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系基层写党史 开发资源谋发展

2013-02-20栗金凤

党史文汇 2013年2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老区党史

栗金凤

2012年9月12日至19日,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副局长薛庆超一行七人在山西省黎城县开展“进基层、增感情、炼作风、长才干”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我带领省委党史办的两位年轻同志专程赶赴当地,和他们一起,在该县进行了近一周的调研活动。

在黎城县霞庄村,我们与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仅专注于探访和调查黎城县域内的革命遗迹,而且还在村里积极走访和了解村情民意,使我在党史研究工作和周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收获了一些认识和体会。

要带着感情开展党史研究工作

黎城县位于长治市东北部,东临河北涉县,南接平顺、潞城,西连襄垣、武乡,北界左权,与河南林州为邻,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县境面积1101平方公里,总人口15.7万。抗战时期,这个当时不足9万人的小县,组建了近千人的牺盟游击队(后改编为县干队)、独立营、独立团,后来更发展成为太行军区的主力团。在解放战争中,这支英雄的部队转战11省,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赫赫战功。

霞庄村隶属黎城县,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师部、晋冀豫省委以及所属机关都在这里驻扎过。1938年初春,一二九师师部迁至霞庄。刘伯承、邓小平、李达、蔡树藩、宋任穷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里留下了革命足迹。1939年春,八路军总部进驻霞庄。1940年2月,晋冀豫省委以及所属省委党校、新华书店、“先锋剧团”、抗日文化接待站也先后进驻霞庄。1940年春天,中共中央北方局为总结抗日反顽斗争经验教训,制定巩固和建设根据地的方针,在晋冀豫省委驻地霞庄召开北方局高级干部会议。会址旧址在村东南角的五龙庙。

在调研中,我们不仅了解到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革命历史,而且在村干部指引下走访困难群众,发放慰问金和生活用品;积极帮助五保户和孤寡老人收秋、掰玉米棒;参观村办企业面粉加工厂、养猪场,询问其效益和发展状况等等。通过与基层群众的亲密接触,与村民一起吃住、劳动,谈论家长里短,倾听民情民愿,我对党史工作的开展有了新的感悟。党史工作是需要专心研究的,但如果脱离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写不出好的党史著作的。胡乔木同志曾经说过:写党史要表现我们的满腔热情,革命经验是革命先烈用大量鲜血换来的,不能用平淡无奇的笔法,采取无动于衷的态度来写,要恰当地进行评论,笔端要常带着感情。我认为这种感情应该来自于深入基层,来自于深入革命老区,来自于和老百姓的情感。只要紧密联系群众,经常下基层,了解民意,不仅能增强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还激励着我们常怀亲民之心,带着感情去开展党史研究工作。这样,我们的笔端才能有“感情”,也才能写出生动的、客观公允的、符合历史史实的、有血有肉的党史著作。

要重视基层群众对革命遗址的保护

在调研中,我们参观了位于霞庄村的一二九师师部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委旧居,八路军总部朱德总司令旧居,彭德怀副司令员、左权副总参谋长旧居等革命遗址。在具体村民家的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村民家中依旧保存有当时八路军使用过的军用发报耳机、借粮收据、石磨等实物,他们把这些物品视作那段革命历史的见证。村民们还热情而自豪地向我们介绍了当年那些老一辈革命家和八路军战士在他们记忆中的点点滴滴。

在黎城县人大副主任孙广兴的陪同下,在漳河岸边的赵店村,调研组探访到一个写有“日军永久驻兵”标语的佛庙门洞,每个字体大小约有50厘米×60厘米,这是日军侵华罪行的又一力证;在上遥村北,调研组参观了“伯承桥”,该桥修建于1943年是当地群众为了感谢刘伯承而建的,全长20米,宽3.54米,桥身中间有清晰可见的“伯承桥”三个字,桥体保存完整,尚可通行,这是当年军民情深的见证;在漳南、漳北两渠前,孙主任介绍了这两道渠是在1942年建成的,当时晋冀豫边区政府和太行区党委先后拨款148万元(旧币),小米26.4万斤,用以工代赈的方式,组织河北难民和驻地八路军战士,历时四个月,修成了长约47里的水渠。在修建过程中,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副主席薄一波、戎伍胜,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等领导人亲赴现场指导视察。

过去我常常在想:红色革命历史和遗迹对老区人民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次黎城调研,给了我一个真切的答案。战争年代,从革命老区走出了无数的人民子弟兵、民兵和支前人员,他们无私地奉献着人力、物力、财力,甚至生命,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重要的群众基础和后方保证。和平年代,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得到飞速发展,城市的发展更为超前,这些革命老区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发展滞后。曾经为战争流血牺牲的老区人民,在当今社会却很难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优质生活。在调研中,通过实地走访这些淳朴的老区人民,我发现他们没有丝毫的怨言和不满,反而更加珍惜八路军留下的历史遗迹。基层人民对革命遗址和红色资源的保护,使我深受感动。我顿时豁然开朗,他们的这种保护和爱惜其实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革命传统的体现,正是有这样一份朴素情感的存在,才不会有任何埋怨,因为他们在战争的洗礼中已经养成了先人后己、不卑不亢、执着顽强的革命精神。

党史部门要重视基层群众对革命遗址的自觉保护,因为这才是革命历史得以记录、革命精神得以传承的民心基础。

国家和政府应加强红色资源的开发

调研组一行登上广志山,探访了隐匿在山林深处的八路军总后方第三医院旧址,以及旧址旁边的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塔修建于1979年,是彭德怀夫人浦安修费心筹款修建的,用以纪念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在此抗击日军的英勇事迹。据当地亲历者讲述,1941年,日军第三十六师团1千余人进剿广志山,总后方医院安全转移,总部特务团40余名战士牺牲,其中还有两名女战士,战壕中尸体相连,有躺着的、坐着的、趴着的,惨不忍睹。我们一一在烈士纪念碑前献上鲜花,深深默哀,像那些逝去的革命英雄致敬。

之后,我们来到抗战中最为著名的黄崖洞兵工厂遗址保护区,这里位于太行山脉的北端,曾是华北敌后最大的兵工基地。震惊中外的黄崖洞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这场战争以敌我伤亡6:1的辉煌战绩,开创了中日作战史上前所未有的“纪录”。1942年9月,为纪念在保卫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在水窑山中修建了一座烈士公墓并建起一座7米高的纪念碑,碑文上刻着43位烈士的英名和原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欧致富撰写的碑文。1971年又修建了“黄崖洞保卫战殉国烈士纪念塔”。现在这里已经开始了以黄崖洞兵工厂为中心的红色旅游开发工程,在调研中,我们正巧碰上工人正在紧张作业,加紧施工,相信这一片集自然风光与革命传统于一体的风景名胜一定会焕发新的光彩和重现曾经的辉煌。与黄崖洞紧连着的板山不仅以奇峰异石著称,而且也是具有光荣历史的革命圣地。1941年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在这里修筑了明堡、暗堡、投弹所、观察所等总计72处战斗工事,还有团指挥所、交通壕等革命旧址,遍及板山的大小山峰。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革命遗址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如黄崖洞景区,早在1985年省、地、县三级政府就对黄崖洞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修复了兵工厂厂房,新建了牌楼、纪念塔、展览馆、镇倭塔及一些风景建筑。现在又有开发商投资建设,预计建成规模较为庞大的旅游风景区;广志山、板山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却相对要弱一些,周边也没有相关配套措施,而这些地方无论是从红色历史资源,还是自然风光上都不亚于黄崖洞。我认为,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要积极行动起来,要在大力宣传当地红色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寻找资金保护旧址,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旅游教育。在国家层面来说,要加大推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示范基地挂牌建设,加大红色旅游资源投资,加强老区政策优惠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快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13年1月5日,习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他还特别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我认为,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革命历程就是培养当前干部树立远大共产主义理想的一条有效途径。故而建立和重视发展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示范基地,对于培养和造就共产党员的远大理想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我深信,革命老区黎城的红色旅游开发一定会更进一步,逐渐形成以红色资源为优势的相关旅游产业链,必然会有效地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作者为山西省委党史办副主任)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老区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老区在努力奔跑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坚决打赢打好老区脱贫攻坚战
老区也需要一个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