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从政往事
2013-03-07
南方周末记者 刘斌 实习生 宋凌燕 夏以华
2013年3月2日,星期六,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像往常一样在中南海的办公室里批阅文件。他身后书橱里的书已经撤下装箱。他说,那些书将捐给他的母校南开中学。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年轻时的温家宝在海边留影。
南方周末资料图片
编者按
本次两会上,国家领导人即将完成新老交替。事实上,71岁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多次提到“告别”。
十年奔走,十年辛劳。温家宝领导的两届政府,正当中国转型的关键时期。十年功过毁誉,且待后人评说,正如他退任之前所言,“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本期两会专题报道中,南方周末将目光投向这位老人,关注他这十年的执政之路,追溯他政治人生的种种细节,回望他的泪水与笑脸,焦虑与遗憾。
◤玩游戏时,温家宝往往是建立规则的人,“他很遵守游戏规则,不越雷池一步。但对于违反规则的人,他往往采取原谅的态度。”
◤“我们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就是这样从山沟里被选拔出来,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
◤“温家宝当中办主任时住中南海附近。每天早上他从北门进去,沿着中南海跑一大圈,然后回家冲个澡,吃完早饭后再去上班,天天如此。”
◤“前面的道路不会是平坦的,困难很多,我还是坚持这样的人生要义:聪明老实,且多闻多思,实事求是,持之以恒,行之有素。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公道自在人心。”
南方周末记者 刘斌 发自天津、北京
南方周末实习生 宋凌燕 夏以华
“遵守游戏规则, 不越雷池一步”
1942年9月,温家宝出生于天津市北郊宜兴埠镇温家胡同8号。温家宝的祖父温瀛士是著名教育家,早在1930年他就在宜兴埠创办了“普育女子学堂”,后男女兼收,更名为宜兴埠“士范小学”。
温家宝5岁入该校读书,直至解放战争时期该校因战火而烧毁。
1952年,温家从郊区搬至南开区达摩庵前胡同后,全家依然从事教育工作,父亲温刚是中学地理老师,母亲杨志云是小学语文老师。
温家居住的胡同在老城里,是最受天津传统文化影响的区域。温家正对门的邻居、曾经做过中国驻欧盟大使的宋明江说:“住在这里面的居民,是最纯粹的天津本地土著居民。”老城里文化看重礼数,尊师重教,许多人家都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牌位。
少年时代的温家宝安静、规矩,又很腼腆,遇到胡同里的长辈,他都会热情地打招呼。碰上在家中行五的宋明江,他会叫声“五哥”,比温家宝母亲年长十多岁的宋母,温家宝则尊称她为“宋奶奶”。“温家宝很孝顺父母。对于父母交给他的事情,办得比较彻底。”宋家排行老三的宋明荷说。
他的父亲温刚性格内向,平时沉默寡言,温家宝曾经对邻居李溥说,“我父亲非常老实,待人特别和气。”夏天很热,当时又没有电扇,温刚就穿着裤衩光着背在屋里待着。“他父亲连院都不出去,因为觉得一个男人穿着裤衩出去不太礼貌。”宋明荷说。
为人处世方面,温家宝继承了父亲的谦逊,又能像母亲那样与群众贴近。温母杨老师是街道代表,跟如今居委会代表类似,由于性格外向,她与周围邻里相处融洽,小朋友们有时叫她“温娘”。
温家宝独处时候多,群聚时候少。他喜欢读书,在那个年代,《幼学琼林》、四大名著等书籍,已经在胡同里孩子们中广为流传。
温家宝不喜欢一般的游戏,比如捉迷藏、弹球等,他从来不参加。但他喜欢下棋,而且并不以胜负为目的,只是当作一种趣味。玩游戏时,宋明荷发觉,温家宝往往是建立规则的人,“他很遵守游戏规则,不越雷池一步。但对于违反规则的人,他往往采取原谅的态度。”
温家宝很爱学习,对于音乐、艺术也颇有兴趣。宋明荷有时在院子里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敖包相会”等歌曲时,被温家宝听到,他就问:“三哥,你能教给我吗?”宋明荷说:“没问题啊,只要你有嗓子就行!”
多年以后,温家宝对少小时的玩伴们依然印象深刻。温家宝当中办主任时,有一次在文件里看到宋明江的名字,他就托老邻居、南开中学教师李溥去打听是不是对门的“五哥”,很快重建了联系。2003年,温家宝就任国务院总理后不久,李溥让宋明荷拟一封恭贺温家宝的信。温家宝后来回电话告诉李溥:“这个字是你写的,但说这话的人是宋明荷。”
从天津到北京
1954年,温家宝考入南开中学。从家到学校十几里路,初中生温家宝每天往返四趟,中午也回家吃饭。“家宝,走,咱一块儿回去。”中午一放学,读高三的宋明荷就带着温家宝往家奔。那时的午饭也草率,“有时候就是麻酱拌面酱,蘸窝头吃。”
温家宝自小就有运动天赋,他参加了南开中学篮球少年队,在天津市打过第六名。“现在他不打篮球了,改打乒乓球。”温家宝曾告诉李溥,他早起第一件事就是长跑,“他当中办主任时住中南海附近。每天早上他从北门进去,沿着中南海跑一大圈,然后回家冲个澡,吃完早饭后再去上班,天天如此。”
南开中学注重传统教育,此前包括周恩来、梅贻琦等名人都曾在该校读书,这对少年时的温家宝影响深远。他的大学同窗潘桂堂记得,“温家宝家有一张周恩来总理的照片,就是意大利摄影记者拍的《沉思中的周恩来》,他每次搬家都挂在他的床头。”
在温家宝心里头,或许有一块地方专属于周恩来。2004年南开为庆祝百年校庆,特意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行大型展览。校方跟温家宝商量,想把他的大照片与100年来的知名校友一道,摆在一楼展厅里,温家宝听后坚决不答应。李溥听他家人说,展厅布置好后,温家宝特意派外甥来查看,确认没摆照片他才放心,“他的意思是:我不可能跟周总理摆在一起。”
温家宝中学成绩不错,虽不属于出尽风头的高调学生,但据他的多位南开校友回忆,“温家宝一步一个脚印,非常踏实。”温家宝在中学时就加入了共青团,在一位如今住在香港的同学眼里,“他跟人等距离交往,没有亲没有近,不搞小圈子”。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1960年,温家宝高中毕业,考入北京地质学院。温家宝一直想考清华大学,“当年胡同里一个姓刘的东北人,他儿子就考上清华了。”温家宝母亲为此跟李溥提过好几次,因为家庭出身问题,温家宝错失考清华的机会,“凭他的能力应该没问题”。
温家宝在大学里读地质系地质找矿专业,全系共七个班,温家宝在三班,班号11603。当时班上有28个男生、3个女生。男生14个人住一个大房间,潘桂堂跟温家宝当年睡隔壁床,温住上铺,潘在下铺。
温家宝读书一贯认真,“我们在五年当中一共学了四十多门功课,他基本门门都是优秀”。潘桂堂记得,温家宝野外实习也很好,北京周口店是温家宝当年的实习基地,从测量、填图到考察地貌,他样样不落人后。
在政治上,温家宝也积极要求进步。当时一个小班就是一个团支部,潘桂堂是组织委员,温家宝是宣传委员。有一年全班同学到北京清河一个生产大队帮忙收玉米,回到学校没几天,温家宝自己又去了一趟。潘桂堂就问他:“我们刚刚回来了,你怎么又去?”温家宝回答:“你们从农村来的同学,都注意培养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我作为城市里出生的,要更加注意这个事情。”
组织政治学习时,往往是宣传委员温家宝主持。那时中共跟苏共起了争论,举国上下兴起“反修斗争”。温家宝在发言时特别认真,都要提前打好腹稿,“一条、两条、三条,说得很清楚。”潘桂堂说。
他与同学、老师也相处融洽,“全校唯一一个非洲留学生,就是家宝负责帮助他的学习。”潘桂堂说,“还有一个同学在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平反以后插班到我们班,也是家宝帮助他。”
地质工作需要整天跑野外,接触大自然。在那个年代,大学生们也经常利用假期赴各省实习,住到老乡家里。有时候头天晚上在炕上睡一晚,第二天起来发现满身都是虱子,“还不能嫌脏,要和老乡一起捉虱子比赛。”潘桂堂笑着说。
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赵鹏大后来看到温家宝当总理时经常下基层与老百姓倾心交谈,一点也不觉得意外,“这是他很自然的一种职业习惯”。2009年元宵节时,赵鹏大受邀与中央领导欢聚,看到第四个节目时,温家宝突然跑到赵鹏大身边拍他。两人就那么站着聊了好久,赵鹏大对温家宝感慨道:“看你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的表现我感到很亲切,都是我们校风的自然流露。”温家宝连说了三声:是,是,是。
西北锤炼
由于成绩优异,表现突出,作为全班两个党员之一,温家宝在本科毕业时被保送读研究生。1968年研究生毕业时,温家宝主动要求前往“边塞”甘肃,他被分配到武威以西500公里的酒泉,一干就是十多年。
温家宝身处的建国初期,地质专业毕业生去边疆野外队天经地义。他的本科同学毕业时,填志愿基本是第一写“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第二是“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第三个是“到祖国边疆去”。
温家宝在酒泉的工作单位叫地质力学队,他任队技术员,主要从事祁连山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即填出不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供找矿用。据《兰州晨报》报道,温家宝从地质技术员干起,常年奔波在野外,用老同志的话讲,一年四季穿皮袄,没有见过夏天。至今仍供地质部门使用的祁连山幅1∶20万区调图,就是在他参与下绘制完成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曾经在甘肃地矿局与温家宝共事。他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温家宝的工作能力是很有特色的,他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也能够给领导出谋划策。”
1976年,温家宝由队技术员调任队政治处干事,随后转为政治处负责人。在地质队曾经发生过一次温家宝让工资的故事。温家宝毕业以后,到1970年代的很长时间里,都没有提过工资。汤中立回忆:那次国家有个精神,要给一部分人提一级工资,大概只有百分之四十的比例。
“本来他们队上要给温家宝提一级工资,但他表示让给其他的同志。”汤中立说,在那个时候能提工资机会难得,他主动让了。
1981年,温家宝被提拔为甘肃省地质局副局长,更大的政治机遇也很快到来。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谈到“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把对于这种干部的提拔使用制度化”。
在此背景下,时任地质矿产部部长孙大光开始在全国地质系统考察干部,为部级后备干部选将。
“从1980年开始,先后组织了五批这样的考察,涉及三十多名中青年干部。我有幸参加了第二批和第四批考察。”2010年1月13日,在孙大光去世五周年纪念日,温家宝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称:“我们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就是这样从山沟里被选拔出来,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的。”
在西北山沟里磨砺十四年后,1982年,温家宝由甘肃调入北京地矿部,担任正局级的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
从地方到中央
赴地矿部工作后,温家宝曾经给潘桂堂写去一封信:
“经中组部批准,上个月我已调任地质矿产部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这对于我来说有着一副不轻松的担子。前面的道路不会是平坦的,困难很多,我还是坚持这样的人生要义:聪明老实,且多闻多思,实事求是,持之以恒,行之有素。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公道自在人心。”落款时间是1982年12月19日。
1983年,温家宝就升任地矿部副部长,分管计划、财务等工作。
对于孙大光的知遇之恩,温家宝心存感念,即便后来到中央工作时,也不忘逢年过节看望老领导。“我父亲不过是发现了一个人才而已,他只是做了一个伯乐。”孙大光之女孙茜苓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下转第4版
◀上接第2版
温家宝调入地矿部后,大学同窗潘桂堂常赴北京出差,几乎每年都会见他一面。上世纪80年代,地质工作正面临经费短缺的困境,即便如此,潘桂堂也从来没有请老同学“走后门”,“我们的青藏高原项目都是按程序一步一步报上去”。
但作为地质专业出身,温家宝的确非常重视地质事业的长远发展。“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就是他当副总理后期的事情。”潘桂堂认为,1998年地矿部被并入国土资源部的影响很大,“这个决定以后的十几年,是地质工作最辉煌的时候。”
在地矿部副部长任上不足两年,1985年春天,温家宝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据人民网2012年报道,温家宝在上世纪80年代得到重用,主要因为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选干部不任人唯亲,很重才干”。胡耀邦挑选标准有四个:副部级以上、年轻、学历较高和有才能。一位曾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近10年、作为温家宝直接下属4年多的人士说,“中组部考察时,发现他各方面才能很全面,人品也好,而不仅仅是个只懂技术的干部。”
关于这段往事,胡耀邦之子胡德华曾对《东方早报》回忆:“王兆国同志跟我讲过,当时他是中央办公厅主任,他就跟我父亲提出来,说:‘中办还要有一个副主任,耀邦同志你看选谁好?父亲就说:‘中办这个岗位非常重要,你要选一个非常优秀的干部,最好选一个我不认识的干部,要选你认为最优秀的。因为如果选他认识的,将来一些原则问题不好处理。这样,兆国和中组部专门挑选了家宝同志。”
从中办副主任到主任,温家宝给下属留下工作非常细致的印象。“我们写的文件,包括研究室的领导都觉得没问题了,他还是能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措辞不当等。”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在中办工作过的吴稼祥觉得:温家宝做任何事情都非常认真。
之后,温家宝从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到中央政治局委员,分管的事项愈发繁重。1992年后,温家宝以政治局委员身份兼任书记处书记,主管财经、科技、农业和农村工作,兼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防汛总指挥部总指挥等职务。
“温家宝是个开明的人,对不同领域的知识都能包容。”香港专栏作家马玲分析。上世纪90年代,温家宝在家中也告诉李溥,“每天无论多忙,睡觉前他一定看书一个小时。”
从每年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到各种即席讲话中,温家宝喜欢引用中国古诗词。李溥就听说,温家宝父母搬到北京以后,他父亲很快就到书店买了一本《明史》,“因为温家宝家里二十四史就差这一本,他父亲给他补齐了。”
南开校友、台湾女作家齐邦媛写的《巨流河》温家宝非常喜欢,还推荐给南开中学的老师阅读。李溥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张伯苓之孙张元龙听说后,2012年赴台湾访问时特意面见齐邦媛谈及此事。齐邦媛为温家宝签字赠书一本,带回来通过我转交给了他。”
敢负责任
1998年3月,温家宝在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务院副总理,并在随后出任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那一年夏天长江抗洪抢险行动中,温家宝担任总指挥。
据人民网报道,当时,湖北武汉汛情告急,荆江已超过国务院规定的分洪争取水位,舆论急切要求炸毁荆江大堤,分洪以保武汉三镇。当时难以抉择,如果炸堤分洪,公安县将化为泽国,40万人无家可归,并造成150亿元人民币的损失。而万一决口,武汉三镇将遭淹没,损失更非千亿元所计算。
作为前线总指挥,温家宝最终决定固守大堤。经过护堤官兵艰苦卓绝的努力,大堤保住,洪水终于退下。温家宝后来曾跟老同学潘桂堂说起此事,“除了根据自己的专业做出一些判断外,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听了气象专家和水利专家两方面意见,没听当地人的。”
“这次表现充分说明,温家宝是个敢于承担责任的人。”马玲在她关于温家宝的一本传记中提到,“温家宝后来跟孙大光说,当时他已做好准备,如果大堤决坝了,他会承担一切责任,从那儿跳到江里去。”
《华盛顿邮报》也评价他“具有领袖气质,敢做决定,敢负责任”。在温家宝2003年就任总理后的首场记者招待会上,他说:“大家普遍认为我是一个温和的人。但同时,我又是一个有信念、有主见、敢负责的人。”
舆论普遍认为,温家宝是一个比较有个人感染力的人。2001年9月12日,美国遭受恐怖袭击的第二天,温家宝在参加一次会议时发现人群中有一名美国人,他当即走上前去握住他的手,表达自己对在灾难中死难的美国人的哀悼。这位美国人说:“温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握住我的手的那一瞬间,我感觉到了发自他内心的对生命的关切。”
温家宝十年总理任期,时常流露出个人感情。一次人大会议上,温家宝跟甘肃代表团座谈,有个金川公司(甘肃大型镍矿公司)的人大代表向他汇报工作,他当场就说,“你们知道谁有功劳啊,汤中立有功劳。他在二矿区那个地方打了那一钻,要不是那一钻,底下的矿就找不出来。”甘肃省领导回去后专门把录音放给汤中立听,汤很感动,“老朋友官越当越大,还是不忘记过去的贫贱之交。”
2009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到北京三十五中学听课,其间指出该校使用的地理教材中的问题——对中国地区的划分不清楚,把陕西、甘肃等划入华北地区。过后没几天,一天晚上八点多钟,中国地质大学老校长赵鹏大在家中突然接到中办电话,说温家宝要跟他通话。
温家宝上来就直接问他:“你看了我在三十五中讲话的那个报道吗?”赵鹏大回答:“我看了,我很同意你的观点,那些省怎么能划到华北行政区呢?”温家宝说,“现在有人批判我的观点,外电还借此来炒作。”随后他在电话里详细解释为什么这些省不应该划到华北,“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到现在板块构造的观点,用地质理论论证”,解释了二十多分钟。
2013年中央元宵晚会上,赵鹏大本来想或许还能再遇见温家宝,“我想请他退休后回地质大学做校委会主任,把北京和武汉两个学校协调一下。”然而已经不再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温家宝,并没有现身。
自从2003年春节,宋明江去温家宝家拜年后,十年总理任期内,宋明江再没去过他家,“主要是怕打扰他”。温家宝当上总理后,老同学潘桂堂也和同学们商量过,今后就不要叫温家宝参加同学聚会了,他也再也没去过温家宝家。
作为少年时一个胡同里长大的玩伴,退休教师宋明荷现在回想当年,“温家宝是一个不言不语的孩子,他的内心也许是庞大的。”李溥则听温家宝的母亲说过,“家宝有一次放学回来说,长大了我要给国家干大事。”
温家宝从小立志,跟随偶像周恩来的步伐入南开中学读书。1968年他离开学校步入甘肃地质工作第一线,从最普通的找矿技术员做起,一步一步走上总理的岗位。
走过十年总理任期,温家宝在2013年两会后将卸下重担。一如当年对他母亲许下的诺言,温家宝确为国家干了大事,功过如何,也将留与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