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3-02-26叶根洋等
叶根洋 等
摘要: 我国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团队建设时间不长,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工作体会,根据高职服装专业的特点,提出了完善教学团队建设管理体制、培养优秀的教学团队负责人、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团队、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等四个方面的建议。
Abstract: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constructed teaching team of dress designing in a short time, and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The author unifies the work experience, according to the dress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 and proposes to perfect the teaching team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ystem, raise outstanding teaching team in charge, set up teaching team with "integration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and set up "professional and part-time union" teaching team.
关键词: 服装;教学团队;建设
Key words: clothing;teaching team;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3-0271-02
0 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表彰一批在高职教育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在这几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笔者结合高职服装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工作体会,就如何促进高职服装教学团队发展问题做一探讨,希冀为促进高职服装专业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建立高水平的教学团队提供参考。
1 高职服装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建设高水平的、优秀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是衡量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各高校对教学团队建设都非常重视。由于高职院校成立时间短,科研氛围不浓,客观限制条件也较多,目前高职服装教学团队仍处于初级阶段,距本科院校优秀教学团队的差距还比较大,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思想认识没有完全到位 团队作用在很多企业和高校都有着很好的体现,但在一些高职院校,对团队建设认识不足,存在应付的现象。有些团队教师之间平时很少进行教学、教改、科研等方面的交流,只是在申报项目时,才临时组成一个团队,这种团队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
1.2 师资结构不够科学 服装专业进入我国的高等教育时间不长,上世纪八十年代才进行服装本科教育,高职服装教育在很多省都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的。基于这种现状,高职服装专业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很少。现在的高职院校服装设计专业教授近乎没有,副教授也有一部分是其他专业“改行”的,甚至有的直接从事服装专业教学,进行其它专业职称评审。故而出现了部分高职院校服装专业没有完全符合条件的专业带头人,该岗位空缺、有待培养的现象。目前很多高职服装教学团队缺乏学术领袖,教师梯次不明显,存在人员堆砌现象,师资结构不够科学。
1.3 团队建设存在盲目性 各院校改革力度步调不一,有些还只是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专业教学团队,根本没有实质性的建设;有些虽有建设,但力度不够,建设思路和方式还在摸索,团队建设存在盲目性。
1.4 职业教育特点不明显 很多高职服装教学团队是参照本科院校的模式建立的,实践性、动手性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没有完全体现出来。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制约服装高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1.5 团队构成不够科学 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集艺术与工程的综合学科,也是纺织行业的一个边缘学科。很多高职院校服装教学团队组成没有完全考虑到这些因素,团队组成人员研究方向性不强,团队构成不够科学。
2 高职服装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几点建议
2.1 完善教学团队建设管理体制 教学团队不是一个临时性的课题组,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教学、科研队伍,因此,它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才能保证教学团队的运行和健康发展。
2.1.1 学校建立健全教学团队建设规章制度 搞好教学团队建设,首先学校要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学校要规范引导教学团队建设,对教学团队实施动态管理和竞争淘汰机制,建立教学团队量化考核、优秀教学团队评审制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的积极性。就专业教学团队来讲,师资是重点,学校要出台教师外出学习制度,根据专业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有针对性的派教师外出学习,创造条件改善师资结构。青年教师培养方面,学校要采取导师制,做好老中青传帮带工作,建立团队青年教师培养制度,促进团队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保证团队教学水平和教学创新,使团队和谐、高效的开展工作,实现团队建设目标。
2.1.2 实现教学团队建设常态化 很多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包括部分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在建设中忽冷忽热,检查验收时抓得紧,平时较为松懈,计划性不强。教学团队建设中,明确责任人,资金按时到位,完善督查机制,不做无谓的行政干预,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就能实现常态化。很多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资金紧张,工作推进缓慢。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高职院校资金较本科院校要紧张许多,二是学校领导思想认识高度不够,对教学团队建设资金支持力度不足。教学团队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立竿见影,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很多学校更喜欢做一些见效快的工作。资金保证方面需要相关领导进一步提高认识,也需要上级部门督查得力,这是实现教学团队建设常态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2.1.3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高职服装设计教学团队建设依托服装工程、服装设计、服装表演三个专业方向,由服装设计学、服装结构设计、服装材料学、服装表演、服装生产管理、服装市场营销等课程做支撑,共同构成了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平台。如何高效、协调地共享各专业方向、课程资源。实践中,由学校统一协调,建立资源共享制度,实现团队资源整合,为团队教学、科研的持续进步提供保障。
2.2 培养优秀的教学团队负责人 教学团队负责人是团队的“领头羊”,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人才,是专业教学团对的中坚力量,对专业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服装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在高职院校中,专业出身、经验丰富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非常少,这就需要学校认真在现有优秀中、青年专业教师中挑选重点培养对象,在外出学习、进修、科研、技能比赛、企业锻炼、职称晋级等方面大力支持,力争在3-5年内培养出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名师,锻造出合格的团队领袖。有了出色的团队负责人,明确职责、规范制度,高职院校服装设计教学团队就会逐步向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靠拢,就能按照教育部的的要求,培养出优秀的高职毕业生。
2.3 组建“工学结合”的教学团队 “工学结合”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教育部提倡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离开生产实际,教学质量就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在团队建设中,要有意识的吸纳与企业接触密切、生产经验丰富的教师参加,如果没有合适的教师,还需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连续进行不少于半年的生产实习,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在教学计划修订时,要根据“工学结合”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程安排。
2.4 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应用型、技能型实用人才,要求能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服务。要求学生了解企业生产一线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教师必须精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同时有企业的技术人员亲自参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明确将“培养和引进高素质‘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请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作为建设的具体任务之一。高水平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既是当前高职教育人才质量的保证,又是高职发展的必然要求。实践中,我们要切实认识到企业实践的重要性,把服装设计、制板、工艺师等技术人员加入到教学团队中来,努力实现理论教学企业生产“零距离”。引进企业兼职教师只要思想上足够重视,操作起来难度不大。工作中我们的难点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缺乏一方面是教师锻炼实践条件限制,一方面是“双师素质”教师认定较难,很多省份没有畅通的认定渠道。许多院校都自己想办法解决“双师素质”教师问题。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自2004年起,出台政策,鼓励专业教师利用暑假进行“暑期实践锻炼”。对于在专业对口企业累计实践锻炼九个月以上的教师,由学院人事处认定为“双师素质”教师。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暑期实践锻炼”,学院每年都会评选出“暑期实践锻炼”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并有一定的物质奖励。每年暑假结束后,各系部都会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经过几年的实践,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暑期实践锻炼”制度已经完善,成效明显,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缺乏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建设一支综合素质高、技术水平强、运转和谐的教学团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紧扣职业教育主题,强化实践,紧密联系企业,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桂华.高素质教学团队特质及其培育[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7,(3):44-46.
[2]伍佰洲.加强学术团队建设,促进学科持续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2004,29,(4):41.
[3]地方高校创建教学团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