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外合作办学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3-03-04夏亚娟
夏亚娟
(湖北理工学院 国际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3)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末提出的一种教学法。它是外语教学领域学者们经过大量实践研究,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旨在把语言教学真实化,使学生有目的的在交际活动中学习和运用目标语言。而如今,大学英语教学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合作班级的学生作为即将走上社会的国际应用型人才,要求我们作为教育者既要将他们培养成精通英语,又要有专业特长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其次,从专业教学方面来讲,合作班的教材大多都是国外引进的原版教材,要深入理解这些教材就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
一、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英语学习现状以及社会对大学英语教学法提出的新的要求
中外合作办学是近几年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改革开放的结果。但是,众所周知,中外合作办学招收的学生基本上属于三本分数线的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低,基本处于及格线左右的状态,学生的英语基础本身处于较为薄弱的状况,使得有效的语言学习环境的难以建立。再加上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依然秉承着传统英语教学法,泯灭了学生的创造性与能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利于大学英语的教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和扩展,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已经成为了国际性的商务交往的语言。这种视角的转变也已经或正在中国发生。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应当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教学模式与理论依据
任务型教学是指根据现实生活需要确定语言学习任务,以任务为核心单位的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
任务型教学法的研究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它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尽量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资源进行“意义”共建,以达到解决某种交际问题的目的。
Wills(1996)提出了任务型学习法的理论框架,概括的,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任务前阶段(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向学生介绍需要完成的任务。比如:任务的目的、规定的时间、应经过的程序等。(2)任务中阶段(task-cycle):学生根据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可以自己计划、实施并完成任务,实现由语言的形式到语言运用能力的转变。(3)任务后阶段(post-task):学生根据要求通过各种语言活动,如说、读、写、做、各种形式的扮演活动展示所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是检验与提高阶段,是促进学生语言内化过程的具体手段。
三、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外合作办学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综合教程》第三册中Crazy Instant Message这篇课文为例,具体说明任务教学法的应用。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作者首先列举了青少年普遍使用即时信息这一的现象,同时就此现象,进一步分析了青少年使用即时信息的利处和弊端,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是从篇章和内容方面来理解它,而不仅仅是学习词汇和语法结构,在布置任务之初,我们首先要划分学习小组。根据学习者的英语水平、口语能力、学习策略、性格特点等在各小组成员条件均衡的情况下,将全班同学分为3组,每组6人,并设计了以下任务:
1. 前任务阶段
任务1:课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和收集关于即时信息的材料,了解已经频繁使用的即时信息语,以及青少年对使用即时信息的态度。
任务2:让学生观察两幅图片,猜测是什么场景,随即引出本文课题,然后提问并邀请学生回答问题。(warm-up questions)
Question 1: What can we do on the Internet?
Question 2: What is IM?
任务 3: 组内成员的配对练习。要求学生采访组内成员,了解其是否经常使用即时信息,如果是,说明喜欢使用即时信息的原因,认为使用即时信息有哪些优势,反之,有哪些弊端。
2. 任务阶段
在任务中阶段,教师应根据前一阶段的进行情况来安排具体的教学活动,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具体形式:(1)小组讨论:通过讨论:“Why are new word abbreviations and IM slang being made up so fast? Does IM always help develop a friendship? Why or why not?”等问题分析课文,教师给出充分时间,在任务执行阶段来回巡视、监听、鼓励,小组成员通过阅读、互相讨论等方式找出答案,培养学生的语言流畅性。(2)阅读环节。以文章内容为核心的阅读和以意义为核心的阅读。在以文章内容为核心的阅读中,让学生从标题中预测文章内容,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大意,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力。(3) 小组讲解。教师将应学习的单词按单词本身特点,划分为三部分,由小组进行查询、扩充及讲解,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词根、词缀、对比、派生等构词法扩充词汇及短语,并通过例句讲解其用法。讲解时可使用如下方法:
Original Word Synonym Antonym join join in, take part in withdraw, quit interview meeting, oral examination formal official informal mean stingy, harsh generous, decent depress discourage, dishearten, upset cheer, encourage connection bonds, links, association, relations,interrelations, relevance undo loosen, loose, open, reveal,unlock fasten, tie
(4)全班活动:每个学生选一个词造一个句子。第一个发言的学生的句子作为主题,其他同学所选的句子必须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最后汇成一个连贯的、有逻辑性的、符合语法规则的段落。
3. 任务后阶段
(1)全班活动:教师应该尽量给予学生创新和实践的机会。可以将全班分为2个大组。持“青年人使用即时信息利大于弊”观点的学生作为正方坐在教室的一边,持相反观点的坐另一面。双方分别说明理由,展开讨论。在这一阶段,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已经形成的语言交际知识,相互柔和,实际运用到生活当中,转化成真是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语言学习的目标,也即是任务型教学法的目的。
(2)课后作业
在课后阶段,教师可以布置口头或者书面作业,促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通过调动眼、口、耳、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而获得完整的感性知识,提高教学整体效益。
四、结语
此次在中加合作办学班的任务型教学法实践表明,任务型教学法能将语言学习的几种技能结合,利用任务的多变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当然任务的设计应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变化多样的,把握好教学任务的设计,将任务进行系统化与延续化,依然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何安平.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翟象俊. 大学英语精读[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 张大均,郭成. 教学心理学纲要[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 蔡永强. 句法驱动的汉语口语教学模式探索[J]. 海外华文教,2005,(4).
[6] 胡文仲,马元曦,祝珏,李贺.College English Book[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7] Nunan, 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9.
[8] Skehan, P. ‘A 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sk-based instruction’ [J]. Applied Linguistics,1996a 17:38-62.
[9] 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10] Willis, J. 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 [M]. London:Longman, 1996.
[11] Ellis, Rod. Task-based Language and Teaching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