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田水利现状和对其改进意见探析
2013-02-27王更银
王更银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战略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基础,是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无论是着眼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是减轻农民负担,都需要加强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本文陈述了当前农田水利的某些特点,概括了农田水利的性质和所处战略地位,并对其如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些粗浅的意见。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当中,然而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问题(“三农”问题)。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基础还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加强农业基础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制约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瓶颈。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项目,是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前提。
一、农田水利的现状
一是所处地位重要,需要高度重视。“无农则不稳”,“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精辟地表述出农田水利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农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作为基础设施的农田水利,投入多,见效慢,管理难,本身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多表现为间接的社会效益,在很容易被一些地方的部门或人员忽视。对农田水利的重要性,需要不断加强认识,加大投入。
二是较强的群众性,农田水利遍及全国各地,与所有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项群众性很强的事业,每年都要发动近亿劳动力从事已建成工程的清淤维护、水毁工程修复和新工程的建设。群众性、互助合作性是农田水利的重要特点之一。
三是有较强的公益性,需要政府部门牵头、扶持。农田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防旱、降渍、治碱等除害减灾功能;既可以为花卉、蔬菜、果园、养鱼等高附加值产业服务,又承担着农田耕地灌排,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
四是具有较强垄断性,需要政府加强宏观管理。按受益人口多少区分,小型农田水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向个体或少数人的微型工程,如水窖、水池、浅井等;另一类规模相对较大、具有农村公共工程性质的泵站、水库、引水渠等。受地形、水资源等条件限制,多数公共工程具有天然垄断性,不能像乡镇企业那样搞市场竞争。用水权是农民生存权的组成部分,为农民生存条件服务的公用水源和公用设施不适合让私人垄断。
二、农田水利的特点
农田水利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环境条件的基础设施;是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先决条件。农民是农田水利事业的主体,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的力量,鼓励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是发展农田水利事业的基本原则。以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尊重其公益性的特点,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三、农田水利建设的战略地位
1.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是我国基本国情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我国耕地面积从70年代后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持续减少,但灌溉面积总体上稳定增加、灌溉水平也不断提高,保证了我国农业的稳定发展。改革开放后,一方面农村体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过去在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和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等方面积累的能量得以集中释放,彻底扭转了中国粮食供给长期严重短缺的局面。
2.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是国家食物安全的保证。我国目前的农产品主要产于灌溉耕地,加快现有灌区的水利设施配套和更新改造,是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由于农业用水总量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扩大生产种植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均只能依靠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除此之外,高效的现代农业对灌溉保证率、灌溉用水量,灌水方法与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灌溉的依赖性更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必须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同步。
3.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果我国农业不能解决未来16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那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是“基础的基础”。农业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当然还取决于其自身的综合实力,而具备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才能保证大幅度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四、总结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农业基础脆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在目前农业、农村远远落后于工业、城市发展的情况下,政策利益适当向农业倾斜,有利于共同富裕和协调发展。
(编辑/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