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电规模发展阶段员工培训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3-03-02

中国核电 2013年4期
关键词:培训教材核电厂核电

谢 波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

核电规模发展阶段员工培训问题与对策分析

谢 波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100045)

在我国核电规模发展的背景下,各核电项目的有序推进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这对创新核电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通过对中核集团最近几年员工培训工作的介绍,探讨如何整合培训资源,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有效的培训体系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核电;员工培训;系统化培训方法

1 企业员工培训的内涵

所谓企业员工培训,是指企业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员工在知识、技能、态度上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使员工的能力与现任或预期的岗位相匹配,进而提高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同企业经营战略形成战略伙伴的关系。企业员工培训要了解掌握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各种需求,尤其要考虑人力的需求、员工的潜能和可塑性,结合组织经营战略确定企业的培训战略,将企业员工培训与企业经营的战略目标和宗旨联系在一起,采用一种指导性的设计程序来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并且采用标杆的方法将本企业的培训方案与其他企业进行比较。通过有效的员工培训实践,建立学习型组织。

2 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的、有效的培训体系

从各国企业员工培训的发展趋势来看,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员工培训的全员性。培训的对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的员工,全员性的培训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效地推动了组织的发展。培训的内容包括生产培训、管理培训和经营培训等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第二,员工培训的终身性。单凭学校正规教育所获得的一点知识通常难以满足工作岗位的称职要求,必须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经营理论。第三,员工培训的多样性。培训的范围已从企业扩展到整个社会,形成学校、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庞大的完整的培训网络。第四,员工培训的计划性。即企业把员工培训正式纳入企业发展计划之内,在企业内设有员工培训部门,负责有组织、有计划的员工培训教育工作。

企业所追求的战略决定了它会有特定的人力资源需求,必须确保企业能够得到适当的人员配置,且必须具备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完成各自承担的工作所必需的各种知识、技能以及能力。通过培训开发为企业提供具备战略实施所需要的技能,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保障。企业培训规划是对组织内培训的战略规划。企业培训规划必须密切结合企业战略,从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和培训开发战略出发,满足企业和员工两方面的要求,考虑企业资源条件与员工素质基础,考虑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及培训效果的不确定性,确定企业员工培训的目标,选择培训内容及培训方式。

有效的培训体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结合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量身定做出符合自身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有效的培训体系着眼于企业核心需求,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救火工程,而是深入发掘企业核心需求,根据企业战略发展目标预测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提前为企业需求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有效的培训体系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应考虑员工教育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训练技法,针对具体的条件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针对具体个人能力和发展计划制订不同的训练计划。有效的培训体系应当充分考虑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培训与员工个人职业发展相结合,将个人发展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让员工在服务企业推动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通过参加相应层次的培训,实现个人的发展,获取个人的成就。

3 核电企业员工培训现状与问题

核电企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核电的发展需要大批经过严格培训的各领域专业人才,核设施的潜在风险和安全性要求,要求运营人员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在工程实践和操作技能方面得到充分锻炼,同时还要培养其核安全文化素养。核电的高绩效和安全标准使核电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投入高、周期长。以核电厂运行环节的操纵员培养为例,新员工平均需要花费4年时间考取操纵员执照,再用3年时间考高级操纵员执照,也就是说,核电行业的运营人员一般需要花费6~8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培养出来。在核电工程建设阶段,新员工也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周期(双机组4~5年的建设周期),经历设计、建造、安装、调试等过程的积累,才可获得相应岗位授权。2007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发布以来,我国核电进入了规模发展、快速发展阶段,依靠原有的人才培养及积累模式已难以保障核电人才的需求。核电专业人才的缺乏将限制核电建设扩张的速度,各新建核电项目都将培训重点瞄准了以大学毕业生为主体的新员工和以操纵员为主体的核心岗位员工。

为了将新员工培训到能胜任核电厂的工作,培训需经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包括理论培训、基本安全授权培训、模拟机训练、在岗培训。考核方式有工作能力评价、心理素质测试、笔试、面试和模拟机操作考试。核电厂根据所从事工作的类型和等级确定每一名员工应接受的教育和培训,这是核电系统化培训方法SAT的基本要求。各核电厂采用SAT方法开展培训方案中,一般既要考虑每个核电厂的特殊要求和条件,也要求充分利用和依靠现有的能力。从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厂到秦山第三核电厂和田湾核电站,其第一批运营核心岗位员工基本都曾在国外进行过为期两年左右的系统培训,各核电厂为此投入了高额培训成本。对于处于规模发展期的新建核电厂,如何开展有效的员工培训,是其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此背景下,反观国内的大学、研究机构和在运核电厂的教育及培训,存在以下问题:

(1)高等院校的本科教育难以满足核电企业对新员工的知识及能力素质要求

在核电规模发展阶段,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是核电企业人才补充的主要来源。根据高等院校的教学安排,大学前三年半时间主要完成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最后一学期用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设计( 论文) 与考研和就业发生冲突,学生的综合训练偏少、实践能力弱(部分高校的毕业实习逐年减少),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离核安全文化的要求差距较大。

按照以往的经验,新进入核行业的应届毕业生或社会招聘人员,要满足核电建设和运行应具备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要求,至少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专门培训才能达到按法规要求和核电行业规范开展工作的要求。这种局面短期内难以改观,专业院校核电人才培养与核电厂岗位培训之间存在脱节和空白,高校毕业生理论基础知识还不够系统,缺乏核电厂实习经历,实践能力和核安全文化理念和习惯需通过岗前针对性的培训来加强。

(2)现有培训资源有限,存在着培训需求迅速增大与高质量培训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

由于新建核电项目在培训政策、管理制度、组织机构、培训设施和设备等方面还不够健全,培训体系不完整,自行开展培训能力不足,大多采用外包或委托等方式培训新员工。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华大学等十多所高等院校外,培训资源主要集中核工业研究生部、核工业干部管理学院、核动力运行研究所以及已运行核电厂,现有培训资源并不富裕。

除了核电企业,常规发电企业也都在积极涉足核电项目开发,一方面造成核电专业人才的稀释;另一方面也迫使各企业(集团)加速培养并储备人才,以补充核电人才梯队。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现有培训资源的紧张局面,在教师、教材和培训设施等多个方面都出现了需求上涨与供给不足的矛盾。

(3)缺乏合适的核电培训教材

新员工入职培训作为学校正规教育与岗位工作之间的桥梁和转换接口,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培训资料,各运行核电厂的新员工岗前适应性培训缺乏统一的标准。运行核电厂培训体系多侧重于岗位资格培训,所编写的岗位培训教材存在内容重复、针对性弱的问题。同时,大量第一手培训资料没有得到正式出版,不利于保护教材编制者的积极性。

4 中核集团的企业员工培训实践

自2009年起,为满足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核电项目建设、调试、运行和管理人才需求,集聚人才培养资源,集团层面开始统筹安排下属核电厂员工培训工作,利用系统化培训方法(SAT)着力构建符合中核集团持续发展的培训体系以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采取了如下措施:

(1)修订新员工培训大纲,制定中核集团核电培训教材编制大纲

针对各核电厂新员工的基本安全授权、基础理论等通用知识方面不完整、缺乏统一规范的情况,对培训目标与实际工作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新员工培训大纲。新版培训大纲中着重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原培训课程没有覆盖所有核电活动和人员,特别是缺少核电工程项目管理、调试管理等活动相关的培训内容;二是补充完善了除核电厂主控操纵员之外人员的培训教材,以满足核电厂内部各个层面的员工培训需求。

教材编制大纲是对核电培训教材所进行的顶层设计,包括培训教材编制实施办法、培训教材分类(如核电厂新员工培训、核电厂在建项目管理培训和核电厂调试人员培训等)等内容,对培训教材所应覆盖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要求。

(2)编辑出版核电培训教材

根据核电培训教材编制大纲,整合各核电厂力量统一编制核电培训教材,实现培训内容的全面化、系统化。在教材开发中,一方面注重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及资格培训教材的衔接;另一方面将核电企业培训需求与高等院校的学科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提升了教材的适用性。按紧急和成熟程度,目前已经出版教材63部,另有15部教材已列入出版计划,将来还会结合新建核电堆型重大改进、技术改造情况,对教材进行更新和升版,以满足核电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培训需求。

(3)整合现有培训资源,集中开展培训活动,提高核电人才培养能力

统一的培训大纲和教材规范使核电企业开展标准化的员工培训成为可能。自2010年起,中核集团开始在外委托培训机构,组织员工培训供需见面会,通过增加培训内容、课程、学时以及培训流程的标准化程度,有效解决了新建电厂培训能力不足的问题。

(4)创新培训组织方式

不同于以往各核电厂单独开班授课,新的培训方案注重员工分类,根据参加培训员工的所学专业、心理测试等情况分析学员知识结构,依据企业确定的员工培养方向将来自不同核电厂的学员分类后进行混合编班。培训组织方式上的这一创新提高了培训效率,降低了培训成本。

(5)调整培训内容

着重加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加强了核电业务培训,根据部分核电厂实践,增加了员工基本素养方面的培训内容;二是根据日本福岛事故初步反馈,课程中强调了核风险教育和核安全文化方面的培训;三是加强了传统教育和职业道德操守方面的内容,目的是让新员工充分认识到核电厂工作岗位责任重大,在异常事件和突发事件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措施得当的进行干预,以缓解事故后果。

5 提高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的思路与对策

中核集团在企业员工培训方面所做出的积极有益探索,为提高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性积累了宝贵经验,总结如下:

1)树立以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性为核心的培训观念。这是提升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的关键。要做到此点,就要求企业领导者与员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消除传统、落后的管理理念,以提升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为核心,坚持在员工培训中贯彻战略性、体系性和全员性的培训理念。

2)借助系统化思想,完善培训管理的整体设计,从培训规划、培训模式、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方法等多个方面来全方位提升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结合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制定培训规划;分类设计培训方案,建立系统的培训模式;通过编制核电教材编制大纲,实现对核电培训教材的顶层设计;在培训方法上,考虑行业特性和企业特性,针对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训练技巧方法,针对具体的培训实施条件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通过差异化、高科技化及互动性来提高企业员工培训的有效性。

3)扎实做好培训评估工作。评估是培训管理工作的难点,培训评估能为公司决策提供有关培训项目的全面信息。在培训评估中,要努力形成良好的反馈沟通渠道,使培训信息在各方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致力于将培训评估放到培训过程中,真正做到评估不只是向领导交一份评估报告,最重要的是要将评估获取的信息用于改善当前的培训设计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中斌,郑文智,董燕. 培训管理[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LI Zhong-bin, ZHEN Wen-zhi, DONG Yan. Training Management[M]. Beijing:China Social Science Press,2 008.)

[2] 林媛媛. 企业培训管理与实践[M].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LIN Yuan-yuan. Enterprise Training Management and Practice[M]. Xiamen:Xiamen University Press,2 005.)

[3] 谢晋宇. 企业培训管理[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XIE Jin-yu. Enterprise Training Management[M]. Chengdu: Sichu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 008.)

[4] 赵楠,施晨越. 企业员工培训手册[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ZHAO Nan, SHI Chenyue. Manual for Enterprise Staff Training[M]. Beijing:Economic Management Press,2005.)

[5] 王勇. 核电项目的培训管理[J],电力建设,2008,11: 80-82.(WANG Rong. Training Management for Nuclear Power Project [J], Electric Power Construction,2 008, 11:80-82.)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taff Training in Nuclear Power Plants

XIE Bo
(China National Nuclear Power Co., Ltd., Beijing 100045,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uclear energy, China faces a great challenge to meet its increasing demand on a large amount of well-educated and highly-trained nuclear workforce. The above demands make it uniquely important for the nuclear industry in both improving nuclear education and in attracting young talents. Good practices in staff training have been identified and are summarized, through which CNNC's nuclear power plants have developed a systematic approach for new employee training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es.

nuclear power;staff training;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ining (SAT)

TM623 Article character: A Article ID: 1674-1617(2013)04-0373-05

TM623

A

1674-1617(2013)04-0373-05

2013-08-18

谢 波(1977—),男,江苏徐州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核电生产运行与企业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培训教材核电厂核电
重水堆核电厂压力管泄漏的识别与处理
核电厂起重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百年初心精神 点亮核电未来
我国运行核电厂WANO 业绩指标
2020年核电活动安排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教材
《铁路营业线电务施工安全员、联络员、防护员培训教材》正式出版
图书目录
核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