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锌源对鲫鱼生长、血液指标及骨锌含量的影响

2013-02-20王赏初朱年华肖俊武周泽辉

饲料工业 2013年18期
关键词:氯化锌碱式硫酸锌

■王赏初 朱年华 肖俊武 王 璟 周泽辉

(1.长沙兴嘉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长沙 410000;2.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 330045)

锌是鱼类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或激活剂,如碳酸酐酶、羧肽酶、碱性磷酸酶(AKP)、乳酸脱氢酶等,而这些酶广泛参与核酸和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氧化还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等多种代谢[1-2]。最初锌元素主要以硫酸锌、氧化锌等形式添加,而这些形式的无机锌在应用中存在生物学效价低,产品性能不稳定,有毒物质残留多,不安全等诸多问题。因此,寻求一种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新型微量元素锌添加剂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碱式氯化锌作为一种新型锌源,具有不吸湿、不溶于水、易溶于酸性和中性盐溶液、产品稳定性强及生物利用率高等性质[2-3]。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报道,碱式氯化锌作为一种新型锌源在所有动物饲料中适量添加是安全的,并且是一种能够满足动物需求的有效锌源[4]。有研究表明,碱式氯化锌的生物利用率要比氧化锌高2~3倍。而在低锌日粮中(Zn≤400 mg/kg),碱式氯化锌与硫酸锌的效价相近或略高[5]。碱式氯化锌在仔猪中的应用已有许多报道,已有的研究显示,碱式氯化锌在仔猪饲料中应用对于促进生长和预防腹泻显示出了比氧化锌更多的优势[5-7]。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未见到有碱式氯化锌在水产动物中应用的研究报告。本试验旨在探讨在鲫鱼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锌源及锌水平对其生长性能、体形、血液指标及组织中微量元素含量等方面的影响,为碱式氯化锌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1 试验设计

1.1 试验地点

长沙兴嘉天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水产微量元素营养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

1.2 试验材料和方法

1.2.1 试验动物

芙蓉鲫购自湖南省水科所,试验选用体色鲜亮、体表无病无伤、体格健壮、体型和体重基本一致的芙蓉鲫鱼,体质量为(3.33±0.22)g,随机平均分配至9个养殖桶中,每桶20尾,共计180尾。

1.2.2 试验日粮及设计

本试验基础饲料参照鲫鱼营养标准配制,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试验组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硫酸锌和碱式氯化锌两种不同的锌源,添加水平均为50 mg/kg(以锌元素计),试验设计方法见表2。试验设3个处理,以饲喂基础日粮的鲫鱼为对照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所有饲料原料经粉碎过40目筛,充分混合均匀后用制粒机制成1.5 mm粒径的颗粒饲料,阴干后,-20℃冰箱保存备用。

表1 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表2 试验设计

1.2.3 饲养管理

选用芙蓉鲫作为试验鱼,采用常规盐水法对鱼体消毒,试验前,所有鲫鱼先用基础饲料驯养1周,使其适应试验饲料。挑选体格健壮,规格整齐的鱼种进行随机分组,设3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平均体质量为(3.33±0.22)g。在玻璃钢化桶(0.467 m3)中进行养殖试验,水源为当地水库(天然水,未投饲料)。每天24 h流水,24 h充氧,每星期换水1/2。分别于每日的早9:00和下午16:00进行投喂,每次投喂持续50~70 min,日投喂量为鱼体质量的3%~5%。每日测定水体温度,观察并记录试验鱼的摄食及活动状况。根据鱼体体重及摄食情况每周及时调整投喂量。饲养72 d后,取样测定各项指标。

1.2.4 样本制备

试验开始和结束时,分别称重1次,用于计算增重率和平均日增重、特定生长率。试验结束时,每组取鱼5尾以上,用无菌注射器从尾静脉取血,每5尾鱼的血液混合,作为一个样本,放入4℃冰箱静置过夜,3 000 r/min离心10 min制取血清,用于血液指标的测定。

1.2.5 指标测定

①生长性能指标:成活率、增重率、平均日增重、饵料系数、肥满度、脏体比。

增重率(%)=[末均重(g)-初均重(g)+死鱼重(g)]/初均重(g)×100;

特定生长率(%/d)=[Ln末均重(g)-Ln初均重(g)]/养殖天数×100;

平均日增重=[末均重(g)-初均重(g)]/养殖天数(d);

饵料系数=总投饲量(g)/[终总重(g)-初总重(g)+死鱼重(g)];

肥满度(g/cm3)=鱼体重(g)/鱼体长 (cm)3×100;

脏体比(%)=内脏总重(g)/鱼体重(g)×100。

②血液指标:碱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③组织器官微量元素锌的含量:每个处理取9尾鱼脊椎骨样混合在一起,测定组织锌含量,参考原子吸收光谱法(GB/T13885—2003)。

1.2.6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均采用SPSS statistics 16.0统计软件分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中的Duncan's多重比较法分析试验数据的差异显著性。试验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锌源对鲫鱼生长性能及形体指标的影响(见表3)

表3 鲫鱼的生长性能及形体指标测定结果

如表3所示,不同锌源组鲫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以碱式氯化锌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硫酸锌组对比,添加碱式氯化锌组鲫鱼增重率、平均日增重及特定生长率有升高趋势,分别高于硫酸锌组5.38%、3.19%、4.2%(P>0.05)。硫酸锌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加锌试验组饵料系数均比对照组低(P>0.05)。各试验组鲫鱼肥满度和脏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

2.2 不同锌源对鲫鱼血清指标及骨锌含量的影响(见表4)

表4 鲫鱼血清指标及脊椎骨锌含量测定结果

如表4所示,日粮中添加碱式氯化锌组鲫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和5'-核苷酸酶活力分别高于硫酸锌组 173.02%(P<0.05)、59.41%(P<0.05),分别高于对照组319.29%(P<0.05)、91.29%(P<0.05)。本试验配方中添加不同锌源对鲫鱼脊椎骨微量元素的含量有影响。碱式氯化锌组鲫鱼脊椎骨锌含量分别比对照组和硫酸锌组高15.66%、8.64%。

3 讨论

3.1 锌对鲫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锌是鱼类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有促生长和增强鱼体免疫力等生理功能[8]。本试验结果显示,未添加外源锌的对照组(锌含量93.03 mg/kg),鲫鱼的生长性能均低于额外添加任何锌源的试验组,表明在实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外源锌是有必要的。这可能是由于基础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降低了锌的消化吸收[8],从而不能最大满足鲫鱼生长对锌的需要,需要补充外源锌。碱式氯化锌在仔猪饲料中对于促进生长和预防腹泻显示出了更多的优势[5-6]。但在水产上尚未见有关应用研究报道。本试验日粮蛋白源主要是植物蛋白,以鲫鱼幼鱼为试验对象,结果显示等量添加不同锌源,碱式氯化锌组鲫鱼增重率、平均日增重及特定生长率均有高于硫酸锌组的趋势,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说明本饲料基础配方锌未能满足鲫鱼最大生长需要,且在此饲料配方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碱式氯化锌的促生长效果要比添加等量的硫酸锌好。

3.2 不同锌源对鲫鱼部分血液指标的影响

锌与动物体内300多种酶的结构和生物活性有关,参与体内多种代谢[1,9]。碱性磷酸酶是典型的锌依赖酶,对缺锌非常敏感[10]。饲料中缺锌,血清中锌和碱性磷酸酶含量会下降[8]。在水生动物的骨骼矿化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较真实地反映鱼类对锌的摄取情况[11]。Ogino等[10]对鲤鱼的研究表明,饲料中锌含量高时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也高。血清5'-核苷酸酶是一种特殊的磷酸水解酶,在动物体内分布广泛,参与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还作为重要的免疫信号分子参与跨膜信号传导及细胞黏附。有研究认为,血清碱性磷酸酶和5'-核苷酸酶可作为畜禽动物锌营养状况的有效指标。本试验结果显示,碱式氯化锌组相对于硫酸锌组鲫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和5'-核苷酸酶活力有升高的趋势。以血清碱性磷酸酶和5'-核苷酸酶活力为生物学效价评价指标,碱式氯化锌在此试验配方条件下,相对于硫酸锌的生物学效价有升高的趋势。

3.3 不同锌源对鲫鱼脊椎骨锌含量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脊椎骨锌含量是反映体内锌状态的一个敏感指标[1],本试验结果显示,在本试验饲料配方中添加碱式氯化锌鲫鱼脊椎骨中锌含量比硫酸锌组高。说明碱式氯化锌组的锌更多地存在于脊椎骨中,参与体内骨骼代谢。而以脊椎骨锌含量作为锌源的生物学效价评价指标,则碱式氯化锌的锌生物学效价略高于硫酸锌。

4 结论

在饲料中的应用研究发现,碱式氯化锌是一种比硫酸锌生物效价更高的营养性锌源,更有利于提高鲫鱼的生产性能。在鲫鱼饲料生产中,为了提高饲料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可以使用碱式氯化锌替代硫酸锌。碱式氯化锌作为一种安全、环保、高效的新型无机锌盐,在其他水产动物上的应用、最适添加水平及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氯化锌碱式硫酸锌
谷子灌浆期喷施硫酸锌增产
氯化锌渣分离工艺探讨
猪缺锌患皮炎咋治
猪缺锌性皮炎的诊治
2028年氯化锌市场预计将达到4.264亿美元
氯化锌ZnCl2制备条件实验浅探
真空碳热还原碱式碳酸镁制镁实验
日本氯化锌原料供求紧张
硫酸锌电解液中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的测定
利用工业轻烧粉合成碱式氯化镁晶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