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方位了解中国机器人大赛
——专访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名誉主席孙增圻教授

2013-02-24梁文莉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13年6期
关键词:竞赛队伍大赛

本刊记者 梁文莉

全方位了解中国机器人大赛
——专访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名誉主席孙增圻教授

本刊记者 梁文莉

10月18-19日,安徽建筑大学迎来了注定难忘的日子: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4000多名爱好机器人的同学们,带着他们自己设计的机器人,前来参加2013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以下简称机器人大赛)。

这是一场盛会,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戴汝为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南大学蔡自兴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名誉主席孙增圻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科技大学王煦法教授、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原魁研究员、陈小平教授、佟国锋教授、陈万米教授、谢广明教授、副主任兼秘书长李实博士等等专家的出席,给整个大会增加了强大的技术气场。在紧张的比赛期间,本刊记者对大赛主办方----自动化学会机器人竞赛工作委员会名誉主席孙增圻教授进行了专访。

1.本刊记者:孙教授,您好!今年机器人大赛盛况空前,较往年的参赛队伍多了许多,请您说说此次机器人大赛同往年相比有哪些变化?

孙教授:机器人大赛是我国最具影响力、最具权威性的机器人技术大赛,每年举办一届,已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鄂尔多斯、兰州等地成功举办。今年的机器人大赛有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在内200多所学校参加,参赛队伍有2400多支,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比赛。参赛项目种类繁多,除足球机器人外,还设有水中机器人、舞蹈机器人、机器人武术擂台赛、机器人旅游等11个大项,涵盖救援机器人自主运行挑战赛、水中机器人全局视角愤怒小鱼、双足竞步机器人、机器人超市购物等112个小项。

2.本刊记者:中国机器人大赛有哪些特点?

孙教授:第一,比赛规模不断扩大:从1999年第一届RoboCup比赛的两支参赛队伍,到今年的2400多支队伍,参赛人数上着实壮大了很多,这也充分显示了机器人大赛的勃勃生机以及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程度。

第二,比赛项目不断完善:从最初仅有的仿真组,到今年的11个大项,112个小项目比赛,项目大幅度增多。项目设置由少到多的变化既可以给更多层次的参赛选手提供比赛机会,又可以从多角度推动各个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

第三,比赛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在机器人大赛的同期,组委会举办相关论坛,旨在为参赛选手及专家提供一个交流经验、互相学习的平台,并为机器人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机器人在娱乐、教育、服务等各领域的应用起到推动作用。因此,我们每届比赛都会吸引科研人员、学生和企业界人士的共同参与,机器人大赛的影响力也相应得到提高。

第四,推动技术进步:机器人大赛对机器人技术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这在机器人足球系列比赛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比如,机器人足球比赛对机器人的视觉功能要求非常高,只有机器人装备的显卡性能越好,机器人的识别速度就越快,运动速度也就越快,这样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这就极大地促进了视觉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大赛实际上是高技术的对抗赛,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信息与自动化领域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发展的水平。机器人大赛使高校学生能够利用各种技术,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从而又反过来促进各个领域的发展,这也正是开展机器人大赛的目的,同时也是机器人大赛的魅力所在。

第五,促进学校教育:机器人足球系列比赛以推动技术进步为主要着眼点,而其他综合性的比赛则更加侧重于教育意义。高校的学生除了学到了机器人相关知识之外,还能够在自尊心、沟通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提高,而这也正是机器人竞赛所要实现的目标之一。

3.本刊记者:今年的大赛在规则和项目上有何调整?

孙教授:规则基本没有变化。每场比赛都是抽签决定分组,采用积分制,然后完成一系列的比赛。

项目有一些改动,比如这次比赛取消了空中机器人项目,原因有两点,一是空中机器人项目对周围环境的要求比较高,在空中飞行,天气、风向等等客观因素都得考虑,这给大赛带来很大的限制;二是参加这个项目比赛的队伍比较少,每年只有三四支队伍,综合考虑下,我们决定取消。

有减也有增。这次增加了篮球机器人项目、机器人设计创新项目等等。篮球机器人包括仿真篮球机器人项目、自主传球以及自主投篮项目,这个项目也运用到了视觉、定位等一些更新的技术,这对于高校学生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4.本刊记者:今年比赛队伍的构成是怎样的?

孙教授:主要以大学为主,中学也有一些,但是较少。相对而言,不论是在知识层面上还是动手创新能力上,大学生的水平还是高一些。

自主投篮机器人

机器人大赛和其他比赛不同,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竞争,每所高校所掌握的机器人技术不同,有的侧重机械机构,有的侧重视觉定位,有的侧重软件设计等等,各有特色和长处,因此参赛队员和学校能够相互借鉴和学习,使得自己和团队在技术上有很大的突破和提高。

5.本刊记者:这次大赛中有哪些新的技术应用在比赛机器人身上?

孙教授:每一个团队都为自己的项目投入了很大精力,每一次比赛都有很多新的技术出现,包括机器人视觉、导航、定位技术等等,这一届比赛也不例外。另外,有一些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从灵活性、实用性、简洁性等方面看,比以前都有很大的突破,值得表扬和借鉴。

6.本刊记者:您对此次比赛的参赛队伍有何期望和建议?

孙教授:我希望高校学生能够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技术含量,掌握关键技术,能够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具有先进水平的机器人;也希望大赛能够更广泛地普及,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来参与。

7.本刊记者:您对机器人大赛以后的发展方向有何想法?

孙教授:这次比赛的规模比往年大许多,给组委会的组织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加之参赛队伍众多,选手的水平参差不齐,也影响正常比赛的时间和质量。我希望以后在机器人大赛之前先举办预赛,筛选一部分队伍出来,然后再进行大赛,这样整个大赛的质量和水平也能够提高。因此,未来组委会的努力方向是控制规模,使得最终参赛队伍的数目适中,水平较高,这样才能体现出机器人大赛应有的水平和价值。

8.本刊记者: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采访。谢谢!

孙教授:谢谢。

大学组自创双足人形机器人进行舞蹈比赛

救援机器人

猜你喜欢

竞赛队伍大赛
插秧大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