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罗荣渠日记
2013-03-07
西南联大时期的罗荣渠
孟彦弘
去年系统读了罗荣渠1945-1949年大学时期的日记(收入《罗荣渠文集》第四卷,商务印书馆,2006),从罗氏的日记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大学生在大时代巨变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无疑比日后的回忆要真切得多。
罗氏入大学时,是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复员回北平。在解放军进城之前,他没有接触过中共,因此面对共产党围城,面对国民党的行将失败,他需要了解、认识新的时代。如1949年1月14日:“上午躲在寝室里读解放区的油印宣传品,……从这堆文件中,又探悉共产党的工业政策是毛泽东所提出的十六字方针,即‘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据此略可猜到一点共产党近年已经扬弃‘左倾冒险主义的政策。”1月25日:“一大早醒来,在床上漫想着如何迎接这个伟大的时代,配合它的步伐。”清华大学因地处在郊外,解放得早;他从同学处也了解到了解放后的清华的情形。如1949年1月26日:“晚彝尊自清华来,天骐自工院来,闲谈多时。问到关于清华解放后的详情,彝尊说一个月来情绪高涨,一天到晚忙到黑,开会、讨论,讨论、开会,‘学习得不亦乐乎;地质系开了百多次会了。平均每人每天要开六次会;开会除讨论城市政策、工商政策以外,还有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但是,到后来内容愈来愈空虚,资料也太缺乏,连钱俊瑞到清华讲演一次同学们听下来后也要讨论一番,于是大家批评自治会无能。”
北平解放了,他又遇到了此前因参加中共地下活动而悄悄离开的同班同学田余庆。他在1949年2月12日记到:“回来在灰楼门口碰到张贞,听说田余庆回来了,忙跑去找到他。……我问他去过的感想,他说:‘牺牲的多于得到的,并且要在我们的内里(不是表面)挖出一块,开始时这是我们感到很不适意的,但是,日子久了,也就慢慢习惯了。言下彼此都觉得知识分子的改造是很不容易的一种长期训练。”
关于欢迎解放军的进城,日记里提到两次,第一次是实际发生的情形,第二次是进城仪式。
1949年1月31日:“解放军今天下午进城,同学们纷纷组队前往欢迎。我没有去,据欢迎回来的同学说,解放军的纪律风度确实很好,脸儿红红的,精神愉快,只是个儿有些太小了,好些都还没有成年。世俄说的与众不同;他所得印象有点狼狈,沉重的枪压在矮小的身上,拖着疲乏的步子走着,对欢迎者的态度有些淡漠。”
2月3日:“昨天晚上得到今天要迎接解放军的消息,……早晨6点就起了床,7时吃午饭(因为我们无早饭,提前吃了11点的午饭),8时在民主广场开始排队集合,9时,……从民主广场的东门蜿蜒地伸向东单,再折入东交民巷。10时,一辆卡车奏着雄伟的《义勇军进行曲》,徐缓地把伫立在大街上欢迎人民解放军的群众分开,从中让出一条大路来;接着,前面载有毛泽东画像的装甲汽车领着吉普车、机械化部队、炮兵部队、战车部队、骑兵部队以及整齐的两师步兵部队不断地从永定门经过前门向东交民巷走来,从上午10时开始,一直到午后4时才走完。队伍之壮观,我生平还是第一次看见。夹道而立的数万群众对这些劳苦功高的战士们莫不报以热烈的欢呼和掌声,但解放军战士们脸上多半严肃得没有丝毫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