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要们引经据典那些事儿

2013-03-01■木

决策 2013年6期
关键词:引经据典政要名句

■木 棉

梳理外国政要们引用过的名句,不难发现以孔子等“领衔主演”的先秦典籍出现的频率较高,《论语》、《道德经》、《易经》都是政要们引经据典的“富矿”。

国家元首出访,有一件事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在适当的场合做一场演讲。而在这个演讲的过程中,引经据典的事儿可不少。

拿国家主席习近平此前的俄罗斯之行来说,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他引用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借此表达无论遭遇何种曲折,历史前进的车轮都无以阻挡。

毫无疑问,这种“入乡随俗”式的引经据典可以引起共鸣,拉近双方的距离。同理同心,不少外国政要来到中国时也喜欢“露两手”,拽一把中国经典名句,传递友好的信号。

福田:“我来了,就是福到了”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2007年末到中国访问,选择北京大学作为他的演讲地。这次镶嵌着中国元素的精彩演讲,赢得了在场北大学子的阵阵掌声,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人津津乐道。

“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福田到了,就是福到了。”福田康夫的开场白就带着浓浓的中国味。他把这次访华定位为“迎春之旅”,借用两种花比喻了中日两国:“中国有句话,梅花和樱花常常相伴开放。”福田说,希望梅花和樱花能共享即将到来的浪漫春天。

除此之外,福田的演讲三次引用了中国文化经典中的名句。一次是引用了《易经》中的名句“丽泽,兑”,这句出自《象辞》,原句是“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形容的是泽水相互流通滋润,彼此收益。福田引用这句话,强调如果中日两国持续交流能给周边带来滋润的话,就更好了。另一处则是引用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福田表示,中日两国要在这一基础上,相互理解和信赖,在所有问题上取得一致看法和立场是不可能的,要冷静对待和讨论分歧,拓展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而在谈到增进彼此间的理解需要加强交流的时候,福田更是恰如其分地借用了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此来形容中日之间大规模的青少年交流项目是建立相互信赖关系最好的途径之一。要构建长期稳定的中日关系,双方需要从展望50年甚至100年以后的长远角度,培养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人才。

在演讲的最后,福田还选用了一位与日本有着颇深渊源的中国名家——鲁迅的话作结,他说:“正如鲁迅在《故乡》里写的那样,‘希望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中日两国人民,积极加强多方面的交流,“一同前进、一同探索、一同开辟共同的未来。”

由于地缘的接近性,东亚不少国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他们在与中国打交道的时候,常常会引用经典名言,而这也成了演讲中闪耀着独特光彩的点缀。更重要的是,它体现出的一种尊重和亲近,往往成为构建双方友好关系的润滑剂。

卡特:“掉书袋”式露一手

美国总统访华时也有套用经典名句的喜好,正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会拽古文乎?最早的一位要从尼克松开始算起,这位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出访未建交国家的总统,在人民大会堂的欢迎宴会上应时应景地引用了毛泽东的一句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用以表达两国耽误了很多时间,到了只争朝夕,携手共进的时候了,获得了满堂喝彩。

在中美建交后,里根总统也来到中国,他在祝酒词中引用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拉近彼此的距离。而距离现在最近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访华时,也曾引经据典过,他选择的是《论语·为政》中的“温故而知新”,表示在过往的中美关系中,遇到过挫折和挑战,也存在过分歧,但是加强合作,基于相互的利益和相互的尊重,两国就一定能更加繁荣。

应该说,美国总统所做的访华功课大多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这一招并非屡试不爽。如果引用不当,难免有“掉书袋”之嫌,说不定还给东道主出难题。

最著名的例子要数美国总统卡特。卡特在任内未曾访华,在卸任后的1981年他来到北京。时值炎炎夏日,一下飞机卡特就在“中国通”的指导下,用蹩脚的汉语念了两句中国古诗:“今世褦襶(nài dài)子,触热到人家”。这可把现场接待人员难住了,由于古诗太过冷僻,着实让人无从下手。外交部只好热线寻求场外援助,把电话打到文学研究所。可当时已经是下午,所里没有多少人,辗转间电话打到了文学所主办的《文学遗产》编辑部。其中一个编辑王学泰先生学识渊博,他判断这并不是一首唐诗,随后在《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中,终于找到了这首诗的出处,摘选自晋人程晓所作的《嘲热客》,全诗是:“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今世褦襶子,触热到人家。主人闻客来,颦蹙奈此何。摇扇髀中疾,流汗正滂沱。传戒诸高明,热行宜见诃”。表达的意思是,大热天的到别人家做客,感到过意不去。此时,卡特已经不再担任美国总统,此次出访不再属于国事访问,而且来访的8月正是北京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借用此句表达自嘲、自谦的语气。可是,选择如此生僻的诗句,未免有点弄巧成拙,颇有些“掉书袋”的意味。

有研究者提出,做学问可以引用生僻语句,做演讲还是选择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句为好。梳理外国政要们引用过的名句,不难发现以孔子等“领衔主演”的先秦典籍出现的频率较高,《论语》、《道德经》、《易经》都是政要们引经据典的“富矿”,甚至有的名句还被不止一次的引用。美国总统里根曾在访华晚宴的祝酒辞中引用《易经》中的“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巧合的是多年后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来到北大做演讲,同样引用了这句话,不过他将其安到了孔夫子的名下,此事一度引起了热议,成为政要们引经据典中的小插曲。

美国总统所做的访华功课大多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这一招也并非屡试不爽。如果引用不当,难免有“掉书袋”之嫌,说不定还给东道主出个难题。

梅氏:中国文化的头号粉丝

政要们引经据典更多的是一种应景式的礼貌之举,但也不排除有些外国领导人的确是热衷于中国文化,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就是这样的代表人物。

2008年梅德韦杰夫第一次以俄罗斯总统的身份来到中国。在政要们的国事访问中,到一所高等学府做一场演讲往往成为约定俗成的“规定动作”,这其中北京大学的中选率颇高。梅德韦杰夫同样选择了北京大学作为演讲地点,他盛赞北大是一所历史悠久,对中国有着重要影响力的高等学府,并强调这里培养的人才最终将成为社会名流,就像中国的一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随后,梅德韦杰夫提出教育和文化、新知识和技术决定着人类通往未来的道路,他引用了《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梅德韦杰夫可以说是一位忠实的中国粉丝,这与他的出生地——圣彼得堡密不可分。据说受该城奠基人彼得大帝钟爱中国文化的影响,该市一直是俄罗斯“中国热”的中心。圣彼得堡大学的东方研究系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之一。

实际上在出访中国之前的2007年,时任副总理的梅德韦杰夫就曾经帮普京润色过讲话稿,在克里姆林宫顾问为普京起草的“中国年”开幕式讲稿上,梅氏亲自增添了两句话,一是《易经》里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一是“根深则叶茂”,使得讲稿更加具备中国人文精神和哲学意境,普京非常满意。

梅德韦杰夫最为推崇老子,他曾经将《道德经》推向国际论坛。2010年,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梅德韦杰夫向与会者建议,应当遵循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的教诲来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他引用了“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借这段关于得失问题的讨论,劝诫人们做到知足,把握平衡,崇尚道法自然的境界和心态的平和。俄罗斯媒体评价说,这开创了他国政要在世界性论坛中引用中国名言的先河。

猜你喜欢

引经据典政要名句
图看天下
那些你“只知其一”的千古名句
喜极而“弃”
恢宏博大 引经据典 史料丰富——高国藩先生《中国巫术通史》出版
《论语》中的名句(二)
《论语》中的名句(四)
《论语》中的名句(三)
治国理政要把握“四个全面”
我们误判了中国——西方政要智囊重构对华认知
采他山之玉,彰华美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