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水田园休闲之城
——以烟台市莱山办事处区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2013-03-03李大平

重庆建筑 2013年1期
关键词:功能定位新城田园

李大平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45)

山水田园休闲之城
——以烟台市莱山办事处区片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李大平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 400045)

引言

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城市高楼林立,街道狭窄,绿地减少,环境污染,人口增加,生活节奏紧张繁忙,人们生活空间日趋缩小。城市中心区内有限的城市公园和风景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休闲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在现代城市扩张过程中,也往往伴随城乡之间的种种冲突与矛盾,如拆迁居民安置、产业转换等等。

针对以上现象,该规划则以山水田园休闲之城为设计灵魂,来满足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向往与需要,协调城乡之间的矛盾,探析城市发展的道路。

1 项目背景

莱山办事处区片位于烟台市主城区莱山组团南部,是烟台南拓的空间轴——烟青发展轴上的主要节点。规划区内自然环境山水优美,东侧有海拔272.5m的光山,西侧有大沽夹河蜿蜒而过;农耕文化深厚,有蔬菜、水果种植为主的大量现状农田。城市现代化的推进,规划区内莱院路的兴建,近郊农业观光旅游业的兴起,都给莱山办事处片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同时,规划区内功能定位发展不明确,主导产业与龙头产业缺失,特色匮乏,且对资源的利用还远远不足;另外,规划区内采石活动猖獗,自然山体和植被破坏严重。因此规划区要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必须对目前的现状自然环境进行修复和维护,并明确发展定位、充分挖掘规划区内在条件的潜力。

2 分析方法与设计构思

山、水、田园是莱山办事处片区的主要自然与文化特质,规划从这三个要素出发,将规划区现有的自然资源环境与传统农耕文化相融合,试图营造出山水田园现代化新城的意境,是本次规划设计的灵魂。

2.1 思路一:山水格局、田园生态要素整合

从前面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片区具有优越的自然基础资源,通过对相关资源作用与影响机制的分析,进一步深化、提取出山、水、田这三类核心资源要素,作为构成片区生态基础设施骨架的主要内容。

通过GIS技术手段对片区地形地貌进行三维模型分析,并结合坡度、坡向、用地分析等初步构筑了对片区山水田园生态格局的直观印象。

图1 山水田园要素及地形地貌分析图

从图1可以看出,整个片区呈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地形关系,梯度变化明显。东部为自然山体,西部为大沽夹河的干流。东部山脉与西部夹河共同构成了整个片区的自然山水空间背景,并呈现出一山一河多水库的山水格局。

通过土地利用分析得出,片区现状主要农业用地分为水浇地与旱地果园两类,水浇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夹河东侧,旱地果园则主要集中于东部,围绕光山形成集中的果园种植片,从图上可以看出,整个片区两类型农业分布区域泾渭分明,农业耕作肌理非常清晰。

综合片区内外山水、田园要素分析,我们认为整个片区自然生态格局可以概括为“H”型的空间生态骨架,田园则作为主要的生态基质,覆盖绝大部分区域。

图2 现状土地利用分析图

2.2 思路二:区位条件与资源优势相融合

区位上,该片区毗邻莱山经济开发区、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主打生态休闲与温泉疗养的院格庄片区。区位和资源上的优势为发展城郊型产业提供了前提。因此,依附莱山区主城区形成与周边区域错位发展的功能组团将成为片区定位的主要原则。

2.3 思路三:人的行为活动的引入

人的行为活动对于一个片区功能定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主导人群的定位

主导人群定位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从片区的主体人群,即片区常驻人口核心构成部分来分析。片区未来将融入到莱山区内部,作为烟台主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率将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将成为该片区的主体人群之一。另外,考虑到片区内现有大量农业人口、较好的农业资源与农业产业基础,农业人口在未来仍然会占据片区人口的一定比例,因此从事城郊型农业生产的这部分农业人口也将是片区主体人群的一个重要部分。

然后从片区服务人群分析。前面提到片区具备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与生态资源优势,这为片区发展服务业提供了前提。因此片区服务人群应该定位在烟台主城区人口。

(2)行为活动类型定位

从前面主导人群定位分析,影响片区功能行为活动的主要包括三类:城镇人群日常生活、出行、消费等活动;农业人群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活动;来自于主城区与周边地区的流动人群度假、消费等活动。

第三类行为活动由于受区位与交通条件的影响,多集中在周末与节假日,时间安排多在一、两天以内,活动类型倾向于休闲、健身、体验文化与自然这类参与性的活动。

2.4 思路四:绿道网络体系的构建

综合前面的分析,此次规划对片区的功能定位应该是能融合生态保护、城镇建设、农业生产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因此寻求一种能实现这种融合关系的空间载体将对片区功能定位提供理论与实践的支撑体系。

绿道网络体系就是一种能将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城镇建设融为一体的规划手法,它的存在不受城市建设用地的干扰,可以很好地实现人、城市与自然三者的融合。

就莱山办事处片区而言,构建区域绿道网络体系,对于加强水源保护、城镇空间建设品质、挖掘文化打造特色形象、发展城郊型休闲度假产业等都有非常实质性的推进作用。

图3 绿道网络系统分析图

3 目标展望与功能定位

3.1 建设目标

新城建设总体目标:山水田园休闲之城

通过对上位规划的解读与周边发展格局的剖析,再结合片区现状资源与产业结构特点,我们梳理出了新城建设需要整体把握几个关键词,作为确定总体建设目标的核心内容构成。

关键词构成——“山水、田园、休闲”。其中“山水”为新城的城市印记,“田园”为新城的文脉特质,“休闲”为新城的都市气质。三要素融为一体,打造一个印象深刻、特质鲜明,气质优雅的生态新城。

3.2 目标解析

“山水”——城市烙印

从区域原有生态山水肌理入手,提取山水要素骨架,以确保片区原有的山水格局与生态肌理的特质保持不变,通过生态恢复与适度开发相结合的人工干预手段,打造新城独特的形象印记——“山水印”。

“田园”——文脉特质

文脉是一种文化与记忆的延续,是一种历史的挖掘与表达。是一个城市发展不可否认、不可丢失的东西,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本质血脉所在。胶东半岛位于黄河下游,是我国两大农业发源地之一——黄河流域的核心组成部分,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烟台市是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区之一,农耕文化渊远流长,烟台苹果、莱阳梨、大樱桃等享誉海内外。

根据对片区农业产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深度挖掘农耕文化要素,并通过对一些主要片区与重点地段的景观、风貌的控制,构建一个农耕文化网络体系,打造新城独有的农耕文化特质。

“休闲”——都市气质

以区域绿道体系为支撑,结合片区步道、自行车道、城市公园、文化广场、湿地公园、滨水生态景观带、各类主题农庄、俱乐部等形成以休闲度假为主题的公共空间网络,让休闲气息渗透到城市的每个角落。

3.3 功能定位

图4 非建设用地规划图

通过对片区内、外部经济发展格局的分析,以及片区自有资源的梳理与研究,从烟台市与莱山区两个层面提出了片区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

(1)新城在莱山区中的功能定位

莱山区南部商物流服务中心与生态产业园区、以无公害蔬菜、水果种植为主导,体验式休闲为特色的田园文化旅游度假基地。

(2)新城在烟台市中的功能定位

烟台市域南部空间拓展轴上的核心节点、以水源保护与生态维育为重心,以山水田园观光、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山水田园新城。

(3)新城功能定位

烟台城市南进的桥头堡,以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联动发展生态产业、商贸物流产业的现代山水田园新城。

4 规划理念

规划以当地优越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与农业产业资源、人力资源以及纯朴的胶东民俗风情及农耕文化为基础,以生态保护、旅游休闲为特色,同时融经济发展为一体,提出如下理念:

4.1 山水—田园—城市”复合建城理念

通过对片区内生态要素的认知,山水、田园是片区生态格局的主要构成,因此,首先对山水田园要素进行梳理,构筑整个片区开发建设的“H”型生态主骨架,并辅以农田为主要生态基底,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生态与景观保障,打造独具特色的片区空间形象。

4.2 “整体保护与簇群开发并存”的可持续理念

通过GIS技术手段对片区用地现状进行深入全面的剖析,并以此为基础,对整个基地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评价得出片区用地建设适宜度分区,作为此次规划建设用地选择的核心依据。结合生态主骨架确定了对片区东部以光山为中心、具备较好的生态基础的区域进行整体保护,以确保片区生态主骨架完好;另针对为主骨架控制范围内为数不多的现有村庄进行簇群状开发,就地安置居民,并通过休闲农业、度假服务等产业,带动就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图5 景观环境意向图

4.3 “城之外——休闲健身”理念

城之外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久居都市繁华,内心对自然、田园的渴望与向往。规划以田园文化为特色,重点打造,深度挖掘。通过绿道网络将文化与田园风貌景观结合,形成打造区域性的休闲健身网络,为市民与游客提供一个休闲健身的载体。

4.4 “快慢融合的都市风情”理念

快与慢的结合是生活最美妙的旋律,城市作为都市生活的载体,理所应当为这种旋律提供舞台。规划通过吸收当代世界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营造快、慢结合的一体化交通系统,为保证城市都市生活有序地进行提供了基础。

5 规划结构与功能布局

在空间结构上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山、河、湖的环境资源特点,以东部山体、西部夹河及夹河支流改造形成绿化网络,以城市干道形成城市发展主轴,形成功能区与绿化网络、城市发展主轴相互交错穿插的发展模式。

具体而言,规划按照“一廊、两带、三轴、四片”的功能主结构进行展开。

图6 功能结构分析图

图7 土地利用规划图

“一廊”指依托夹河支流改造,光山湿地公园建设,形成的生态景观功能主轴;“两带”指依托西部夹河与东部山体形成的两条自然生态功能保育带;“三轴”指依托林门高速路、莱院路、烟乳线形成的城市发展主轴;“四片”包括“南部生态产业片区、中部综合居住功能片区、北部行政商贸综合片区、西部物流产业片区”。

6 结语

规划基于当地山水环境及其农耕文化,构建出特有的山水田园意境,并融合以休闲娱乐等现代城市功能元素,使规划区成为现代化的山水田园新城,从而达到了城乡之间的协调。

[1]郭焕成,周聿贞.大城市郊区都市农业发展研究[C].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

[2]陈文君.现代观光农业旅游一城市郊区旅游开发新景观[J].广州师院学报,2000(10):134-138.

[3]王云才,郭焕成,徐辉林.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郭鲁芳.休闲经济学:体闲消费的经济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5]宋瑞.浅论体闲经济[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3):39-43.

[6]彭华.关于城市旅游发展驱动机制的初步思考[J].人文地理,2000,2(1):1-5.

[7]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战略发展研究小组.行为科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6):418-421.

责任编辑:孙苏

Leisure City of Landscape Environment

该规划以分析基地内现有山水环境为基础,通过引入农业观光旅游等休闲产业、生态系统修复整合等手段,探析了近郊山水田园新城建设的分析及设计方法。

山水;田园;休闲;分析方法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Landscape environment in the base,the analysis and design methods for new city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through the tools like introducing agricultural tourism,ecosystem restoration.

landscape environment;leisure;analysis method

TU984.2

:A

:1671-9107(2013)01-0009-04

10.3969/j.issn.1671-9107.2013.01.009

2012-10-26

李大平(1987-),男,北京人,在读硕士研究生,技术员,主要从事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功能定位新城田园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田园乐趣多
田园美景
京津冀功能定位暨河北布局
新城
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党的群众路线在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定位与作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