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适应障碍的影响

2013-03-02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4期
关键词:过分教养惩罚

秦 静

辽宁省营口市精神病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适应障碍的影响

秦 静

辽宁省营口市精神病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0

目的:探讨家庭因素对青少年适应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青少年适应症障碍患者观察组和正常青少年对照组各30例,均采用问卷方式进行测试。结果:观察组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01)。观察组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因子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01)。观察组母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因子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1)。结论:提示家庭因素对青少年适应能力有显著的影响,实施科学的教养,以利于子女适应社会。

家庭因素;青少年;适应障碍;惩罚

适应性障碍是一种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及情绪失调,常影响到社会功能。本研究中,笔者对青少年适应障碍患者的家庭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家庭因素对青少年适应障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症状均符合CCMD-3有关适应障碍的标准。排除标准:排除有精神疾病、躯体疾病及家族遗传史;排除隔代抚养;排除父母离异或过世。

1.2 研究对象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心理科就诊的青少年适应症障碍患者和正常青少年各30例,年龄14~20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青少年适应症障碍观察组和正常青少年对照组两组。观察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龄(17.5±1.6)岁,其中独生子女83.33%(25/30)、非独生子女16.67%(5/30);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17.2±1.9)岁,其中独生子女86.67%(26/30)、非独生子女13.33%(4/30)。两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在正式咨询前均在心理测验师的指导下,以人机对讲的形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完成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EMBU)软件测试,由计算机即时打印出测试结果。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EMBU)[1]:该量表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六个分量表(F1-情感温暖、理解,F2-惩罚严厉,F3-过分干涉,F4-偏爱被试,F5-拒绝否认和F6-过度保护)(共58个条目),母亲的五个分量表 (M1-情感温暖、理解,M2-过分干涉、保护,M3-拒绝否认,M4-惩罚严厉和M5-偏爱被试)(共57个条目),共计11个分量表。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EMBU父亲因子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9.431,P<0.001),观察组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因子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1),见表1。

表1 两组EMBU父亲因子结果的比较(±s)

表1 两组EMBU父亲因子结果的比较(±s)

F1 F2 F3 F4 F5 F6对照组 30 69.50±10.20 18.19±5.20 13.35±4.22 6.23±3组别n .56 7.48±2.30 6.33±2.42观察组 30 45.00±9.50 32.13±7.54 20.26±3.84 8.30±6.14 13.90±4.32 10.55±3.43 t 9.431 7.738 6.633 1.598 7.185 5.506 P <0.001 <0.001 <0.001 >0.05 <0.001 <0.001

表2 两组EMBU母亲因子结果的比较(±s)

表2 两组EMBU母亲因子结果的比较(±s)

M1 M2 M3 M4 M5对照组 30 49.60±10.50 18.05±4.42 13.45±3.86 8.33±4组别n .36 9.60±3.53观察组 30 44.20±10.20 36.20±7.40 20.30±4.77 12.25±6.12 9.82±3.12 t 2.020 11.533 6.114 2.857 0.256 P <0.05 <0.001 <0.001 <0.01 >0.05

2.2 两组EMBU母亲因子结果的比较观察组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2.020,P<0.05),观察组母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因子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见表2。

3 讨论

适应障碍是一种应激相关障碍,任何年龄皆可发病,病前多有人格基础或人格弱型,其发生是对于某一明显的处境变化或应激性生活事件所表现的不适应反应[2],诸如转换学校,或患严重躯体疾病引起的生活适应障碍。青少年适应障碍在患者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为多疑、敏感、自责、反复思考、紧张不安、内向胆小、自我中心、过分自尊和缺乏自信等,接触现实差,躯体症状多[3]。许萍等[4]采用《修订卡氏16种人格因素量表》对88例青少年适应障碍患者与88例正常青少年进行测评,结果发现适应障碍组的因素A(乐群性)、C(稳定性)、F(兴奋性)、Q2(独立性)、H(敢为性)均分别低于正常人组;因素O(忧虑性)、Q4(紧张性)、I(敏感性)、L(怀疑性)均分别高于正常人组;适应障碍组的心理健康因素、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因素均分低于正常人组;适应障碍组适应与焦虑型均分明显高于正常人组;适应障碍组内向与外向型、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怯懦与果断型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组;结论认为青少年适应障碍患者人格特质与正常青少年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在个体,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父母对子女缺乏关注爱心和肯定,会使子女产生不安全感和孤独感,而过多的惩罚、拒绝等不良教育方式易使子女形成内向、退缩的性格[5],而且父亲对子女的惩罚严厉还会让子女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且往往运用社会学习把对父亲的对立情绪转移到他人身上,甚至扩大到整个社会,进而出现社会适应不良现象[6~7]。王冬梅等[8]对323名青少年进行父母养育方式和艾森克人格问卷调查,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测定被调查对象的免疫球蛋白,分析不同人格对机体免疫球蛋白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养育方式对子女人格特质有明显的影响,并与子女人格特质有相关关系;过分掩饰和内向对青少年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认为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可以促进青少年不良的人格发展,与子女人格特质有相关关系,而且过分掩饰和内向可以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发生改变。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父亲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因子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母亲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因子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提示家庭因素对青少年适应能力有显著的影响,父母教育不应该有主次之分,而是要根据子女的特点,实施科学的教养,以利于子女适应社会。

[1]毛雪琴,韩杰,刘民瑛,等.适应障碍青少年人格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06,44(11):1132-1134.

[2]何文秀,任婷婷,陈萍,等.护生进入临床实习的适应障碍分析及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11,21(09):1002-1003.

[3]张建人,凌峰,周峰.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05):519-521.

[4]许萍,杨建华.青少年适应障碍患者人格特质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09):1096-1097.

[5]曲晓艳,甘怡群,沈秀琼.青少年人格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3):288-290.

[6]McDonald R.Grych JH.Young children's appraisals of interparental conflict:Measurement and links with adjustment problems[J].JFam Psychol.2006,20(1):88-99.

[7]崔哲,张建新.中学生家庭教养模式及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02):180-182.

[8]王冬梅,贾春梅,楚文英,等.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人格的影响及其与免疫功能的关系[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03):252-254.

R179

A

1007-8517(2013)04-0118-02

2012.11.02)

猜你喜欢

过分教养惩罚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列控系统过分相特殊场景的探讨
教养方程式
惩罚
怪你过分美丽,让我一见钟情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你是“过分幻想儿童”吗?
真正的惩罚等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