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规范颁布后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2013-02-20杨心毅

建筑设计管理 2013年10期
关键词:用房布置规范

杨心毅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兰州 730050)

0 引言

1 建设场地选择

2010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新的《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同时废止了原《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和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新规范以我国现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理念和要求为基础,结合近几年出现的典型事件,遵循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规律,坚持以师生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力求节能环保,节约投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对中小学校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提出规定和要求。通读新规范并与原规范进行比较,能明显的感觉到新规范客观、适度、科学、合理以及人性化的特点。在几个中小学校拆迁、改建项目的设计过程中应用新规范,又使笔者从实际应用层面加深了对新规范的理解和认识。在新规范的框架下总结了中小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中小学拆迁改建和新建项目都会涉及建设场地选择的问题,虽然建设场地的选择不是设计人员所能决定的,但给建设单位合理建议和指导还是设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适合的建设场地对中小学校教学服务功能的发挥、场地内各功能区域的划分、单体建筑的设计以及校区和周边环境的安全设计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新旧规范的对比不难看出新规范对建设场地的要求更加严格了。设计人员只有对规范条文认真分析、理解,吃透规范才能在建设项目初期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给建设单位科学的、明确的、清晰的建议和指导,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夏河县某中学的拆迁改建项目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建设单位委托设计院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第一次与建设单位进行项目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建设单位提供的场地存在严重的问题,在建设场地外东北角15 m处存在一处高压变电站,并有两条高压线路从不同方向穿过建设场地。这种场地现状违反了新规范中4.1.8条强制性条文的规定,是坚决不容许的。高压电线穿越校区存在着燃爆危险,同时大量的电磁辐射也会对师生的健康产生影响,高压变电站所存在于校区周边为校园周边安全埋下了隐患。设计人员将这些问题详细告知建设单位,帮助建设单位认清问题的严重性,积极调整建设场地的位置,才保证了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2 总平面设计

任何一个建筑都不是单一存在的,想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建筑的功能必须要处理好建筑与周边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环境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总平面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中小学校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小学校总平面设计的内容,对照新旧规范,在旧规范的基础上应特别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内容。

2.1 场地出入口的布置

根据场地现状和周边道路情况确定建设场地出入口是总平面设计首要的任务。中小学校园出入口应遵循校园人流、车流疏散特点和现状进行设置,保证出入口与城市交通衔接,避免人流、车流相互交叉。上学和放学时段是中小学校出口人员疏散密集的时段,加之中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校园出口前必须要预留不小于10 m的缓冲场地,为了避免交通事故和危险发生,校园出入口应开设在城市次要道路上,并保证与道路交叉点距离大于70 m,与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大于30 m,与其他建设场地出入口距离大于20 m的设置要求。这些数据比相应规范规定的数据都要大些,在设计时应尽量采用。近些年来校园恐怖袭击事件时常发生,门卫管理系统、门禁控制系统、监控报警系统也应在设计中加以重视。

2.2 场地功能的划分

校园出入口确定后在校园内根据地形、地貌和具体使用功能对场地进行功能区域的划分是总平面设计的重要任务。新规范将中小学总平面布置根据功能划分为建筑布置、体育场地布置、绿地布置、道路广场布置、停车场布置5个部分。校园中的建筑是体现校园风貌、文化特色、民族传统的重要载体,对整个校园的建筑风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总平面布置时应特别注意处理建筑与场地出入口、城市道路的位置关系,把建筑布置作为主要内容加以考虑。体育场地作为辅助教学设施,总平面布置时在考虑合理布置方位的前提下应将体育运动场地适当的向内侧布置。道路和广场将校园内各单体合理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一个有“生命”的整体。道路的布置对于校园的疏散安全和日常使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筑前后布置大小适当的广场既可以调整校园容积率指标和建筑密度,同时也为课间10分钟提供了活动的场地。建筑周边和道路两侧布置的绿地,与广场相结合的集中绿地和水面有效地提升了校园内的人文环境和文化内涵,同时为开展相应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平台。通过以上的分析在设计时我们遵循“前、后、主、次、相互穿插、协调统一”的布置原则,结合当地的日照、气候条件和场地竖向关系进行总平面设计,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2.3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经济技术指标是总平面设计内容重要的考核参数,是分析判断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相比较其他建设项目,新《中小学设计规范》中提出了可比总用地和可比容积率两个新的指标,认识和了解两个新指标的具体含义,对于描述中小学办学规模与学生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学校设计中土地利用率和场地环境的适宜性上都有重要的意义,是设计人员考量中小学总平面布置合理性的重要指针。同时由于新规范将道路、广场和停车场地的布置单独提出了要求,在经济技术指标中也应反映出该两项内容的指标参数。

2.4 总平面设计中的其他问题

中小学校总平面设计中还应注意场地内建筑朝向、日照间距、防火间距和隔声间距的问题,这些内容在旧规范中都有描述,新规范根据中小学校发展的具体现状提出了改进和细化,设计人员应在设计过程中加以理解和执行。

3 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设计

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设计是中小学校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旧规范中都着重做了规定和要求,对照新旧规范可以看到,新规范条文的编写和章节的组成突出的变化体现在3个方面。1)新规范依据《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关于中小学生体形增大的现实对尺度规定做了相应调整。2)新规范将旧规范分散在各章节中用于描述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基本要求的条文做了提炼和总结形成新规范中5.1章节的内容,加强了各功能房间设计的统一性和协调性。3)新规范调整了旧规范中对部分教学用房和教学辅助用房的名称以及房间内的设施布置方式,使中小学设计与教育部颁布的各项规定和要求高度一致。在执行新规范时要严格遵照规范条文,理解各项参数的含义,科学、适度、合理的进行设计,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内容。

3.1 教室侧窗间距的规定

旧规范5.3.2条第三款中提出了教室、实验室窗间墙宽度不应大于1.2 m的要求,避免了教室采光不均匀,容易形成照射暗角的问题,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明该条文具有其实际意义,得到了设计人员的重视。但在设计中为使立面窗间距一致,达到协调统一立面效果,教室前端侧窗窗端墙的长度过小而形成黑板眩光的问题却被设计人员所忽视。旧规范中也无明确规定,在教室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多时候都难以保证前排课桌和黑板的间距,从而减小了边排坐椅与黑板远端视角。此举造成严重的黑板玄光,对中小学生的视力发育和教学效果都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新规范在5.1.8条中对旧规范做了修改,明确了教室前端侧窗窗端墙的长度不小于1.0 m,减少了黑板玄光出现的可能性。在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当重视该新条文。

3.2 卫生间的设计

卫生间作为重要的辅助用房,在设计时应特别注意其位置、数量和卫生洁具布置方面的要求,建筑平面中卫生间的布置对于课间10分钟的使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平面形状复杂的建筑中。虽然规范中未对此项内容做明确规定,但在实际设计时为保证卫生间能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一般以最远端教室到卫生间距离不超过35 m的标准进行限定。对于卫生间内洁具数量的规定新规范中做了较大的调整。这种调整是必要的,课间10分钟是中小学生如厕的集中时段,若按常规设计必然会造成如厕拥挤和无法如厕的现象,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因年龄较小自我控制能力弱,由于无法及时如厕,常会出现尿裤子的尴尬现象,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极为不利。鉴于这种情况新规范对卫生器具数量做较大调整是及时的、科学的、必要的。无障碍设计是卫生间设计的重要内容,设计人员应按照新发布的《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第8.3.2条规定对中小学建筑内卫生间进行无障碍设计。

4 安全设计

安全设计是新规范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包括建筑环境安全和在救援疏散时疏散条件与避难条件的安全。在设计中主要体现在防护措施的设计、安全出口的设计、疏散通道的设计和走道楼梯的设计4个方面。严格执行规范条文能有效保证中小学建筑具备必要的安全使用环境。由此可见新规范内容是科学适当的,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但也存在值得分析和探讨的问题。新规范8.1.8.3条对教学用房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做了向疏散方向开启的要求,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就遇到了问题。虽然门向疏散方向开启能提高房间的疏散能力,但势必会对走道疏散和教室平面布置造成影响,同时通过实验观察和现象分析,疏散时在疏散出口产生拥堵而无法正常疏散的情况一般发生房间内部人数较多,疏散时间被延误的情况下。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发生恶性火灾事故,造成325人死亡、132人受伤。此次火灾事故之所以有如此严重后果从表面上看与疏散出口设置有直接关系,但实际上疏散人数过多、疏散时间延误才是恶性火灾事故发生的根源。近几年中小学校安全疏散问题被广泛关注,组织紧急疏散演练成为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经过必要的紧急疏散演练,在教师的组织下中小学学生均能快速的从教室前后两个出口疏散至安全区域。通过以上分析,《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4.12.1条的规定更加科学合理,在设计时若遇到此类问题应当认真思考合理实施。

5 结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状的改变,原有的中小学设计理念和要求已经不能满足中小学教学的实际需要,新《中小学设计规范》全面系统的对中小学设计内容进行了修订和增补,规范的编写体现了科学、适度、合理、适用的特点。只有不断的认真学习、领会、理解规范,科学合理、适度灵活的应用规范,坚持以人本设计理念,才能设计出满足中小学教育特点和要求的优秀设计作品。

[1]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S].

[2]GBJ 99—8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S].

[3]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4]GB50762—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S].

猜你喜欢

用房布置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剧场扩声技术用房建筑技术条件的研究
东航武汉分公司综合用房钢结构监测与分析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
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原则探讨
坦克的组成和总体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