种类很多,包括鱼类(如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罗非鱼、彭泽鲫、禾花鱼等水温性鱼)、虾蟹类(青虾、克氏螯虾、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等)、龟鳖类(乌龟、黄喉水龟、七彩龟、鳄龟、九彩龟、银钱龟、中华鳖等水栖龟类)、鳅鳝类(泥鳅、中华沙鳅、深黄大斑鳝和金黄色小斑鳝)、蛙类(牛蛙、棘胸蛙、石蛙、林蛙、美国青蛙、泰国青蛙等)、鸭类(北京鸭、瘤头鸭、番鸭、麻鸭、金定鸭)。

茭白田放养鱼类、蛙类、鳅鳝、龟鳖类和中华绒螯蟹等,需要加宽、加高、加固田埂,并在田埂上设置水泥板、石棉瓦或钙塑板,修建排水口及防逃设施;放养鸭类需要在田埂上设置围栏或围网,因而放养这些动物成本相对较高。茭白田养鱼类、蛙类、鳅鳝、龟鳖类和中华绒螯蟹等动物时,宜在春季定植的茭白田进行,夏秋季定植的双季茭,因秋茭田季节短,不适宜放养上述这些动物。茭白田养殖一种动物时必须考虑茭白生长时期与动物放养时间的关系,如茭白田养鸭,必须在茭白移栽1个月后放鸭,茭白孕茭60%时收回鸭子,否则鸭子会取食茭白小分蘖或影响茭白孕茭膨大。茭白田养殖多种动物时必须考虑不同种类经济动物间的关系,调整各种动物的放养时间,例如茭白田鱼鸭共养必须在鱼苗长到一定的程度时,才可以放养鸭子,或者放养个体较大的鱼苗,否则,鱼苗就会被鸭取食。

茭白田放养鱼类、蛙类、鳅鳝、龟鳖类和中华绒螯蟹等动物时,需要进行茭白田消毒处理,一般在放养前7~14 d用生石灰、茶籽饼或漂白粉进行消毒。茭白田养殖动物时,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以腐熟的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尽量使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非化学农药措施,必要时选择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

3 茭白与其他作物轮作套种高效模式研究

目前,生产上茭白与其他作物轮作套种模式也很多,其中:①茭白与1种作物轮作套种模式,如茭白与水稻[17~20]、茭白与水芹[20,21]、单季茭白与蘑菇[22]、茭白与长豇豆[22]、茭白与松花菜(青花菜)[23,24]、茭白与慈姑[25]等;②茭白与2种作物轮作套种模式,如茭白与荸荠和早春毛豆[26]、茭白与西瓜和慈姑[20,27]、茭白与莲藕和水芹[20,28];③茭白与3种作物轮作套种模式,如茭白与莲藕、水芹和芡实[29]。茭白套种其他作物的模式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的茭白产区。

刘义满等[30]提出了以茭白种植为中心,合理配置茬口的建议。对单季茭白田茬口配置的建议是茭白—旱生蔬菜(春夏萝卜、小白菜)轮作、茭白—豆瓣菜(水芹)轮作;对春季定植的双季茭白田的建议是茭白—晚稻—旱生蔬菜轮作、茭白—荸荠(或慈姑)轮作;对夏秋季定植的双季茭白田的建议是茭白—小白菜—冬小麦轮作、茭白—晚稻—冬闲冻垡—早稻轮作、茭白—晚稻—旱生蔬菜轮作、茭白—夏秋茬旱生蔬菜—早春播旱生蔬菜轮作等。

4 茭白种养结合和轮作套种模式的成功案例

上述研究的茭白田生态种养结合和轮作套种高效模式,已在全国各茭白产区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其中推广面积大、经济效益高的是以下4种。

4.1 茭白田套养中华鳖高效种养模式

2004年开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与余姚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在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茭白生产基地研究和示范茭白田套养中华鳖高效模式,获得巨大成功。该技术适用于各茭白产区。茭白田套养中华鳖既能有效控制福寿螺为害,减少农药使用,又能提高茭白和中华鳖品质,实现高产出;茭白田养殖的中华鳖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高,获得消费者青睐和市场认可,古址牌茭白田野生鳖成为余姚当地著名品牌,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2005-2009年在余姚市河姆渡镇种养面积每年以50%~60%的速度递增,每667 m2可增加收入4 809元[2]。宁波市多次组织各县市农业系统负责人在余姚市河姆渡镇召开现场会,积极推广此技术体系,目前该模式在宁波市的奉化、象山、鄞州以及绍兴市的嵊州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4.2 茭白田养鸭高效种养模式

20世纪70年代开始,浙江省就有农户在水稻田放养家鸭,在稻田养鸭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到茭白田养鸭。目前,茭白田养鸭技术已在浙江省桐乡市、余姚市、缙云县、新昌县、黄岩区等茭白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技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茭白田放养的鸭子应选择体型较大的肉用型杂交番鸭等品种,放鸭时间必须在茭白移栽1个月之后,在茭白孕茭60%时收回鸭子,放养期间注意黄鼠狼等捕食动物的伤害。试验表明,每667 m2茭白田放12羽麻鸭,在茭鸭共育的3个月时间里,减少化肥使用50 kg,减少一次杀虫剂使用,杂草抑制率达98%以上,茭白产量增加25%左右,每667 m2收入增收225元[3]。目前,该技术已在全国各茭白产区推广应用。

4.3 茭白田套养鲤鱼高效种养模式

茭白田养鱼多在山区单季茭白田进行,从3月下旬茭白定植后开始放养至9月为止。只要做好鱼沟和鱼坑,保证终年有水,就能满足茭白田养鱼用水,茭白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小气候可调节养鱼所需温度[4]。1997年开始,缙云县水利和农业部门在大洋、前路等乡镇建立了3个茭白田养鱼示范基地,统一放养优质高产的瓯江彩鲤,收到了较大成效,茭白田养鱼模式迅速推广,目前,缙云县已近万亩茭白田套养了田鲤鱼,每667 m2茭白田养鱼后可增加收入1 000元左右。该技术已在丽水市主要茭白产区推广应用。

4.4 茭白与水芹轮作栽培高效模式

江苏省苏南地区(无锡、苏州等地)通过不断探索,在原来单纯的茬口模式基础上形成了秋茭夏收(3~8月)、水芹(9月至翌年2月)的茭白—水芹1 a两茬高产栽培新模式。该模式茬口安排紧凑,经济效益高,前茬茭白单产可达1 250 kg,每667 m2产值4 000~5 000元,后茬水芹单产可达4 000~5 000 kg,每667 m2产值6 000~8 000元,两茬年产值达10 000~13 000元[21],创下了苏南地区水生蔬菜轮作模式的效益新高。

[1]郑许松,吕仲贤,陈建明,等.放养中华鳖防治茭白福寿螺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05(1):61-63.

[2]翁丽青,符长焕,郑春龙,等.茭白甲鱼共生防治福寿螺技术研究[J].中国蔬菜,2005(7):28-29.

[3]俞晓平,陈建明.茭白高效安全生产大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4]邓曹仁,郑春龙,祝财兴,等.茭白田养鱼和养鸭生产技术模式的探讨[J].浙江农业学报,2003,15(3):205-208.

[5]刘孙喜,何跃明,邓喜芬.茭田—禾花鱼套养技术要点[J].长江蔬菜,2009(16):82-83.

[6]潘仙鹏,张加正,洪莉.茭白田养鱼试验初报[J].浙江农业科学,2011(2):247-249

[7]魏有能,高建文,余斌.茭白田养殖中华绒螯蟹试验[J].渔业致富指南,1999(19):27.

[8]金全永,杨城.小龙虾与茭白生态高效种养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09(3):50-51.

[9]宋光同,丁凤琴.茭白、克氏原螯虾生态共作技术[J].科学养鱼,2011(2):24-26.

[10]郑朱昂.茭白田生态养殖泥鳅技术[J].河南水产,2007(4):19-20.

[11]孙逢明,孙言祥,董洽钦.富阳市泥鳅茭白田套养工程设施及方法[J].当代水产,2012(9):74-76.

[12]海信.茭白田间套养黄鳝技术[J].齐鲁渔业,2002,19(3):15-16.

[13]苏雪红.茭田养殖田螺技术[J].科学养鱼,2009(12):32-33.

[14]李才根.茭白田养泥鳅与鸭生态种养模式[J].科学种养,2012(1):53-54.

[15]赵运海.茭白、鱼、蛙立体种养技术[J].云南农业,2003(12):8.

[16]金全永,王永新,魏正宝.茭白田鳝鳅混养试验[J].渔业致富指南,2006(10):52

[17]俞殿霖.早稻茭白套作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1998(6):23.

[18]张尚法,郑寨生,王凌云,等.冷水茭白—优质晚稻高效栽培模式试验[J].长江蔬菜,2010(14):76-77.

[19]蒋绿英.茭白茬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上海农业科技,2012(4):57-59

[20]程立宝,尹静静,陈学好,等.茭白高效栽培模式与技术[J].长江蔬菜,2012(16):85-87

[21]方家齐,张世月.茭白、水芹轮作新模式[J].长江蔬菜,2005(3):11-12.

[22]何建清.丽水农作制度创新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23]黄吉龙.反季节茭白—超甜玉米—松花菜高效栽培模式[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6):138,87.

[24]黄吉龙.反季节茭白—超甜玉米—青花菜高效栽培模式[J].长江蔬菜,2008(3):16-17.

[25]陈果杏.夏茭白套栽慈姑的研究[J].长江蔬菜,1990(1):36-38.

[26]刘庭付,丁潮洪,李汉美,等.双季茭白—荸荠—早春毛豆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模式[J].长江蔬菜,2012(16):72-73.

[27]张瑛,张永泰,惠飞虎,等.西瓜—茭白—慈姑2年4熟水旱轮作设施高效种植模式[J].中国瓜菜,2011,2(6):62-64.

[28]周晓春,张增根.“茭白—莲藕—水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蔬菜,2001(3):30-31.

[29]张增根,陈建平,王龙元,等.无公害农产品藕、茭白、芡实、水芹二年五熟套种技术[J].上海农业科技,2008(3):112-113.

[30]刘义满,魏玉翔,柯卫东,等.茭白常规露地栽培季节与茬口配置[J].长江蔬菜,2011(1):26-27.

Efficient Planting-raising,Rotation and Interplanting Modes of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China

CHEN Jianming1,ZHANG Juefeng1,ZHOU Yang2,WANG Lailiang2

In the paper,we analyzed the roles and function of planting-raising,rotation and interplanting modes ofand reviewed efficient planting-raising modes ofand economic animals,efficient crop-rotation and interplanting modes of,in addition,we introduced four most successful application cases,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basis for promoting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industry,increasing farmer income and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lanting-raising modes;Rotation and interplanting modes;Successful application cases

S645.2

:A

:1001-3547(2013)18-0127-04

10.3865/j.issn.1001-3547.2013.18.041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水生蔬菜)科研专项子课题(200903017-4),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2008C12073-2),杭州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20120232B49),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前瞻类项目(2012R17A70D06)

陈建明(1963-),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作物有害生物防治和水生蔬菜(茭白)无害化生产技术研究

2013-07-15

猜你喜欢

水芹茭白轮作
太湖茭白
农民瓜菜“接茬轮作”增效益
万石水芹的历史与发展
“黑心”茭白
长了黑点的茭白就不能食用?
轮作休耕,让土地歇一会儿
耕地轮作效益调查报告
欢迎邮购《茭白病虫草害识别与生态控制》
说话
耐热早熟水芹新品种91-55水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