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矮脚麻竹笋高产栽培技术

2013-03-06柯启柱

长江蔬菜 2013年14期
关键词:母竹仙游县竹园

柯启柱

(福建仙游县鲤城街道农技站,351200)

矮脚麻竹笋高产栽培技术

柯启柱

(福建仙游县鲤城街道农技站,351200)

矮脚麻竹系笋材两用的经济竹种,全身皆是宝,竹笋是夏秋两季优良的蔬菜品种,其营养丰富,鲜美可口,并可制成笋丝、笋片和罐头等,竹材、竹叶用途广阔。栽植矮脚麻竹既有经济效益,又兼有防风固沙、绿化荒山、保持水土等社会和生态效益。

2007年笔者从福建漳州引进矮脚麻竹在仙游县鲤城街道北宝峰村进行高产栽培,示范面积3 hm2,采取竹蔸移植、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科学留养、更新母竹、植保综防、适时采笋等技术,3 a成林后,每667 m2年产笋3.5 t、产竹1.5 t左右,产值达万元,至2012年推广面积(包括周边乡镇)达40 hm2以上,而且,产笋盛期时值蔬菜供应淡季,价格较高,笋农收益颇丰。现将矮脚麻竹笋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矮脚麻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根系发达,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于海拔300 m以下、年均气温16~22℃、年降水量1 200 mm以上地区栽植。成年竹高12 m以下,胸径10 cm左右,每年5~11月为产笋期,其中7~8月为盛产期;笋味香美,肉质脆嫰,营养丰富,含有可食纤维、20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且有清凉解暑、祛脂降压之功效,不失为菜中上品。

2 竹园建造与合理密植

仙游年均气温20.6℃、年降水量1 800 mm左右。示范园海拔95.6 m,坡度<18°,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较强。2006年冬用挖掘机开垦成宽≥6 m(带沟)的等高梯田,平台深翻40 cm,株行距6 m×5 m, 667 m2植23株左右;挖穴规格为1 m×1 m×1 m,竹园四周修筑排洪沟,园内修建机耕路和管理房。

3 竹蔸移植

于3月中下旬采用竹蔸移植法,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芽目肥大充实、胸径4~6 cm的一年生幼竹作为母竹,在离地面高1.2 m处用利刀倾斜劈断,成马蹄形切口,并随挖、随运、随植,最好选择阴雨天气定植。定植时,将母竹根系蘸红泥浆(泥浆用红土50 kg、磷酸二氢钾150 g加水配制)后斜放穴中,于地面形成30°~40°夹角,植后覆土、踩实、浇定根水,再盖地膜保湿、保温,以促进发根。

4 竹园抚育管理

4.1科学管水与中耕

新植麻竹吸水能力较低,连续晴天无雨,每隔5~6 d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持续雨天要排干园内积水;第2年以后,根据天气状况科学排灌水,若遇持续干旱气候要引水灌溉。竹园第1、2年每年中耕松土4次,分别于4、6、8、11月进行。

4.2 测土配方施肥

2007年仙游县承担“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土壤化验,结果表明,该竹园土壤有机质含量11.4 g/kg(缺乏),碱解氮含量74 mg/kg(缺乏),速效磷含量35.5 mg/kg(丰富),速效钾含量44 mg/kg(缺乏),pH值5.1。根据该园土壤养分状况,制定施肥方案:适氮,少磷,增钾;施肥要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并实行肥料深施,减少铵离子被氧化成硝酸根离子,以减轻污染和提高肥效。

①基肥 于定植前2个月下足基肥,每穴分层填下干稻草25~30 kg、干鸡粪20~25 kg、钙镁磷肥3 kg和石灰2 kg(防止土壤酸化、增加钙含量)作基肥,回土时培成高出地面30 cm左右的小土丘,以备定植。

②追肥与扒晒 母竹移植成活后,要薄肥勤施,先稀后浓,以腐熟农家肥为主,全年结合中耕浇施稀尿水或低浓度复合肥液3~4次。翌年分别在4、6、8月的上中旬,结合中耕每丛每次施三元复合肥0.5 kg左右,施后覆土。

第3年起每年施肥4次。第一次于春分(3月20~22日)前后,将竹丛四周泥土扒开,暴露竹蔸晒白,以提高土温、促进笋目萌发,晒白20 d后施春肥,每丛用干鸡粪10~15 kg、尿素0.5 kg、硫酸钾0.2 kg和石灰1 kg,施后覆土;第2、3次分别于5、7月的出笋初期和盛期,结合中耕开沟,每丛用硫酸钾型三元复合肥1.5 kg或尿素1.0 kg和硫酸钾0.3 kg,施后培土盖肥;第4次于9月结合中耕开沟施养竹肥,每丛用高氮高钾三元复合肥1.0 kg或尿素0.5 kg和钙镁磷肥1.0 kg,施后覆土。

4.3 竹笋管理与竹林更新

①及时培笋 当竹笋破土时,根据竹蔸笋目深浅位置进行培土,入土深的笋目,上面覆盖湿土10~15 cm,入土浅的笋目极易露头,在笋尖上覆盖湿土30 cm,以防止幼笋见光变绿变苦而降低笋质。

②适时采笋 矮脚麻竹产笋期长达5个多月,每年5~6月为产笋初期、7~8月为盛期、9~10月为末期;产笋初期和末期每隔4~6 d割笋1次,产笋盛期气温高,每隔2~3 d割笋1次。当笋高出土面30 cm左右,扒开泥土,于葫芦节以下2 cm处,用割笋刀沿笋蔸上部水平方向割断,并注意保护其他芽目和小笋。一般每丛年产笋50~60个,最多可产80多个,单笋质量2~3 kg,最高达5 kg,每667 m2年产笋3.5 t左右。

割笋后要处理好笋穴,5月和9~10月割笋后,要及时用土封穴,但6~8月割笋时,由于切口竹液分泌旺盛,黏液较多,待5~6 d黏液凝固后再封土;封土前用腐熟人粪尿或低浓度尿素液(50 g/丛)浇施笋穴,有利于提高产量。

③母竹留养与更新 留笋时要采用“采高留低、采内留外、采密留疏”的方法。新植母竹当年可发笋2~3株,全部留用;第2年及以后留笋时间要适宜,过早留笋直接影响产量,过迟留笋冬季易受冻害,成竹质量差;每年将产笋初期和末期的笋全部割食,选留7~8月健壮笋2株作新母竹,每丛保留母竹7~8株为宜。第3年竹园成林后,每年冬季砍伐三年生老母竹,并把老竹蔸和未成活笋蔸挖掉,以促进幼竹生长,切实做到年年留新笋,以更新母竹。

5 病虫害防治

麻竹抗病虫能力强,很少用药防治;其主要病虫害有竹煤烟病和竹象鼻虫、竹螟、竹蚜虫等。防治策略是强化农业防治措施,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敌,辅以必要的化学防治,但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并严格控制药量与防治次数。每年端午、国庆节前后若有竹蚜虫发生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4%阿维·啶虫脒乳油1 500倍液防治。

6 立体经营,提高效益

前2 a,竹园内空间较大,可套种花生、大豆、蔬菜等作物,以耕代抚,增加收益。3 a成林后,园内可养殖家禽,既可提高经济效益,又可治虫、增加有机肥等,营造竹园良好的生态环境。

S644.2;S795

:A

:1001-3547(2013)14-0050-02

10.3865/j.issn.1001-3547.2013.14.018

柯启柱(1956-),男,中专,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推广,电话:13860993237,E-mail:kqz993237@163.com

2012-12-18

猜你喜欢

母竹仙游县竹园
龙岩市永定区母竹移植造林技术探讨
距离母竹不同位置长叶苦竹的生长发育特征
误上“贼船”
马蜂蜇人事件
仙游县关工委发挥“五老”优势帮困助学
中学数学中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及技巧
漫步千竹园有感
厚朴林下金佛山方竹母竹分蔸种植技术
美丽的荆竹园
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