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药品风险防范与管理体会
2013-02-20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内分泌科,北京 顺义 101300)
高危药品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是一个新的概念,也是一个新的难点[1]。高危药品是指那些本身毒性大、治疗窗窄、不良反应严重、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或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的药物。用药问题是临床护理管理中最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用药差错是医疗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应用风险管理方法,对全院所有病区及护理单元的高危药品进行风险因素评估和持续质量改进,旨在不断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现将应用和体会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收集整理2012年7月我院32个病区和18个护理单元实施高危药品管理前后的相关临床资料,以1—6月为实施前资料(对照组),7—12月为实施后资料(干预组)。
1.2 方法
1.2.1专人管理高危药品 依据2008年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制定的19类药物和13种特殊药物种类,科室根据自己情况建立高危药品目录,每班次清点,包括药品的数量和质量。并设一名药品专管员,每周进行清点。对于近效期药品按护理单元药品管理制度执行。
1.2.2严格高危药品的存放 按护理部要求将高危药品与普通药品分开放置。每种药品的药盒上贴红色标识。不同批号的药品放在同一药盒中,要求标注最近的效期时间,摆放和使用药品时按 “左进右出,易变先出”的原则,这样使近效期药物先得到使用,避免了过期问题。
1.2.3规范高危药品管理使用工作流程 把药品外形相似、盒上标识相似、品名相似的药物分开摆放,并贴上醒目的标签。药物在发给病人或输注前,必须经双人核对,并严密观察病人用药后反应。明确规定巡视的时间、观察内容及处理方法。一旦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通过院内网及时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在护士长会议上根据各科上报情况每月反馈一次,对全院进行警示。
1.2.4强化护理安全与法制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我院每年都邀请著名的律师、专家教授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要求全员参加,并考试。并将课件置于院内网上,供大家随时学习。另外,护理部要求每科设一名护理安全员,职责之一是做好科室的药品管理,如果发现药品在管理使用过程中有问题,要通过院内网向护理部汇报,护理部定期召开安全员会议,进行反馈和培训,并要求安全员对科室的护士进行培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为病人服务第一”的观念。
1.2.5强化护士慎独精神 加强对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自我管理意识,提倡慎独精神,用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1.2.6注重细节管理,保障用药安全 为更好地落实查对制度,我院护理部统一制作了“你查对了吗”、“请查对药品有效期”等温馨提示牌,放置在治疗台最醒目的地方。并要求取、配药品须经双人核对,夜班一名护士值班的科室要请医生进行核对。我院于今年开始启用移动输液系统(PDA),该系统依托条形码技术、移动计算机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实现护士对病人身份和药物的双重条形码核对功能,增强了输液的安全性,杜绝了用药差错。
1.2.7健全和完善护理监控,加强查对制度的落实 在现代医院中,执行是个系统工程,不但牵扯全体员工,而且牵扯所有管理组织。所以,执行力需要机制来保障。如果管理是一座金字塔,职责考核机制就如金字塔的框架,最高管理者之所以能站在顶端指挥全局,靠的是层层机制的落实,靠的是执行力的集合[1]。我院医务科、护理部、质管中心、医疗安全办公室等职能科室从各个层面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使各项规章真正落实到实处。如所有的执行单,不管白班、夜班均须经双人核对签字后方可执行。识别病人身份时采用反向识别法,让病人自己说出名字,避免了病人听错或没听清就含糊的回答导致的错误。护士进行交接班时,将高危药品使用情况交接清楚并记录。护理部和药剂科每月到科室进行个体和系统追踪,实行持续质量改进。
1.2.8考核 干预前后对护理人员进行高危药品相关知识考核,成绩90分以上为合格,认为对高危药品风险知晓。
1.3 结果
实施高危药品风险管理后,护士对高危药品危害的知晓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对照组对高危药品发生医嘱错误、储存不当、放置不当、标识不当、使用不规范、无专人管理、账物不符及未定期清点的次数分别为65、20、21、18、15、27、18、23次,干预组分别为20、5、4、2、1、1、5、4次。
2 讨 论
2.1 实施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提高了护士对高危药品的认知能力
研究显示,护理人员对高危药品的相关知识认知不足[2]。而护士给药过程历经多个需要主观判断的高风险流程,护士是用药过程的最后一环,她们对高危药品的认知直接影响病人的用药安全。学习和掌握临床药物知识是护士日常工作的需要。为此我院将值班交接班制度、护理单元药品管理制度、医嘱执行制度、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及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纳入我院编写的“护理质量标准手册”中,护士人手一册,护士长每天早交班后,都要组织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学习,强化风险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人的行为动机、动力和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动机与利益一致就会产生动力,薪酬是医院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3]。为鼓励护士主动报告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我院还制定了护理堵漏差错奖励办法,激发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本文结果显示,实施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后,护士对高危药品危害的知晓率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2.2 实施高危药品的风险管理,提高了护士主动评估护理风险的意识和管理能力
高危药品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只有充分认识到每一种高危药品都会给病人造成危害,才能增强护士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使风险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要我服务”变“我要服务”,护理质量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也会稳步提升。本文结果显示,实施高危药品风险管理后,干预组对高危药品发生医嘱错误、储存不当、放置不当、标识不当、使用不规范、无专人管理、账物不符及未定期清点的次数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综上所述,加强病区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健全和落实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组织和制度,规范高危药品的存放、使用和操作流程,提高护士对高危药品的认知能力,强化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意识,有助于提高高危药品的管理质量,提升药物治疗的安全水平。
[1] 崔新景,王大文,王岩青,等. 基于执行力文化下现代医院核心流程体系的构建[J]. 齐鲁医学杂志, 2009,24(3):279-282.
[2] 蒋银芬,丁力. 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提高高危药品的应用安全[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2,28(1):21-23.
[3] 孙黎惠. 从人才流失谈医院人力资源危机管理[J]. 齐鲁医学杂志, 2008,23(5):46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