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治疗难治性肾性血尿经验
2013-02-20刘利华
刘利华 刘 琼
(江苏省中医院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9)
血尿是肾脏疾病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内经》称之为溺血、溲血,后世医家则区分不痛者为溺血,涩痛者为淋血。血尿的病因病机主要责之于虚实两端:实者为热伤血络,如《金匮要略》所云“热在下焦者则尿血”,而虚实之火(热)皆可导致血热妄行损络,引起血尿,临床当分辨之。虚者多为脾气不能统血,或因阳虚火衰,失其封藏之职。临床中常有肾性尿血患者,按上述病机,以常法治之,却久治不愈,病势缠绵,治疗极其棘手,我们通常称之为难治性肾性血尿。江苏省中医院孙伟教授对难治性肾性血尿的治疗深研有得。孙师认为,肾性血尿主要由于肾络受损,血溢脉外所致,其基本病机为“肾虚湿热(瘀)”,故创益肾清利之法作为血尿的治疗大法,而对于难治性肾性血尿,孙师又每多在益肾清利基础之上,从不同角度进行诊治,常一举获效。笔者受业于师,将孙师治疗难治性肾性血尿的经验介绍如下。
1 寒遏于外,火郁于内,则升散郁火,凉血止血
“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郁之甚者,治之奈何?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原文是针对六气变异、五郁病机提出的治则,如唐·王冰注云:“达、发、夺、泄、折五法,为汗吐下解表,利小便,抑冲逆”,“发为汗之,令其疏散也”。而明·张景岳则在汗法基础上又有所发挥,认为:“凡火所居,其有结聚敛伏者,不宜蔽遏,故当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如同开其窗,如揭其被,皆谓之发,非独止于汗也。”
孙师临床运用该理论,慧心独具,认为长期血尿患者,若单纯采用滋阴补肾、凉血止血之法,往往因过用寒凉收涩之品,导致寒遏于外,火郁于内,而不得透发,形成“寒包火”的状况,火邪留恋不去,迫血妄行,从而血尿症状缠绵难愈。孙师在治疗这类病证时遵“火郁发之”之治则,常在方中加荆芥、荷叶、细辛、苏叶等一两味辛温之药,因势利导,发挥以热引寒、升散郁火、凉血止血之功,而每收良效。
2 阴血耗损,血流不畅,则清热养阴,活血止血
孙师认为难治性肾性血尿患者常有“水不足则火自有余,火有余则水又不足”的病机存在,因而会出现阴血大量耗损,导致脉道中血液不足而血流不畅,故可形成瘀血。瘀血阻滞经脉,血液不得归经,即所谓“瘀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故尿血缠绵难愈。对于此类患者若一味活血化瘀,或清利收涩,则阴血逾伤,瘀血更加干涸难以去除,故孙师在治疗时每多于方中加入生地、石斛、白芍、玄参等养阴之品,配合当归、丹皮、丹参、川芎、赤芍等活血通络之药,使得水足则血道利,而无妄行之逆。
3 络气失和,血溢脉外,则理气活络,化瘀止血
难治性肾性血尿,常有络气不和之病机参与,一方面,湿热痰瘀等有形之邪,易阻气机,导致气行不畅;另一方面,患者久病,肝气不疏,肝主疏泄,肾主封藏,藏泄失因,而导致络气失和,血不行常道,溢出脉外,发为血尿。故孙师在治疗此类病证时,常于辨证后酌情加入沉香、台乌、青皮、陈皮、小茴香、苏梗以利气,当归、白芍以柔肝,同时配合红花、赤芍、川牛膝活血化瘀,共达理气活络、化瘀止血之效。
4 用药注重病位、病因之辨证
此外,孙师在临证时十分注重病位、病因的辨证。
病位辨证:心经蕴热者加黄连、竹叶、金银花、连翘、栀子、莲子心、大蓟、小蓟、茜草等;肺经蕴热者加淡子芩、桑白皮、白茅根、射干、牛蒡子、鱼腥草、金荞麦、全瓜蒌、枇杷叶、天花粉、半枝莲、仙鹤草、石韦等;肝经蕴热者加龙胆草、杭白菊、夏枯草、钩藤、石决明、槐花、荷叶、郁金、荠菜花、丹皮、赤芍、茜草等;肾经蕴热者加知母、黄柏、泽兰、泽泻、车前子、车前草、石韦、生地等。
病因辨证:风寒者,加荆芥、防风、苏叶、白芷等;风热者,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蝉衣、薄荷、射干、僵蚕等;风湿者,加秦艽、伸筋草、土茯苓等;湿热者,加石韦、六月雪、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荔枝草、生薏仁、车前草、金钱草等;热毒者,加连翘、蒲公英、红藤、忍冬藤、苎麻根、荔枝草、凤尾草、白花蛇舌草。
5 病案举隅
李某,女,27岁。2012年2月10日初诊。
患者尿血1年余。始见面目及双下肢水肿,小便量少,伴鲜红色血尿,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曾用清热通淋、凉血止血中药治疗,水肿消退,而血尿持续,时轻时重。后坚持长期服用知柏地黄汤类中药加凉血止血药近1年,仍反复不愈。来诊时见:少神,形瘦,面色萎黄,纳少脘胀,双胁时有胀痛,经期明显,伴有痛经,小便量少涩滞、呈淡红色,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少许。辨证属脾肾不足,络气不和。治宜益肾清利,和络活血。处方:
生黄芪 30g,潞党参 15g,炒白术 15g,淮山药15g,炒白芍 20g,虎杖 20g,广郁金 15g,炒当归 10g,石韦 20g,苏叶 12g,陈皮 10g,沉香 3g,荆芥炭 6g,干荷叶12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2月17日二诊:连服7剂后,肉眼观察小便已转清,食欲增进,惟面色苍白,小便仍觉涩滞,舌淡红、苔薄,脉细涩。予前方去广郁金,加枳壳12g、生甘草5g,再服7剂。
2月24日三诊:诸症基本消失,复检小便未见异常,继续服用2月17日方14剂。后随访近3月,小便检查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