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浩 青春作伴赴新任
2013-02-21刘之昆
刘之昆
2012年7月,时任共青团湖北省委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的江浩,被上级组织部门调任为湖北省工商联副主席,正式“转岗”,告别了他为之奋斗了15个春秋的共青团事业。
正是七月流火的季节,有着“火炉”之称的江城武汉酷热难当,然而江浩心里的热度远胜过外面的骄阳。尽管在团省委换届之年早已有了转岗的心理准备,可真到了“宣布”的时候,万千复杂的情怀一古脑儿全都涌集心头,竟一时无法排遣。
毕竟,他美好的青春激情和灿烂年华,都在这熟悉的办公桌前留下了太多鲜明的印记……
团省委机关的“多面手”
相对而言,江浩在共青团工作中不仅工作年限较长,且是经多个岗位历练,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起来的。
1992年,江浩从四川大学档案系毕业后,分配回湖北随州市档案局工作。专业上对口,又是在自己的家乡,那时的江浩如鱼得水,工作得快乐而悠闲。然而几年后,湖北省直机关首批公务员招考,让他有此机缘“中榜”,到共青团湖北省委工作。他就此进入了团的工作系统,开始了为共青团事业孜孜奋斗的难忘之旅。
初到团省委,江浩分到统战部,从一名普通科员干起。在团的组织序列中,统战部的工作特殊而重要,肩负着把全省各族各界青年俊才团结在一起,开展工作,并引领他们在各条战线建功立业的使命。使命固然宏大,但工作起来却很不容易,团省委不是行政职能部门,既少经费,也无实权,开展工作除了靠高举着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大旗,基本就得靠团干部自身的素质、能力和魅力说话了。
与过去从事的相对封闭、疏离社会实际生活的档案工作比,江浩的角色转换近于脱胎换骨,重新来过。他给自己暗暗设定了目标:尽快成为成熟的团干部,永远坚持事业第一、工作第一。为此,他把自己实实在在变成一块“海绵”,置身团省委机关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随地广泛“吮吸”别人的一切长处;晚上在宿舍里挑灯夜读,学习团史、团情及相关理论,不间断充实大脑;无论大事小情,他总是冲到第一线,把许多难活、重活主动揽入自己手中,以此来挑战磨砺自己;而与此同时,为适应团干部必须与广大青年善交朋友的工作要求,江浩还努力强迫自己改变某些与生俱来的“天性”,不长时间,人们就发现他好像变了个人——过去他好静不好动,如今则变得风风火火了;过去他话语不太多,而如今呢,他大会小会抢着发言,外出调研或办事,他与人一聊就不可开交,并很快能跟人成为朋友……
是金子在哪里都能放光。在团省委的工作历练,江浩在统战部任职时间最长,从科员到副科长、科长,直到提拔为副部长,他把全省的青年工作做得得心应手,让湖北省的青联组织成为共青团湖北省委旗下一支重要力量,并在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受到青联委员的一致好评。
也正由于江浩平时注重理论学习,具有较强的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较为突出,在团省委工作的后期,江浩调任办公室工作,先后任副主任、主任,还兼任实业中心主任。办公室是团省委的神经中枢,江浩由此又摇身变为一个“管家”角色。事无巨细,上传下达,对内对外,左右协调,综合情况,起草数不尽的各类文稿等等,这些既琐碎又复杂的事务性工作,时时处处都在考验着他的综合协调能力和目标责任管理能力。江浩不负重托,依然出色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办公室的各项工作开展得井然有序。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长期以来坚持信息调研、勤动脑勤动笔的特长在此得到更大的发挥,几年间,由他主持起草各类文稿和编印《青年工作纵横》杂志、《团的情况》、《青年动态》、《湖北方志·共青团卷》等逾百万字。
2010年,江浩被提拔为副厅级,任团省委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分管纪检、机关党委、研究室,并兼任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对于江浩来说,这又是一次新的职务考验,通过扎实有效的基础工作,共青团湖北省委捧回了省级文明单位、全省党建先进单位、目标责任制考评优胜单位等沉甸甸的荣誉。以纪检组长的身份兼任全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理事长,所透出的信息首先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他是个可以信赖的为官清廉的人,时值社会上对各种慈善或基金组织广有非议,选江浩来出任理事长当然就是对江浩的极大信任。但江浩认为,组织信任是一回事,工作干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如果只是为了保证基金会“不出事”,那他完全没必要任这个新职。就像每次履新一样,江浩照样以风风火火的热情和干劲,明确提出了湖北希望工程专业化、品牌化、社会化的发展思路,一身正气冲到募集资金第一线,想方设法全力推动全省青少年公益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一举开创了湖北希望工程发展的新局面,使得全省希望工程的基金规模、援建希望小学数量和资助贫困学生人数均创历史新高,2011年筹资5600万元,跃居全团第二位,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也成为全省唯一一家“5A级”基金会。
15载团情如火的春秋,江浩在完成一个个职务的拼搏奋斗中,也留下一串串个人成长进步的坚实脚印,他曾先后获得过“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全省党委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全团调研一等奖、全国希望工程影响力奖、“2012湖北十大政务微博个人”等一系列荣誉;连年被评为共青团湖北省委先进工作者(标兵);2008年还当选为共青团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履新省工商联
从面向广大团员青年,转而主要与各行各业的非公经济人士打交道;从主要以举旗帜、办活动、建队伍、扬风气的群众工作方式,转而进入到经济运行的大环境中直面具体经济活动,转岗后的江浩再次经历了一次全面转换角色的自我挑战,并再次在不长的时间里熟悉了分管的工作,继而很快就有了一番作为。对此,江浩坦言,这完全得益于他在团省委工作时的历练。
爱学习,善分析,通过广泛调研来把握工作态势,是江浩多年养成的作风。正是有这种好作风,江浩才得以转岗后能“一步到位”。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尽管面临诸多严峻挑战,同时也孕育着发展的积极因素。虽然全球经济复苏进程还很曲折,但市场环境总体趋好,出现了积极变化。从国内看,在全国经济增长有所放缓、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大背景下,国家相继出台了“非公经济36条”、“中小企业29条”、“民间投资36条”、“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政策效应在今后一段时间将得到充分释放。从省内来看,湖北已跨入中等收入门槛,进入实现全面小康并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未来十年是湖北发展的“黄金十年”,省委做出了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的战略部署,特别强调要突破性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商机无限;建设“五个湖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如今,记者听着江浩对非公经济形势的侃侃而谈,根本觉不出他是个任职工商联不过刚半年的“新手”。
带着多年团干部身上那种可贵的青春朝气,担任省工商联副主席后的江浩锐意开拓,创新进取,通过已经开展和正在开展的一系列工作项目,给工商联的工作开启了一股清新之风。
其一是深入推行“进万家民企、促跨越发展”活动。
活动以“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改进服务兴办实事,加强党建强基固本,科学分析谋划发展”为主要内容,动员工商联干部大规模走进基层,大范围走访企业,大样本调查研究,大力度提供服务,带动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营造湖北民营经济稳神竞进、跨越发展的大气场,取得了阶段性成效。通过活动各级党委统战部、工商联干部切实沉到基层,身下心入,与民营企业结对子、交朋友、送服务,按照“实现一次面对面结对、办一件实事好事、写一篇调研报告、发一至三次书信(微博)联系和宣传”的“四个一”要求,拉近了距离,密切了联系,增进了感情,真正做到了联系广、工作深、服务实。
其二是大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努力当好政府助手,办好“服务台”,当好“服务员”。面对企业融资难题,省工商联先后与省农业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武汉分行、湖北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机制,促进信贷融资;集中广大会员和工商联专家委员会的智慧和力量,服务与促进重大民营经济项目建设,先后服务与促进会员企业建设中国家具CBD、襄阳光彩产业园、荆门楚商国际产业园、汉川生态文化旅游城、回归工程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服务与促进会员企业开发生产智能电梯、枭龙汽车等一批有影响的自主品牌。组织开展百强民营企业、最佳成长型民营企业和具有带动力民营龙头企业推选活动,与湖北日报等单位开展“十大经济风云人物”评选活动,激励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发展。
其三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坚持把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工商联工作的生命线。2011年,湖北商人正式定名楚商,为此,湖北省人民政府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将楚商之名昭告天下”。2012年,通过在《湖北日报》开设《天下楚商》专栏、制作《天下楚商》专题片、加大理论研究力度,总结提炼敢为人先、开放兼容、重信重义、自强不息的楚商精神,不断丰富、提升楚商精神的内涵。加大楚商精神的宣传力度,使之成为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动力……
一个更加宽广的人生舞台展现在江浩面前,曾经的“转岗团干”江浩,也正以不老的青春情怀,高远的事业追求,活跃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并正在踏踏实实创造着新的更大的业绩!
责任编辑 李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