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龙:“走出去”还需“真功夫”
2013-02-20时宜
“中国企业的海外收购80%是不成功的。这也解释了在收购新加坡CPG以后的一年中,我们为什么一直保持低调。”在8月18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地产设计创新论坛”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修龙在接受专访时解释道。“收购只是第一步,是否成功要看之后的运营成果。”
作为我国勘察设计行业第一个完成海外并购的设计单位,中国院在一年前完成的收购不仅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更毫无疑问地将中国建筑设计业的影响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修龙透露,CPG不仅摆脱了收购前的经济危机,而且其对于中国院的年利润贡献率已接近4成,尤其2013年以来,CPG经营业绩进一步提升。“收购至今已经过去一年,在这里可以说,一年来我们圆满地完成了收购的目标。成功进行海外并购,不仅是中国软实力达到一定高度的有力证明,在集团利益方面更是实现了‘一箭多雕’。”
成功“走出去”
一年前,中国院对于CPG的收购引起媒体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因为从国家层面来看,这次收购是我国高端服务业实现海外收购的第一案例。“我们国家的海外收购很多,但大部分都主要涉及产业或资产,仅收购一个知识密集型企业确实前所未有。”谈及收购新加坡CPG的原因,修龙表示,这不仅体现了企业的能力,也是中国软实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的最有力证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走出去’已成为国家战略。中国院作为我国建筑设计界的领军企业之一,以世界一流为企业发展目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参与国际竞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而从国内建筑设计行业的发展来看,我国也已具备了走出去的“硬实力”。据修龙介绍,中国当前的建筑工程量非常大,许多国外设计机构纷纷“走进来”抢摊国内市场,而我国的设计机构在与国外设计机构合作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备了与之相比肩的国际水准。“不仅如此,中国设计师的实力也逐渐在国际舞台上显露锋芒。”
从企业自身来说,“‘走出去’也成为分散国内市场波动和经营压力,增加‘外援’最有效的方式”。修龙表示,中国院目前的综合实力,是支撑“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基础。同时,能够成为海外并购的“第一家”,与中国院长期的优势积累和充分准备密不可分。
相关资料显示,中国院国内注册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已达2000余人,拥有近1/10的全国顶尖设计师。除了人才优势之外,企业的经济实力也十分雄厚,截至2012年底,企业资产总额达到65.98亿元。在成果方面,中国院完成的设计项目近三年有402项获得国际、国家级和部级奖项,获奖的科研成果达42项,可谓全国建筑设计领域当之无愧的翘楚。
除了自身实力雄厚,修龙认为,对收购对象长期而全面的了解也是中国院成功实现国际联姻的重要因素。据了解,CPG不仅拥有和中国院相似的“央企”出身,双方还具有一致的战略发展目标。而中国院此前和CPG一系列项目的合作让双方的认知和信任进一步加深,为成功收购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我们在充分评估了此次收购的利益与风险之后,果断出手,成功抓住了机遇,促成了设计领域首例海外并购的成功案例。总结来说,就是‘早谋,慎决,速动,持续。’”修龙说。
管理制胜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作为首个实现海外并购的设计企业,中国院在管理国外企业方面并无成功案例可以借鉴,如何跨越文化、体制、理念的樊篱,实现有效管理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如果分析收购成功的原因,我们认为成功的管理非常重要。”修龙表示,一旦管理不好,这次收购将是一个很大的败笔。“我们一方面需要做好管理理念支撑,做好管理的文化认同,另一方面又要做到,既给空间,又要严控。这其中既有宏观战略指引,也有微观业务协调;既有短期项目和资金的支持,也有远期的机遇分析。”
“我们首先对CPG的当前业务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用数据和图表作为我们管理的客观支撑。同时,与CPG的员工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交流,了解了员工心态,思考企业文化的建设方向。在掌握了客观与主观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不同于集团的管理模式,给予了CPG较大的自主决策权,在管理上实现了‘一国两制’。”修龙向记者介绍到。
这次收购也使中国院收获颇丰。“从经济方面来说,2013年上半年CPG营业收入6.2895亿元人民币,利润总额8651万元人民币,占集团2013年上半年利润总额37.7%。此外,通过收购所带来的广告效果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投入”。修龙进一步表示,因为我国的建筑设计标准和国外建筑标准不同,国内建筑设计公司想进入国外市场一直比较困难,通过这次并购,中国院等于跨越了对接问题,直接进入了海外市场。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以为这次收购只是一个企业的事情,后来,发现它其实是一个国家战略高度上的事情,再回头看,收购对于集团的国际化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对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修龙最后向记者表示,此次收购对于强化集团凝聚力、筹备日后上市也大有裨益,所带来的品牌效应难以全部用经济数据评估。“现在两个企业正在不断交融,我们现在有几十个员工正在新加坡工作,这为中国院下一步的海外拓展奠定了基础。” (来源:《中国建设报》2013-08-21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