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杀菌剂防治甜菜褐斑病的效果
2013-02-20宋柏权范有君闫志山李建英孙秀才
宋柏权,范有君,闫志山,李建英,刘 娜,孙秀才,杨 骥*
(1.黑龙江大学农作物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哈尔滨 150080;2.黑龙江省农科院大庆分院,黑龙江 大庆 161090;3.英国捷苗种子技术北京代表处,北京 100029)
甜菜是重要的糖料作物和经济作物。甜菜褐斑病是对甜菜危害严重的叶部病害,能影响甜菜的光合作用和养分输送,导致植株生长势衰弱,甜菜块根产量下降,含糖降低,块根中灰分和有害氮增加,原料产量和质量下降[1]。
甜菜褐斑病(由Cercospora beticola侵染引起)主要利用化学药剂及抗病品种进行防治。抗病品种因具有相对的抗病适应性,不能完全避免褐斑病的侵染[2]。因而,在甜菜生产中使用杀菌剂来控制甜菜褐斑病比较有效。对于杀菌剂防治甜菜褐斑病方面的研究早有报道[2],随着病原菌对单一药剂抗药性增强及高效、低毒杀菌剂研发,在黑龙江省甜菜主产区进行不同杀菌剂药效筛选试验,以期为生产上防治甜菜褐斑病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药剂
试验所用药剂及具体使用方法参见表1。
1.1.2 供试品种
试验所用甜菜品种为德国斯特儒博公司培育的二倍体单粒、中抗褐斑病品种SD13829。
表1 供试药剂及使用方法Table 1 Pesticides tested and methods employed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海伦市双录乡双录村进行。以表1中不同杀菌剂及清水对照共设8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小区面积40 m2。每处理分别于8月10日、8月25日、9月7日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对甜菜茎叶进行喷施,其他管理措施同大田一致。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分别于8月9日、8月17日、9月4日、9月14日分4次在每小区定点定株调查5株甜菜病情指数和防效。于9月25日测产、测糖。
1.3.1 褐斑病调查方法
褐斑病分级方法及病情指数、防治效果计算方法均参照国标进行[3]。
1.3.2 测产方法
每小区选取5 m2有代表性的面积实收测产,从每小区测产样品中选取10株利用锤度仪测定块根锤度,然后折合计算含糖率。
1.4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DPS 7.5统计软件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杀菌剂对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7种杀菌剂处理在第1次喷施、第2次喷施以及第3次喷施后,均表现出能增强对褐斑病防治效果的作用,且随着喷施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更好。第1次喷药后,7个处理中防治效果表现最好的杀菌剂为杜邦福星乳油。第2次喷施后,7种杀菌剂处理中表现最好的为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3次喷药后杀菌剂对甜菜褐斑病防治效果依次为:苯醚甲环唑>杜邦福星>凯润>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阿米西达>异菌脲>清水对照。其中苯醚甲环唑、杜邦福星、凯润防效较好,都在50%以上,尤其是杜邦福星和苯醚甲环唑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均达到60%以上,且与其他5种杀菌剂防治效果差异显著。综合3次施用杀菌剂后最终对病情指数影响表明,杜邦福星和苯醚甲环唑防治效果最佳。
2.2 施用不同杀菌剂对甜菜产量、含糖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3。
表2 杀菌剂对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Table 2 Control effect of fungicides on sugar beet cercospora spot
表3 施用不同杀菌剂对甜菜产量、含糖量的影响Table 3 Effect of seven fungicides on suger beet yield and sugar content
由表3可知,各杀菌剂处理块根产量与对照差异显著,各杀菌剂间块根产量比较表现为杜邦福星、苯醚甲环唑处理与异菌脲、阿米西达、甲基托布津、代森锰锌处理差异显著。含糖方面,杜邦福星、苯醚甲环唑、凯润、异菌脲、阿米西达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中杜邦福星和苯醚甲环唑表现最好,与对照相比含糖量均提高7%左右。产糖量方面,各处理产糖量提高5.74%~24.20%,杜邦福星、苯醚甲环唑与其他杀菌剂相比差异显著,产糖量增加20%,各杀菌剂处理与对照差异均显著。
3 讨论与结论
供试7种杀菌剂均能提高甜菜块根的产量、含糖率及产糖量。杜邦福星乳油和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处理防治甜菜褐斑病效果最佳,提高产量15.47%和15.22%,提高含糖率7.33%和5.99%,建议在甜菜生产中首选使用。
生产中单一、多次使用某一种杀菌剂,病原菌会产生抗药性而降低防治效果,应限制杀菌剂的使用寿命和使用范围[4]。本试验表明凯润处理防治效果较好,最终能使病情指数降低52.7%,提高产量9.23%,提高含糖率6.96%,可作为甜菜生产中防治褐斑病的备用药剂与杜邦福星、苯醚甲环唑交替或者混合使用,以解决甜菜褐斑病菌抗药性问题。
甜菜褐斑病是由多种发病因子引起的流行性病害,单一杀菌剂防治措施难以达到最佳效果。生产中应结合收获后灭草、合理轮作、对土壤进行合理耕作等措施为甜菜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环境条件,破坏有害菌的生殖、扩散和生存环境,以减轻甜菜褐斑病发病程度,减少化学药剂残留,利于环保。
[1]王瑞刚,李国清,邵金旺.甜菜抗病研究现状及其展望[J].中国糖料,2000(4):51-54.
[2]刘君诚,李玉海,季烁东.几种杀菌剂防治甜菜褐斑病效果分析[J].中国糖料,1999(3):25-28.
[3]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GB/T17980.86-2004中国标准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4]Pasche J S,Wharam C M,Gudmestad N C.Shift in sensitivity of Alternaria solani in response to QoI fungicides[J].Plant Disease,2004,88(2):18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