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原大学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3-02-20孔力

党史文汇 2013年2期
关键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宝丰县宝丰

孔力

地处豫西伏牛山下的宝丰县肖旗乡大白庄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师生心中的圣地。1948年5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部进驻宝丰后,在大白庄创办了中原大学。1949年,中原大学迁往武汉办学,成为今天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至今,该校仍有许多师生陆续前往大白庄村寻根。

大学诞生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转战中原大地,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的序幕。1948年春,刘伯承、邓小平率主力挺进豫西。5月26日,中共中央中原局和解放军中原军区的领导机关移驻宝丰县北张庄村。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李达等住在北张庄,此后近半年的时间,北张庄成为当时中原局及中原解放区的“首府”。

随着解放战争的接连胜利,邓小平指示中原局尽快组织人力、财力,筹建各种类型的干部学校,招收中原各地优秀的知识青年入校,经过短期培训和学习,再到实践中去锻炼,以解决干部不足的问题。

1948年6月29日,河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历史系主任嵇文甫教授、经济系主任王毅斋教授、罗绳武教授、李俊甫等79人率先抵达宝丰县。7月9日,287名青年学生同解放军一起撤离开封,奔向豫西解放区。

经中共中央批准,7月10日,中原大学筹备委员会成立,陈毅兼主任,校部设在宝丰县肖旗乡大白庄村的一座关帝庙内。创办伊始的中原大学是以学习政治理论、改造思想、树立革命人生观为主旨的短期训练班性质的干部学校,是一所新型的革命大学。

那时,陈毅等首长经常给学员们讲课。7月15日,陈毅给学员作报告,主题是学员来解放区的学习与工作问题。听完报告后,学员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讨论。中午,陈毅还和大家一起边吃饭边说笑,大家倍感亲切。

7月29日,晋察冀南下干部郭步云、安愚等13人来校任教。校部正式成立了教务、注册、秘书、总务四科。学员分成三个大队,每队设队长一人,辅导员两人,辅导助理一人。

1948年8月1日,在宝丰县商酒务镇张家庄村,中原局、中原军区召开庆祝“八一”建军节纪念大会,会上,中原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宣布中原大学正式成立,第一任校长是范文澜,副校长是潘梓年。

艰苦办学

1948年8月7日,正式成立后的中原大学开始上课。从开封来的287名学生成为该校的第一批学员。

中原大学成立初期,学制为四到六个月,学校开设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史纲》《现代中国革命运动史》《新民主主义的基本政策》《青年修养》等课程。没有课本,教授就按自己编的教材讲课,学生边听边记。学员们学习条件很差,没教室没课桌,都在打麦场上听课。

8月25日,中共中央从华东抽调73名干部到校担任教职员。8月26日,中原大学新闻系成立,校址设在解庄。

9月1日,中原大学筹备处主任陈毅,副主任刘子久、嵇文甫、王毅斋签发了《中原大学招生广告》,主要内容有:办学宗旨为培养中原解放区各项建设人才;学校设预科和本科;预科生学习社会进化史、群众工作等;本科设行政、财经、教育、文艺、新闻、医疗六个系,修业期限为四个月至一年;被录取学生的膳宿由学校供应,学习期满考试合格者,学校负责介绍工作,凡不愿学校介绍工作者,允许自谋职业。

9月,中原大学招生组分别到洛阳、许昌、唐河、内乡、鄢陵、叶县、禹县招生。由于当时解放区的形势还不稳定,一些青年学生顾虑重重,一些顽固分子也暗中破坏,招生工作举步维艰。直至10月招到482名学员。后来,郑州、开封相继解放后报名人数猛增,11月招进新生1414名,合计1896名。

1948年9月5日,中原大学校部由大白庄迁移至宝丰县城内东大街文庙。文庙坐落在东大街县一中院内,它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了是中原大学旧址外,还是中共党史上著名的“宝丰会议”旧址。

湖北省文联《湖北画报》编辑部原主任编辑林焰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中原大学对学员的生活很照顾,全体学员享受供给制干部待遇,每月发200元中州币津贴费(折合银元一元)。每人还发有军被、军服、生活日用品、学习用品等。

学校演变

1948年10月,开封二次解放后,中原局决定中原大学搬迁到地处开封的河南大学校园内办学。因为这时的河南大学已是一座空校园,原先的师生在抗日战争中已南迁苏州,尚未回校。

11月18日,中原大学研究班20名学员毕业,11月27日第一、二大队169名学员毕业。这189名第一批毕业生中被分配到中原、华北解放区各机关的有45名,转入中原大学新闻系继续学习的有73名,留校工作的有71名。

11月底到12月初,迁到开封的中原大学师生便借河南大学暂时空着的校舍,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和学习生活。

早在1948年8月,中原局责成豫西行署在宝丰县城南杨庄创建豫西行政干部学校。当时村中杨姓大地主逃跑后留下100多间瓦房,经简单修葺,就成了一所规模可观的校舍。豫西行署主任李一清、高芸生先后兼任校长。学生主要来自豫西各县。共招生四期,录取1500多人,先后续编为14个班。最初毕业的500名学员中,除研究班的多数学员留校外,其余普通班学员大都被分配到豫西各地工作,另有300多名学员随大军渡江南下赴新区工作。1949年5月,豫西行政干校迁至开封,再迁郑州,后改为河南省行政学院(现为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1949年5月,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重组河南大学。6月,中原大学医学院、教育系师训班计500余名学生、河南行政学院400余名学生转为重组后的河南大学学生。

武汉解放前夕,中原大学派出部分干部随军南下,参加武汉市的文教接管工作,并为中原大学迁往武汉作准备。8月12日,中原大学1200余名师生及所属校产全部迁至武汉。

1951年8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决定,中原大学教育学院并入华中大学(今华中师范大学)。

1953年4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主体,荟萃中南地区六省多所高等学校的财经、政法系科,分别成立了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三个月后,中原大学撤销。从1948年7月成立到1953年7月撤销的五年间,共为国家培养出1.4万余名干部。中南财经学院后来演变为中南财经大学。

2000年5月,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成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徽中的“1948”和“中国武汉”,寓意为学校最初的建校时间和现在的学校所在地。

寻根之旅

2008年10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了隆重的建校60周年庆祝活动。

在此之前,2006年8月8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党委书记罗家宾同该校师生一行10人来宝丰寻根。在座谈会上,罗家宾还为此次“寻根之旅”题词:“宝丰是中华革命之圣地,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之发祥地,是创新发展人才培养之风水宝地。”

2008年7月8日上午,为庆祝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校60周年,校党委副书记刘可风带领几十名师生再次来到宝丰大白庄。触摸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他们感慨万千。当师生们听说关帝庙墙壁上的一块斑斑驳驳的黑板是当年中原大学的第一块黑板时,纷纷驻足拍照。

中原大学在宝丰办学虽然只有短暂的四个多月,但是这里镌刻下了一群年轻人的青春和理想。当初的第一批学员大部分已经逝去,谈起往事,健在的老人仍激动不已。

据江西汽车制造厂教育科原科长张长民回忆,那时学习条件很简陋,没有教室,每个学员就坐一个小马扎,在大白庄外树林的空地上听课、记笔记,两条腿就是桌子。下课回到借住老乡的房子里继续学习,经常在小油灯下学到深夜。

中南财经大学函授处原处长、副研究员黄洪回忆,中原大学当时的条件是很简陋,生活也很艰苦,但整个校园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大家学习热情高涨,生活情趣盎然。每天早晨,村头、街心、小河旁总会扬起他们的歌声。吃饭时,睡觉前,到处可以听到他们的谈笑声。

(责编 雷蕾)

猜你喜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宝丰县宝丰
宝丰酒的1989
宝丰县
高校互派教师开课
Research on the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Funds for Supporting Agri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nergy
一群土专家的“集结”——宝丰村的“技术员”也能治好农业“杂症”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Sex: Review of Sex, Covert Prestige and Linguistic Change in the Urban British English of Norwich
An investigation of teachers’ perceptions and practices of CLT with regard to learners’ inter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classrooms
宝丰县获“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称号
宝丰县商酒务镇北张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