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

2013-02-20庞春艳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安徽合肥230011

吉林医学 2013年13期
关键词:假体患肢置换术

庞春艳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安徽 合肥 230011)

近年来,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治疗手段,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改善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而早期的功能锻炼和规范、系统、全程的护理是患者早期下床、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及早恢复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保证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主要对并发症中的假体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院和平路院区自2011年7月1日 ~2012年6月30日共行全髋置换术17例,其中男8例,女9例,年龄31~81岁。诊断为股骨颈骨折3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骨关节病10例,术后1例发生脱位,1例发生假体松动。

1.2 结果:发生脱位者由于复位困难,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法复位成功;假体松动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全髋关节翻修术。暂未发现感染和深静脉血栓。

2 脱位的预防和护理

2.1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主动关心患者,根据不同文化程度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消除患者顾虑,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了解患者术前一般情况,介绍既往手术患者情况和效果,消除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适应性锻炼:由于患者术后需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术前应锻炼在床上排便、排尿,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术前做上臂和脚踝背伸和跖屈以及股四头肌的肌力功能锻炼。③饮食护理: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是术前准备的重要内容[1]。嘱患者多食富含纤维素、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的饮食。

2.2 脱位的原因

2.2.1 患者自身因素:与患者年龄、性别有关,如长期卧床,老年患者肌肉韧带松弛,肌肉明显萎缩,手术导致外展肌肌力减弱,关节周围大量瘢痕形成是导致人工关节脱位的重要原因[2]。患侧肢体神经系统疾患导致的不完全性瘫、无法按医嘱执行功能锻炼的也能导致人工关节脱位的发生。

2.2.2 手术相关因素:①与手术入路有关,手术切口有后外侧、外侧、前方入路,其中前入路容易前脱位,后外侧容易后脱位,外侧不易脱位。②与假体的位置有关,研究表明,髋臼置入时前倾15°加10°,外展40°加10°时关节脱位率只有1.5%,而超过这一范围时脱位率增加到6.1%。③残存的关节囊和髋臼周围的骨赘、溢出的骨水泥均可影响关节活动,术中可尽量修复外旋肌群和关节囊,可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大大降低脱位的发生率。④手术麻醉苏醒中,患者肌肉松弛,搬运患者患髋时未正确指导导致脱位。

2.3 脱位表现:术肢疼痛剧烈,双下肢长度不一(术肢缩短),呈过度外旋位。发生脱位,应立即报告医生行手法复位,或手术整复。

2.4 术后护理

2.4.1 正确搬运:患者术后麻醉恢复之前,需医护人员专门负责搬运患肢,先将骨盆整个抬起,始终保持患肢处于外展15°~30°中立位,搬运至病床后两腿之间防止三角形软垫,防止患肢外旋、内收造成脱位。不合作者给予防旋丁字鞋。

2.4.2 早期功能锻炼:目的是保持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的张力,预防术后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术后1天进行髋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由被动到主动。

2.4.3 离床前准备:术后指导患者肌力锻炼,逐日递增;做离床前准备先将床头摇高45°~60°练习半坐位,使患者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至于离床后发生头晕、恶心的不良反应。

2.4.4 助步器的练习:患者使用助步器,健侧肢体先起步,患侧再跟上,移动助步器向前,两腿与肩同宽,转身时髋关节随身体转动,避免髋关节突然旋转。

2.5 术后活动的原则:①弯腰屈髋不大于90°;②禁止跷二郎腿和坐位穿鞋;③不坐低矮的椅凳;④不可扭转关节,或身体,脚掌与身体保持成直线,患肢忌过度外展和内收;⑤不可提取重物;⑥不可单靠患肢来承托全身的重量。⑦术后半年内以平卧和半卧为主,尽量避免坐位和侧卧。

3 感染的预防和护理

3.1 感染的原因: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感染的几率由早期的10% ~15%,控制在目前的1%左右[3]。原因为:①术中无菌操作不严;②骨屑残留和骨水泥产生热量使组织坏死。③骨水泥存在增加感染率。④其他,如股骨假体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肥胖、长期卧床等。

3.2 感染的预防:①术中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保持手术室空气洁净,缩短手术时间。②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术前3天常规使用,减少感染的可能。③手术中操作细致,避免过多的组织剥离。④术后有效地负压引流可减少创伤反应和感染的发生。⑤术中采用抗生素骨水泥可有效地减少感染的发生。⑥伤口给予乙醇湿敷,利于抗炎消肿,及时观察,发现感染迹象,及早处理,及时拆线,加大抗生素剂量,控制感染进一步发展。

3.3 引流护理

3.3.1 建立有效的负压吸引:人工全髋置换术中,由于髓腔渗血无法彻底止血,髋部无法加压包扎,因而易在伤口中形成血肿。术后放置负压吸引以引流积血,可减少关节周围血肿机化,减轻瘢痕组织形成,对增加术后关节活动有一定益处,避免感染。

3.3.2 防止逆行感染:闭合负压吸引有逆行感染的可能,因此要严格执行无菌原则,负压球的位置始终低于切口30 cm,严密观察引流液性质、颜色、量及体温的改变,保持引流的通畅,经常挤压管道,避免堵塞。

4 深静脉血栓

4.1 深静脉血栓的原因:①血流缓慢;②静脉壁损伤;③血液的高凝状态。

4.2 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局部皮温降低,下肢肿胀、发硬,皮肤发绀,疼痛加重等。

4.3 术后预防与护理:术后早期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栓塞,低分子量肝素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较佳,安全性也较好,且无需密切监测,由于是注射给药使用不方便,只能短期应用。利伐沙班是一类新型的口服抗凝药物,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优于低分子量肝素,无需监测抗凝效果,口服,使用方便,方便患者出院后的继续使用。

5 小结

全髋关节术后并发症重在预防,这就要求护士根据疾病手术的特点,指导出院后护理及服药,制定康复训练的锻炼须知,向患者家属积极宣传并发症的预防,为患者提高生活质量而共同努力。

[1]李 英.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预防与护理文献综述[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3):283.

[2]周传友,尚希福.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原因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2010,31(3):169.

[3]陈正形.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并发症[J].国外医学·外科分册,1988,15(1):24.

猜你喜欢

假体患肢置换术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