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死脑保护机理研究40例
2013-03-02赵佳辉
桑 鹏 王 顺 赵佳辉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针灸科,哈尔滨150001)
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死脑保护机理研究40例
桑 鹏 王 顺 赵佳辉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针灸科,哈尔滨150001)
头穴透刺;急性脑梗死;中医针灸疗法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etion,ACI),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因其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高,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损伤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一种损伤性级联反应,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细胞内钙超载、自由基损伤、炎症因子反应、细胞凋亡、一氧化氮及内皮素损伤等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它们在不同时间点,彼此相互重叠、相互影响,最终导致脑损伤。
临床上急性脑梗死的脑保护一直缺乏高效、简便、可重复性强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头穴透刺疗法取得了确切疗效,已被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资料所证实。但针灸疗法治疗本病多局限于小样本临床病例报道,缺乏严格随机对照分组大样本规范性观察。且在以往研究中,针灸临床与神经生化免疫等基础研究相分离,没有确切深入研究头穴透刺疗法对该病脑保护作用的机理。因此本研究根据多年临床研究成果,进一步将经验应用于大样本临床治疗,并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头穴透刺和普通针刺、药物疗法的对比研究,从神经生化和免疫等方面对头穴透刺的脑保护机理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部病例来自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针灸科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住院病人。入选病人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急性脑梗死诊断[2]并且符合以下标准:年龄<76岁;发病6小时至7天内。排除标准:①近三个月有活动性出血或已知出血倾向;②严重高血压(血压>200/120mmHg)。全部病例中男66例,女54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9.65±8.34)岁。病灶部位:基底节区49例,内囊区32例,额顶区9例,颞顶区6例,多发性24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三组患者在病程、病灶大小、病情、合并症方面经统计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透穴治疗组40例(透穴+药物)、普通针刺组40例(针刺+药物)、药物对照组40例。
透穴治疗组取百会透刺双侧曲鬓加患侧肢体的臂臑、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丰隆、三阴交、太冲;普通针刺组取患侧肢体的臂臑、手三里、
曲池、外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丰隆、三阴交、太冲;透穴治疗组、普通针刺组针刺得气后均采用G-6805型(青岛鑫升实业有限公司准字2000第2270088号)电针仪,波型为密波,频率为100Hz,强度以肢体轻微抖动且患者耐受为度。每次留针30分钟,一天一次。三组病例基础治疗均采取静脉注射血栓通冻干粉针(中恒)300mg(广西梧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Z20025652)、舒血宁注射液(雪乐通)20mL(山西盛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Z14020748)、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欣普善)30mL(辽宁天龙药业有限公司,国药H20003770)及对症降颅压、抗感染等药物。全部病例均在治疗前、第14天进行临床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采用卒中量表(NDS)对病人进行评价。
1.3 疗效评价
1.3.1 临床疗效评定依据①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治疗前、治疗后14天NDS评分变化。②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0级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或恢复到病前状态;1级生活自理,独立生活,部分工作;2级基本独立生活,小部分需人帮助;3级部分生活活动可自理,大部分需人帮助;4级可站立走步,但需人随时照料;5级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人照料;6级卧床、有部分意识活动,可喂食;7级植物状态。
1.3.2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18%以上;死亡。
2 结果
表2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
表2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S)
注:△治疗前各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透们组与药物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普针组与药物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透穴组与普针组比较显著差异(P<0.05)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透穴组37.42±3.79△14.45±1.87*▲普针组38.31±3.59△21.59±2.35▲#药物组37.15±3.42△24.32±3.59*#
表3 临床疗效评定±S,%)
表3 临床疗效评定±S,%)
注:经Ridit分析:*痊愈+显著进步率相比,透穴组与药物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透穴组与针刺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组与药物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透穴组普针组药物组A基本痊愈8(20)5(12.5)3(7.5)B显著进步28(70)28(70)21(52.5)C进步4(10)7(17.5)15(37.5)D无变化0(0)0(0)1(2.5)A+B 36(90)*#26(82.5)#▲24(60)*▲
3 讨论
脑缺血后,血脑屏障被破坏,组织细胞内和组织间液中的EAA主要为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Asparticacid,Asp)进入神经细胞间隙,引起NMDA受体闸门钙通道开启,从而使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内,钙超载最终导致细胞破坏[3]。本试验观察到:头穴透刺显著提高Ca2+浓度,说明针灸能阻止缺血后脑组织内的Ca2+的升高。Mg2+离子是目前较为确定的内源性脑保护因子,它具有稳定细胞内DNA、RNA和核糖体的作用。研究发现,脑损伤后,全脑组织镁含量下降,尤以损伤区脑组织内的含量下降明显,且与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4]。本试验观察到:头穴透刺显著降低血清Mg2+浓度,说明针灸能阻止缺血后脑组织内Mg2+的转移,而Mg2+含量较相应对照组高。说明针灸能阻止损伤性因子Ca2+的升高及阻止保护性因子Mg2+的下降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本研究证实,在急性脑缺血病人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7天血清Mg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0.01),因为急性脑梗死后,Ca2+大量内流,Na+-K+紊乱,导致Mg2+大量流失和利用增多;治疗后7天血清Mg2+逐渐恢复,透穴组显著优于普通针刺组和药物对照组(P<0.01)。说明针刺可以促进血清Mg2+的恢复,因为Mg2+能通过调节血流量、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清除自由基和亚低温效应而达到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6]。临床疗效评价表明,透穴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普通针刺组和药物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应用透穴刺法可调节钙超载从而产生脑保护作用,是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一种可行方案。
[1]梁伟雄.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多元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4):29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3]Wiessner C,Gehrmann J,Lindholm D,et al.Acta neuropathol Berl,1993,86(5):439.
[4]Krupinski J,Kumar P,Kumar S,et al.Stroke,1996,27(5):852.
[5]刘爱芬,王凤丽,郭洪志.急性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内外Ca.ATP含量及膜Ca-MgATP活性变化的动态研究[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1,14(3):142-143.
[6]沈君,王和德,尹格平.急性脑梗死患者CD62P与红细胞内外钙离子浓度变化的研究[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1,4(2):4-5.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0.030
1672-2779(2013)-10-0044-02
��韩世辉
2013-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