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益气活血化瘀汤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6例疗效观察
2013-03-03杨琼芬
杨琼芬 陈 华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中医医院,云南 通海 652700
自拟益气活血化瘀汤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6例疗效观察
杨琼芬 陈 华
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中医医院,云南 通海 652700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化瘀汤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能够显著改善心功能LVEF和LVDd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够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心功能;益气;活血
慢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心泵血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种以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及神经内分泌激活、肺循环或体循环静脉系统瘀血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已成为多种心脏病的最终结局及主要死亡原因[1]。笔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4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4月至2011年3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诊断符合Framingham有关心衰诊断标准[2]。心功能分级属于1994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制定的4级(NYHA分类法)标准中的II、III级。全部病例均经临床体检、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确诊。且能够除外急性心力衰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梗阻性心肌病、完全性传导阻滞、缩窄性心包炎、心源性休克、心包填塞及肺栓塞,或心功能IV级,或近期行主动脉冠状动脉转流术者。共入组92例,将其按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6例,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47~70岁,平均(63.7±7.4)岁;心功能分级II级21例,III级25例;原发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6例,风湿性心瓣膜病8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肺源性心脏病9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对照组46例,男性28例,女性18例;年龄45~69岁,平均(62.5 ±7.2)岁;心功能分级II级19例,III级27例;原发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瓣膜病7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3例,肺源性心脏病7例,扩张性心肌病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合并病史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参照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限盐,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如硝酸甘油、西地兰、呋塞米等。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化瘀汤治疗。方药组成:黄芪60g,党参25g,当归20g,丹参25g,地龙15g,川芎20g,红花20g,桃仁15g,全蝎6g,川牛膝20g,茯苓25g,甘草12g。随证加减:水肿甚者,加猪苓、车前子;腹胀甚者,加陈皮、白术;以上诸药水煎,取汁约200毫升,每日1剂,早晚分服,14剂为1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
1.3 主要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两组患者分别于疗前、疗后采用彩色多普勒二维超声进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疗效判断标准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即:显效;慢性心衰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各项检查明显改善;有效:慢性心衰症状、体征改善,心功能提高1级,各项检查有所改善;无效:慢性心衰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心功能提高不足1个级别,或病情恶化,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17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6.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比较
3 讨论
慢性心衰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的激活与过代偿、细胞因子网络的调节紊乱共同参与了慢性心衰的进展。有研究报道,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 “胸痹”、“水肿”、“怔忡”、“喘证”、“痰饮”等范畴 。《灵枢·本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唐代·孙思邈在 《备急千金要方·心脏门》中首次提出 “心衰”这一病名。中医认为 “心主血脉”,能够推动血液正常运行,而心行血的这个作用完全依赖于心气的作用,当心气亏虚时,则可出现运血无力,临床可见心悸、气短等心衰的症状。可见,心衰的病机应首推心气虚。而心气虚运血无力,则血脉瘀阻,使瘀血内生。因此,笔者认为慢性心衰的病因多因心气不足,阳气受损,鼓动无力,痰饮内停,瘀血阻滞。病机属于本虚标实证,心气虚是心衰的病理基础,血瘀是发病的重要环节。方中重用黄芪,取其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以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党参,大补中气,使全身之气集中于胸,宗气生,则帅血而行;配当归以活血,祛瘀而不伤血;配茯苓,利水消肿,水湿得化,水肿则消;伍红花、桃仁、川芎助当归活血祛瘀;地龙能通经活络;加川牛膝、全蝎以增强通经活络之力。本研究结果表明,自拟益气活血化瘀汤结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1]海丽,马晓梅,王石,等.强心通脉颗粒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5):1033-1035.
[2]许振亚,陈景礼,薛兰英,等.心血管病的诊断与治疗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96-197.
R541.6
A
1007-8517(2013)12-0119-01
201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