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超引导下拔除深静脉置管术困难导丝1例

2013-03-06陈燕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皮下组织管术心动过速

陈燕芬 苏 懿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

B超引导下拔除深静脉置管术困难导丝1例

陈燕芬1苏 懿1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

通过总结深静脉置管过程发生导丝取出困难,后在B超引导下成功拔除的个案,讨论并分析引起此并发症的可能原因,总结避免发生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深静脉置管术;并发症;导丝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79岁,因 “反复咳嗽咯痰、气促3年余,加重2天”于2012年4月7日入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呼吸衰竭,既往高血压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帕金森氏综合征等病史。患者入院当天因病情需要予留置深静脉导管。

根据患者的原发疾病及年龄,血管情况选用适宜的进口导管。按照张文武主编的 《急诊内科学》颈内静脉穿刺操作规范和产品说明书,摆好体位,穿刺点选择右侧颈部,消毒,局部麻醉,穿刺定位,穿刺并见回血,确认为静脉血后,植入导丝约20cm,扩皮器扩皮后,退出一小段导丝后,发现导丝既不能往外拔出,也不能往里推送。并发现轻微碰触导丝即引发阵发性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偶发室早等心律失常并发症,考虑导丝进入右心室。经心脏超声床边检查:导丝远端已穿过三尖瓣,到达右心室,导丝刺激心室肌,引发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X线检查发现:皮下约3cm处部分导丝呈一环形于皮下组织,游离于血管之外。经旋转体外导丝方向等保守方法无效后,最后请外科医师于床边切开皮肤,于皮下组织取出变形的导丝。

图1

图2

图3

2 讨论与分析

深静脉置管术是危重患者补液、输血、术中及术后监测、胃肠外营养、输入各种抢救药物的主要途径,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故深静脉置管术的规范操作成为了日后治疗的关键,随着深静脉的普及使用,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并发症可分为穿刺即刻并发症和后期并发症,即刻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误穿动脉、穿刺点异常出血、气胸等,后期并发症包括感染、深静脉导管堵塞等[2]。

本病案报道的并发症为本操作较严重的并发症,检索发现未见类似个案的临床报道。分析整个操作过程,考虑可能是使用皮下扩皮器扩皮时,力度过大,扩皮器进入皮下组织时压迫导丝,使导丝变形,往外拔除导丝时使变形的导丝形成一环形,继续往外拔除导丝时,环形的导丝卡在皮下组织,使其取出困难。值得广大同行注意的是,扩皮器扩皮时进入皮下的深度及方向。如何规范使用扩皮器及规范扩皮时进入皮下的深度?若有此规范,并按规范操作,可避免本案例并发症发生。

本案例的另一并发症——心律失常,属于深静脉穿刺置管即刻并发症,但无明显后果。通常由于导引钢丝进入血管过深,钢丝远端刺激心房、三尖瓣环、心室所致,表现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回抽钢丝后心律失常可自行消失[2]。标准操作规范导引钢丝进入血管的深度为15~18cm,若在此范围内植入导丝,可避免并减少由此引发的心律失常。

在临床上深静脉置管用途广泛,但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也时有发生。减少并发症的主要措施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穿刺部位、熟悉穿刺部位的局部解剖、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争取患者的配合和警惕并发症的发生[2]。

[1]韩文斌.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及防治[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9):637.

[2]蒋逸风.深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09,30(2):110-111.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4.103

:1672-2779(2013)-04-0146-01

张文娟

2013-01-21)

猜你喜欢

皮下组织管术心动过速
高频超声对带状疱疹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
《思考心电图之169》
新生儿脐静脉置管术异位及术后门静脉积气发生情况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61》答案
不同时段颈内深静脉置管术对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曲美他嗪治疗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疗效观察
亚洲梨木栓和皮下组织特性和裂化反应
外科手术切口组织愈合不良裂开原因探讨
保留部分筋膜皮下组织穿支蒂皮瓣在足踝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基于全麻下不同径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