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利川莼菜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2013-03-09吴会会,刘乐承

长江蔬菜 2013年18期
关键词:利川莼菜资源

湖北利川莼菜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吴会会,刘乐承
(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在介绍湖北利川莼菜种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北利川发展莼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如扩大生产并保护环境和资源、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农业合作社、加大科技投入、发展深加工、注重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等。

利川;莼菜;资源;开发利用;保护

湖北利川市位于鄂西南边陲,东接恩施,南接咸丰,西南与重庆黔江、彭水毗邻,西北与重庆万州交界。系湖北“西大门”、重庆“后花园”,是连接鄂渝的“桥头堡”。利川是隶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县级市,是八百里清江的源头、世界优秀民歌“龙船调”的故乡,素有“莼菜之乡”、“水杉之乡”、“坝漆之乡”、“黄连之乡”、“山药之乡”的美誉[5]。利川莼菜主产于生态旅游开发区——福宝山旅游开发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胶质丰富、叶肉肥厚而闻名于世。利川福宝山莼菜主根、须根和茎都含锌较高,均在0.50 mg/g以上,其嫩叶含锌高达1.29 mg/g,是天然富锌食物和食品生产中良好的全天然锌强化剂[6,7]。研究利川地区莼菜资源的发展历程、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现状,对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这一珍贵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湖北利川莼菜的发展历程

1.1 主要栽培品种

利川福宝山莼菜的人工栽培品种,依据叶背颜色可分为2种[8]。一种为红叶莼菜,叶面绿色,叶背鲜红色,主脉绿色,茎和叶背面均有透明胶质,其可食部位嫩梢和幼叶中的胶质尤多,为地方优势品种,生长旺盛,产量高,分布较广。另一种为绿叶莼菜,叶面绿色,叶背边缘紫红色、中央绿色,加工后色泽鲜亮,是理想的加工品种。

1.2 栽培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以前莼菜在利川均为野生,当地人没有意识到莼菜的价值,野生的莼菜除拿来食用外,更多的拿来喂养牲畜。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西湖和太湖莼菜原产地的环境污染,导致水质状况每况愈下,使得产出的莼菜品质随之下降。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利川的莼菜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以其天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产量独占鳌头,成为当地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作物。利川的莼菜分布主要集中在海拔1 400 m的福宝山一带。

1988年,国家农业部批准了利川莼菜的基地建设项目,在福宝山一带发展基地37.3 hm2。1992年6月,农业部、中国营养学会在恩施举办《利川福宝山天然富锌莼菜开发与应用研讨会》,国内知名营养学家和植物学家对利川莼菜赞誉有加。

1998年,利川市将莼菜列为全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莼菜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1999年4月,利川市成立天佛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莼菜的科研、生产、加工和出口;同时实施了利川市万亩莼菜基地建设项目第一期工程,新建莼菜基地233.3 hm2,改造传统莼菜基地133.3 hm2。

1999年,天佛牌莼菜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2002年,天佛牌莼菜被授予 “湖北省名牌产品”称号,成为湖北省六大农业产业化品牌项目之一;2003年,天佛牌莼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2004年,实施了利川市万亩莼菜基地建设第二期工程,新建莼菜基地333.3 hm2;同年12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将利川莼菜列为第五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同时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利川莼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5年2月湖北省质量监督局将利川莼菜列为湖北省第二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同年7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批准在利川实施“利川莼菜加工出口产业化龙头项目”。

2008年,利川市莼菜种植面积达到1 000 hm2,年产优质莼菜约1 400 t,年税收超过1 000万元,成为中国莼菜基地面积和产量最大的县区。

2010年,利川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0 000 hm2,其中莼菜基地面积达2 000 hm2。

2011年,利川“山野莼菜”获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当地最富盛名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之一。

2013年,利川莼菜面积超过2 000 hm2,莼菜成为当地重要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种植莼菜也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莼菜产业向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快速迈进。

2 湖北利川发展莼菜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资源保护意识不够

利川在加大力度快速发展莼菜,提高莼菜产量的同时,由于过度开发造成水体和原生态环境的破坏。董元火等[9,10]对不同类型的莼菜群落的基本特征和物种的多样性、莼菜濒危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人类活动如耕作、污水排放和过度开发利用等导致水质变化和生境破坏,同时莼菜适应性的减弱以及在物种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是导致当地现存莼菜种群减少甚至面临灭绝的原因。

2.2 栽培技术落后

目前利川莼菜仍大多采用传统种植方式,在灌溉、施肥、病虫草害防治以及提纯复壮、品种改良、良种繁育等方面,没有系统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这些因素导致了莼菜的产量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遇干旱、病害严重的年份品质下降、产量减低,农民收入严重下滑,降低了种植的积极性。

2.3 加工技术单一

目前利川莼菜采后加工均是应外商要求,杀青后冰醋酸浸泡出口,这种工艺加工而成的半成品失去了莼菜原有的色泽,变成茶黄色,观感和口感都随之下降。同时,深加工技术的研发和利用几乎还是空白。

2.4 品牌价值和市场占有率不对称

2004年12月23日,利川莼菜成为湖北省首批国家原产地域产品(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1],曾被誉为“中国第一绿色食品”、“21世纪生态蔬菜”、“生命蔬菜”、“美容蔬菜”、“人类的免疫促进剂”[12]。拥有这么多极有分量的荣誉头衔,然而在国内市场上鲜有销售,消费者对此并不熟悉,市场占有率太少,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莼菜的生产发展。

3 湖北利川莼菜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 扩大生产的同时保护环境,保护莼菜这一濒危的野生资源

首先,加强宣传和培训。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对农业野生资源的保护意识,引导人们参与保护,合理地开发利用。其次,严格控制原生环境的污染。禁止在保护区兴建工厂、排放生活污水;减少周边农田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第三,建立原生态保护的“三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13]。核心区主要为了重点保护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莼菜原生境生态系统,控制人为活动,仅限物种的调查和生态检测;缓冲区的目的是保护核心区,可以采样用于科学研究,建立扩繁圃;试验区则是为了探索莼菜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建立优质的种植示范基地,以此带动周围更大范围的可持续发展。

3.2 建立农业合作社,加大对农户的培训力度

带领农民到一些模范种植示范园参观学习,建立科学技术培训中心,让农民系统详细地掌握莼菜栽培过程中各个技术要点,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规章种植,通过高水平的种植技术、精细化生产来保持稳产、稳收,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同时,与科技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以及植物保护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生产中一旦出现破坏性大的问题,立即向他们咨询求助,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解决,减少损失。

3.3 加大科技投入,向深加工方向迈进

目前国内有莼菜速冻品[14]、莼菜复合保健饮料[15]、莼菜保健面包[16],以及莼菜多糖粗产品的提取[17]等相关研究的报道。但商业化的莼菜加工品仍然只有以贮藏为目的的莼菜醋渍制品,食用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清水浸泡和多次换水,食用极为不便。有的消费者甚至不了解食用方法,不利于最大潜能地开拓市场。因此,研究开发美味的开袋即食食品、具有保健功能的药品、能美容养颜的化妆品,使莼菜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挥,提高产品的利用率和附加值是当前重要的课题。当地政府应大力投入,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对利川莼菜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开发,同时迅速转化现有的科技成果。

3.4 扩大宣传,提升利川莼菜地理标志产品的文化色彩

现有的与莼菜相关的文化,基本上是与西湖或太湖莼菜相关[12]。利川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在开发旅游宣传当地人文地理的同时,可以与利川莼菜这种特色产品相结合;注重广告效应,提高利川和莼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邢湘臣.莼菜史话[J].农业考古,2003(3):180-182.

[3]刘美玉,习向银,罗丽娟,等.莼菜资源利用研究综述及展望[J].长江蔬菜,2011(10):7-10.

[4]刘永琼,余世鑫,桂昭明,等.莼菜的研究进展[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7,19(2):15-19.

[5]何文远.利川莼菜产业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J].中国蔬菜,2007(增):120-121.

[6]吴永尧,周毅峰,周大寨.莼菜中锌分布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4):1-3.

[7]吴永尧,陈建英.莼菜营养成分的初步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16(6):342-366.

[8]袁政,卓万凯,刘长怀,等.利川莼菜优质高产栽培及加工技术[J].中国蔬菜,2007(增):122-123.

[9]董元火,曾长立.利川不同类型的莼菜种群结构图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 368-8 369.

[10]董元火,雷刚,刘红艳.利川绝迹莼菜种群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6 047-6 048.

[11]刘义满,魏玉翔,柯卫东,等.我国水生蔬菜地理标志产品资源及其保护利用[J].长江蔬菜,2010(14):15-19.

[12]孙志国,张敏,程东来,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利川莼菜的保护现状分析[J].长江蔬菜,2010(6):1-4.

[13]杨红.凉山雷波马湖莼菜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农学学报,2011(7):17-20.

[14]李海林.太湖莼菜速冻保鲜技术研究初报[J].浙江农业科学,2004(1):6-7.

[15]张驰,刘信平,周大寨,等.莼菜饮料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5,26(2):89-92.

[16]鲜瑶,闵燕萍,李洪军,等.莼菜保健面包的研制[J].食品工业科技,2009(8):245-246.

[17]王强,田金强.莼菜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7,26(6):117-120.

Exploitation,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of
J.F.Gmel in Lichuan County of Hubei

WU Huihui,LIU Lecheng

Based on introducing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J.F.Gmel in Lichuan county of Hubei province,we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developingJ.F.Gmel production,and put forward related countermeasures,including expanding production scale,protecting production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strengthening technical training,establishing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increasing investments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ing deep processing and strengthening brand construction.

Lichuan county;J.F.Gmel;Resources;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Protection

S647

:A

:1001-3547(2013)18-0015-03

10.3865/j.issn.1001-3547.2013.18.00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D27B02-6)

吴会会(1984-),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园艺植物遗传育种,E-mail:wuhuihui080@163.com

刘乐承,通信作者,男,研究方向为园艺植物遗传育种,E-mail:lchliu18@yangtzeu.cn

2013-08-13

猜你喜欢

利川莼菜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石柱县莼菜种植现状及引种试验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绿色”的莼菜
资源回收
莼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研究
利川莼菜发展概况及建议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观光铁路助力利川旅游发展
利川市草场资源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