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一把手”群像

2013-03-01

决策 2013年6期
关键词:一把手党政知青

■本刊记者 查 英

不管是知青还是基层经历,不仅让执政者更具韧性,而从社会底层到管理高层,让他们对中国社会的认知更具深刻性,继而影响到他们的执政观念。

“当时西安唯一的中学生党员”,“‘文革’后北大经直选产生的第一位学生会主席”,“35岁出任北京市副市长”,“目前内地最年轻的省长”,当5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政坛黑马”宣传黑龙江省长陆昊时,舆论对这位最年轻的省级地方政府“一把手”热议不断。

陆昊的“被突出”,引来人们再次将目光投放到地方党政“一把手”群体上。从4月至6月,地方政府代省长经历“转正”高潮,这意味着十八大后地方领导新班子布局即将完成。若将新一届地方党委和政府“一把手”(除去港澳台)的公开简历作为一组数据来分析,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和特点?他们的群体特质和时代特征对未来社会有何影响?他们脱颖而出成为屈指可数的地方“一把手”,与他们的经历有何关联?

学历和经历

官场素有“鲁班”和“苏军”之称,而这次62名党政“一把手”籍贯统计结果与此说法略有出入。

依据公开简历的籍贯统计发现,浙江、河北和山东籍分别9人,江苏、河南和辽宁籍分别4人,湖南、湖北和天津籍分别3人,安徽、内蒙古和广西籍分别2人,黑龙江、山西、陕西、上海、新疆、西藏、四川、贵州籍各1人。而福建、广东、北京、吉林、江西、云南、青海、甘肃、重庆、海南、宁夏等地皆没有本籍官员出任地方党政“一把手”。

62名党政“一把手”中,35人为北方人,27人为南方人,比例接近4:3。9名河北籍“一把手”分布于黑龙江、天津、宁夏、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福建;9名山东籍“一把手”分布于山东、湖北、福建、江西、四川、重庆、甘肃、贵州;9名浙江籍“一把手”分布于天津、上海、重庆、浙江、湖南、广东、贵州和青海。在地理分布上,每一组省份之间大多可串联接壤。

而在直辖市中,除去北京市其余三个直辖市中皆有浙江籍。有趣的是,仅看籍贯搭班,同籍搭班的也是冀鲁浙三个籍贯:两位河北人共同治理安徽,两位山东人共同治理湖北,两位浙江人共同治理上海。

从专业和学历来看,62人当中有20人的第一学历为理工科类,占比32%,42人的第一学历为文科类或经济管理类,而理工科的20人中有一部分人在深造和进修过程中,学习方向仍为经济与管理。因此有人认为,“工程师治国”的时代渐渐远去,具备人文社科背景的领导干部群体正在崛起,而这正符合现代国家治理的趋势。

62人普遍具备研究生学历,有的还拥有博士学位,大部分属于在职期间继续深造获得。

从经历岗位来看,具备企业管理经验的有10人:河北省长张庆伟、山西省长李小鹏、黑龙江省长陆昊、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上海市长杨雄、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福建省长苏树林、重庆市长黄奇帆、甘肃省长刘伟平和青海省长郝鹏。仅地方党政“一把手”中就有10人具有企业管理经历,而“两会”以来的人事调整中,不少新任官员具有国企高管的经历,如新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就被媒体列为人事调整中“高管入仕”的代表人物,他之前担任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专家认为,国企管理层“入仕”之后,可以把企业管理的一些做法引入党政机构,改变其他官员的一些观念,尤其是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部门需要专业性的官员,从而优化领导班子结构。

知青一代

“知青”这个群体,经常被搬上电视屏幕,也一度成为人们喜爱的电影电视剧题材之一。作为打着特殊年代印记的知青群体,注定是有故事、有影响的人群。当知青一代成为地方主要执政者时,“知青”这个看似久远的社会学、历史名词以及它所涵盖的人和事、情感和精神不但依然存在于今天的中国,而且还会影响到中国的未来,这当然也包括对未来政治可能产生的影响。

在62位省级党政“一把手”中,13人有过知青插队的经历,占比21%。包括王儒林、谢伏瞻、王东明、彭清华、王珉、赵正永、娄勤俭、王三运、刘伟平、骆惠宁、郝鹏、李鸿忠和王国生。

13名知青省委书记和省长中,辽宁省委书记王珉、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和青海省委书记骆惠宁当年都是在安徽当知青,王珉和赵正永是安徽人。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从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任安徽省副省长、代省长、省长。

很多人都将知青的那段经历称为“激情燃烧的岁月”,并“无悔青春”,知青们插队时的年龄大多在十七八九岁,正当人生的花季雨季。对于曾经洒下汗水和泪水的插队地区,都被视为他们的第二故乡。当年插队的知青们经常返乡慰问,他们对地方的感情难以磨灭,不忘关心和支持第二故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知青反哺”的力量也总会有意无意地散发出光和热。

面对黄土,结伴农民。知青官员身上有着多种“精神烙印”,如更“接地气”,更吃苦耐劳、更能独立思考,更有毅力,更有胆量和魄力……插队经历让官员得以“上至厅堂,下至泥房”,对起伏跌宕的命运有了新的感悟,而“此时中国老百姓的怜恤、宽厚、朴实与善良就成了他们唯一可以仰赖与寄托的精神家园。”作家秦晓鹰曾这样写道。某种意义上,这是将“城市人”的根系重新扎入农村土地,让他们的人生观念更具“泥土”与“家园”气息,更具深厚与沉重的责任感和远大抱负。另外,在人生夹缝里自谋出路的奋争中,增长了生存的智慧和敢冒风险闯荡人生的胆魄与勇气。

秦晓鹰认为,“无论岁月如何变幻,上山下乡的插队经历在人的世界观形成阶段留下的‘知青’情结,必然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他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也就会或隐或显地影响到一系列的政策走向,甚至未来中国的社会发展。”

与知青插队经历对应的,另外49名地方党政“一把手”当中,17人做过工人、小学老师,当过兵。其中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江苏省长李学勇,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四川省长魏宏,江西省委书记强卫,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都在部队锻炼多年,罗志军在部队10年,李学勇在部队9年。而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刘慧,黑龙江省委书记王宪魁,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广东省长朱小丹,重庆市长黄奇帆,湖南省长杜家毫,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陈武,都在工厂做过工人。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当过小学老师,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也有过民办老师的经历。

社会对“60后”省部级官员寄予厚望,是因为在面临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弊病和困惑时,民众对新的政治人物以及新型治理风格的期待。

不管是知青还是基层经历,不仅让执政者更具韧性,而从社会底层到管理高层,让他们对中国社会的认知更具深刻性,继而影响到他们的执政观念。

位高权重的“年轻人”

“两会”以来调整的省级地方领导中,有一批60后成为舆论的焦点。“在未来五年,乃至十年,他们的思想、特质将影响中国的地方治理,他们的执政风格将影响一批年轻干部。五至十年后,他们中的不少人将有望进入更高领导层,影响未来中国的走向与命运。”有媒体如此评价。

人们格外关注60后,一是因为他们年富力强,是政治的未来,二是这部分人又是特定的一代,他们有着与50后相区别的时代特点。

依据公开简历统计,62名地方省级党政“一把手”中,有8位60后,占比13%,分别是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河北省长张庆伟,黑龙江省长陆昊,福建省长苏树林,贵州省长陈敏尔,青海省长郝鹏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主席努尔·白克力。

这8位60后中,只有胡春华和孙政才任职地方党委书记,并执重地。除去胡春华和孙政才,其余6位60后都是担任省长一职。依据第一学历,其中3名工科毕业,3名文科毕业。张庆伟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机设计专业,陆昊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苏树林毕业于黑龙江省大庆石油学院石油地质专业,郝鹏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系,陈敏尔毕业于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努尔·白克力毕业于新疆大学政治理论专业。

6人中,张庆伟、陆昊、苏树林、郝鹏都有过企业任职经历,他们要么担任过厂长,要么担任过总经理。而陈敏尔和努尔·白克力,在走马上任省长、自治区主席一职之前,则是“土生土长”的领导干部。陈敏尔在上任贵州省长之前一直在浙江任职,从浙江绍兴市委宣传部的一名干事,经绍兴县委书记、宁波副市长等职务,升任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在2012年1月调任贵州省副书记,2012年12月任贵州副省长、代省长,2013年1月当选贵州省长。同样,努尔·白克力从新疆大学政治系辅导员到共青团新疆大学委员会书记等职务,经乌鲁木齐市市长,一步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主席。

这批“60后”省部级高官,他们出生在“文革”前后,在改革开放年代长大,大部分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期间进入正规高等院校学习,具有完备整齐的教育经历。专家认为,他们青年时期适逢80年代的思想解放,思想更加活跃,更加开放;拥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对中国的基层比较熟悉;学习研究能力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观念的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对现代性的认同度较高。这些是他们的优势,也是新型治理风格的基础。

相对于“40后”、“50后”地方高层,有媒体评论认为,“60后在整个社会舆论监督越来越透明化、公开化的氛围中,会更注重塑造自己的公众形象,亲民与务实是他们的标签。”而社会对“60后”省部级官员寄予厚望,也因为在面临长期积累的社会问题、弊病和困惑时,民众对新的政治人物以及新型治理风格的期待。

猜你喜欢

一把手党政知青
党政联动破难题 聚焦长远抓落实
难忘知青岁月
知青伟大的一代青年
天津“一把手”黄兴国落马
党政与工会
党政与工会
“一把手”眼里的依法治国
1949~1956年党政关系的建构与嬗变
难忘的知青往事(二)
难忘的知青往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