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古都 智慧西安——西安智慧城市系统建设浅谈
2013-03-02陈研
■ 陈研
每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各不相同,如能将技术特性与各个城市的不同特点相结合,做到“技术领先、重点突出、配置合理”,就能把智慧城市的效率发挥到最高,使技术真正服务于人文生活。那么,如何针对古都西安建设智慧城市呢?
西安,古称长安、京兆,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文明的发扬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游胜地。
智慧城市,是近年来热度极高的词汇,2009年,IBM公司首次提出“智慧地球”的理念,随着技术发展,特别是安防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中国的各大城市相继开展起“智慧城市”的建设,智慧城市可以定义为: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构建智慧城市核心在于能够整合为城市运行服务的各核心子系统信息,通过信息整合、处理、分析继而得出对城市发展有利的决策和服务。
当然,每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各不相同,如能将技术特性与各个城市的不同特点相结合,做到“技术领先、重点突出、配置合理”,就能把智慧城市的效率发挥到最高,使得技术真正能够服务于人文生活。
“智慧西安”建设应涵盖的主要内容
“智慧西安”概念设计应包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市政设施、产业发展、安居服务、交通、教育文化服务、安全防控等十大类。
1、智慧公共服务。建设智慧公共服务和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加强就业、医疗、文化、安居等专业性应用系统建设,通过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规范化、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有效促进城市公共资源在全市范围共享。
2、智慧社会管理。完善面向公众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市民呼叫服务中心建设,拓展服务形式和覆盖面,实现自动语音、传真、电子邮件和人工服务等多种咨询服务方式,逐步开展生产、生活、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咨询服务。开展司法行政法律帮扶平台、职工维权帮扶平台等专业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构建覆盖全面、及时有效、群众满意的服务载体。
3、加快推进面向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完善政府门户网站群、网上审批、信息公开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网上一站式”行政审批及其他公共行政服务,增强信息公开水平,提高网上服务能力;深化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实施劳动保障业务网上申报办理,逐步推进税务、工商、海关、环保、银行、法院等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受益”的原则,完善服务职能,创新服务手段,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提高中小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物流等多个环节的工作效率。
4、智慧安居服务。开展智慧社区安居的调研试点工作,在部分居民小区为先行试点区域,充分考虑公共区、商务区、居住区的不同需求,融合应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各种信息技术,发展社区政务、智慧家居系统、智慧楼宇管理、智慧社区服务、社区远程监控、安全管理、智慧商务办公等智慧应用系统,使居民生活“智能化发展”。
5、智慧教育文化服务。积极推进智慧教育文化体系建设。建设完善教育城域网和校园网工程,推动智慧教育事业发展,重点建设教育综合信息网、网络学校、数字化课件、教学资源库、虚拟图书馆、教学综合管理系统、远程教育系统等资源共享数据库及共享应用平台系统。继续深化“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先进网络文化的发展,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更加便捷的旅游服务,提升旅游文化品牌。
6、智慧服务应用。组织实施部分智慧服务业试点项目,通过示范带动,推进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向现代智慧服务产业转型。①智慧物流:配合综合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推广射频识别(RFID)、多维条码、卫星定位、货物跟踪、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加快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及第四方物流信息平台建设。②智慧贸易:支持企业通过自建网站或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询价、网上采购、网上营销,网上支付等电子商务活动。③建设智慧服务业示范推广基地。积极通过信息化深入应用,改造传统服务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加快向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转型。
7、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重点推进“数字卫生”系统建设。建立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全市区域化卫生信息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平台,促进各医疗卫生单位信息系统之间的沟通和交互。
8、智慧交通。建设“数字交通”工程,通过监控、监测、交通流量分布优化等技术,完善公安、城管、公路等监控体系和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以交通诱导、应急指挥、智能出行、出租车和公交车管理等系统为重点的、统一的智能化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建设,实现交通信息的充分共享、公路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及动态管理,全面提升监控力度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畅通。
9、积极推进智慧安全防控系统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和深化“平安城市”工程,深化对社会治安监控动态视频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和数据的挖掘利用,整合公安监控和社会监控资源,建立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市级应急指挥系统、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自然灾害和防汛指挥系统、安全生产重点领域防控体系等智慧安防系统建设;完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实现多个部门协同应对的综合指挥调度,提高对各类事故、灾害、疫情、案件和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10、建设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提升政府综合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和深化“金土”、“金关”、“金财”、“金税”等金字政务管理化信息工程,提高政府对土地、海关、财政、税收等专项管理水平;强化工商、税务、质监等重点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整合,推进经济管理综合平台建设,提高经济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对食品、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的电子化监管,建设动态的信用评价体系,实施数字化食品药品放心工程。
“智慧西安”应着力的重点方面
西安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具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并且在很多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包括网络基础建设、云计算中心建设、试点工程建设等等,智慧城市建设已初具规模和效果,并为政府和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宝贵信息和便捷服务,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没有可以参考的成功案例和建设经验,笔者认为在建设过程中仍需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1、注重顶层设计、基础保障
西安市的各核心子系统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因而已经有了相对的先天优势,在整体设计“智慧西安”布局规划时,需从宏观出发,自上而下进行设计,保证总体设计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将“智慧西安”建设内容具体落实到各核心子系统的建设上,需根据顶层设计要求制定各子系统建设目标及标准,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包括系统软件、硬件设施、通信线路、传感器布局、信息采集数量和质量等等。
智慧城市建设需基本实现城市信息感知化、基础设施物联化、信息处理发布智能化,因而信息感知是基础,信息处理和发布是顶层设计范畴,因而我们需要对城市运行各子系统的关键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和服务,加强传感器的部署和规划,包括物理信息的采集,如电力分布、能源分布、车辆分布、流量采集、供排水信息、生态环境指标、音视频信息、车辆信息、人员信息等等;还包括人的需求采集,如远程教育信息、数字医疗信息、商业需求信息、出行服务信息、生活服务信息、政务需求信息等等;还有社会经济信息,如企业发展状况、产业发展规划、经济增长指标等等;还有社会活动信息,如商业分布信息、人口流动信息、人口分布信息、犯罪集中区域、犯罪案件信息、交通事故信息等等。
2、注重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由于缺乏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现阶段还不适宜全面推广,应以试点建设为主,探索建设经验。除了基础设施和各核心子系统信息化建设之外,还需着重发掘智慧城市的应用目标和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各行业之间的合作协调机制。由于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众多的行业类别、政府职能部门、教育医疗事业单位、银行通讯电力水力能源等关乎民生的各种企业单位,因而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显得尤为重要,应逐步探索一条适应多方协作的沟通机制。
同时针对必不可少的物理基础设施可逐步扩展和完善,如互联网带宽的提高和普及、平安城市建设的推进、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部署、智能电网的发展、能源输送的信息化、民生缴费的网络化等。
3、注重因地制宜、灵活变通
在任何一个城市其发展都不会是完全均衡的,智慧城市的建设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在西安市的各个区县发展并不完全相同,其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也不尽相同,因而在发展智慧城市的道路上可以根据需要有所取舍,其智能化程度也可存在差异,但在建设中有需要考虑到弹性发展,以备后期扩容和升级。
4、注重以人为本,为民所用
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城市居民生活得更加便捷、安全、生态、文明和智能,为市民打造良好运行的生态宜居城市。在城市核心子系统中,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因而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始终以服务大众,为民所用为出发点。加强群众需求调研,加强实用性。以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解决人民群众中的生活难题和不便,将智慧城市建设的智慧化应用尽可能地体现在群众生活中,享受到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化生活。加强大众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利用自动语音、传真、电子邮件、人工服务、网络查询、网络处理等多种咨询服务方式,逐步开展生产、生活、医疗、教育、商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便民服务措施。
5、注重完善目标、实施可行
目前全国已至少有154个城市提出将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但不乏其中部分城市有宏伟目标但难以实施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完善目标,将宏伟目标落实到具体可实施可操作的功能服务上,将目标具体化才能判断目标的可行性。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需逐步完善,增强调研。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惠及民生、众多企事业单位、城市健康发展的大工程,因而其中的参与者的需求是构成智慧城市目标的主要内容。
实施可行性需要在建设过程中得到高度重视。在建设过程中政府相关主管部门需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目标,并有必要经过严格的实际调研和专家探讨,本着实是就是的态度逐一落实其中存在的各类实施风险和技术风险。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需要协同制定实施计划和推进机制,应尽量避免可行性不佳的方案和目标造成的财产、资源、时间等方面的浪费。
6、注重核心子系统间的有机整合度
将之前关联性并不大的城市核心子系统进行有效融合,实现信息共享和智慧判断将是建设过程中的一大难题。这也是解决城市核心子系统之间信息孤岛的核心问题。我们需要从整体规划设计出发,以实际应用为原则,建立相应的信息数据库,利用云计算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分析,得出利于城市管理层决策的有用结论,得出宜于民生的智慧型服务。
在信息整合的过程中,由于涉及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智能部门等,信息安全需要得到有效保护,因而需要探索和建立一项长效互信安全机制,保障各领域信息在得到有效保护前提下实现最大限度的信息整合和共享,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核心子系统信息融合。
7、注重建设长效的管理、监督、维护机制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建设过程中及建设完成后都需要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专家和领导进行管理和维护。由于在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权利和利益冲突,因而需要有一套成熟可行的管理、维护、监督机制,保障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有序、高效的进行,并在后期能够有效的维护和监督,这样投资巨大、耗时多年的宏伟工程才能长期发挥作用,才能惠及政府和民生。
8、注重融合平台、数据库及先进技术的应用
由于不同领域的系统运行具有不同的信息处理平台,如电力、水力、能源、通信、医疗、教育、公安、交通、银行、商业等等,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将这些众多的领域信息平台进行整合,则需要建设统一的融合平台及相关数据库,用于整合不同领域的有用信息,如做好人口、法人、资源、地理、经济、文化、信用及各行业领域的数据库信息,利用云计算、数据模型分析等先进信息处理技术,加强重点领域信息资源的整合,形成各类助于决策的分析数据。
“智慧城市”重点技术应用
1、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
该系统是一个覆盖整个城市的集成式、多功能、综合性大型监控报警系统,业务范围涵盖治安、交管、消防、刑侦、内保等多个公安警种,包括图像监控与报警系统(包括车载移动摄像终端系统)、重点要害部位监控与报警系统、居民小区技术防范系统、GPS和CAS机动车防盗防劫报警系统、道路交通监控和卡口系统、电子巡更管理系统等独立而又互相协作的子系统。平安城市系统不仅仅强调以上各个子系统的建设,也强调对以上系统和相关资源的整合与集成。虽然系统的组成非常复杂,但是从资源组合与整合的角度上可以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公安监控中心,传输网络平台,监控资源和用户群。监控资源是信息的提供者,用户群是信息的服务对象,公安监控中心是信息的管理者,是信息存储与共享的平台,传输网络提供了各种信息(数字的和模拟的)的传输通道,连接了以上三个部分。
2、智慧交通管控系统
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有效的提高道路交通的通行能力是我国道路交通发展的主要趋势。目前ITS系统已成为各地交警部门用来强化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采用ITS系统进行非现场执法以及监控的手段进行交通管理是当今城市交通建设的主流。其中非现场执法设备主要是固定检测设备,俗称"电子警察"和"高清卡口",作用是对警力相对薄弱或失管失控的路口、路段及交通事故黑点、交通秩序乱点进行监控。
未来几年,随着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ITS系统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将来不断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及ITS技术的推陈出新,使得ITS系统在功能上不断完善,性能上也不断改进。未来ITS系统将突破现有的闯红灯、超速抓拍、卡口车牌识别、检测等单一性功能,ITS系统的智能化以及综合性将更加突出。
城市路口电子警察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 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
● 电子警察穿红灯自动检测系统
● 高清卡口车辆监控识别系统
● 移动电子警察超速监测系统
● 城市道路综合监控系统
3、智慧环境电力管控系统
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图像数字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地科学应用,将远程的图像监视、环境监控、防盗、消防和报警联网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用户对前端无人或少人值守电力系统的综合监控、集中管理。将所属区域变电站的各个监视点,如主变、断路器、隔离刀闸等设备的运行状态实时图像、动环数据、门禁、周界防范和意外情况告警接收处理等相关信息通过现有的电力通信网传输到直属上级监控中心或总监控中心,使监控人员可通过实时图像和动环信息对变电站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和远程故障排查。从而提高变电站运行和维护的实时性、安全性及可靠性,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打击犯罪、保障财产安全,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将安全防范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可实现电网的可视化监控和调度,使电网调控运行更为高效、便捷,降低了人员及管理成本。
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急速发展期,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3年1月29日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第一批试点城市(区、县、镇)及所在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将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国内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物联网企业。以天津天地伟业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为例,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天地伟业牵头起草了多达15项国家行业标准、并被授予“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流动站”,并在国内外成功实施大量的智慧城市项目,还有很多其他的专业技术型企业,都在为“智慧城市”技术和产品实现提供了重要支撑,正是在这样优良的政策和技术背景下,“智慧西安”建设具备了良好的基础,智慧的西安也将会成为真正意义的“科技古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