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2013-02-20刘亦晴许春冬
刘亦晴, 许春冬
(江西理工大学a.经济管理学院;b.信息工程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全国妇联发展部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56.7%的女大学生在求职中感到女生机会更少;91.9%的女大学生感到用人单位存在性别偏见,女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1],女性自主创业也就成为可能。2010年《全球创业观察项目的女性创业报告》显示:女性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创业人数比例已达1/3,亚洲女性的创业比例达到41%,女性参与创业已经成为全球女性就业的主流趋势[2]。中国公共政策和学术界关于女性创业研究及对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已开始进入了高潮,但我国关于女性创业研究与女性企业在经济中的影响还不匹配[3]。文章在现有文献基础上对影响我国女性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期望能为女大学生创业搭建一个有利的环境。
一、女性创业活动和创业教育的研究发展现状
关于女性创业活动的研究国外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女权运动,主要探讨女性与男性创业的差异性以及女性创业的障碍分析;90年代后以Brush为代表的女性创业研究者们以更广阔的视角对女性创业的便利和困难因素进行研究,关于女性创业研究取得许多重要的成果:研究方法更多倾向数量和实证分析;研究层面转移到组织的创业环境和过程驱动、领域研究也细分为女性创业者个体、组织和时代环境层面;研究内容主要从管理角度关注女性经营企业的规模和绩效、从经济学角度对融资待遇和环境进行分析、从心理学角度对女性创业心理进行分析等。
从国内现有女性创业研究的文献来看,研究内容多数集中在对女性创业者的自身特点(如年龄、教育水平、个性特征、企业的规模和类型等)和男女创业者的差异性比较。少数研究关注环境因素(经济)对创业女性企业的影响。另外也有研究已经关注到组织层面,包括战略、组织、管理风格、创业初期的活动,例如,资金的活动和社会网络行为,这成为女性创业研究的新领域。但国内对于女性创业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于女性创业教育的研究目前已经引起学界的重视,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但国内对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支持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却比较欠缺(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2003-2013年10年来检索到相关文献仅120篇)。目前针对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主要在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状况以及创业阻碍的现象描述上,缺乏系统性的实证与分析。
综上,国内外的学者针对女性创业已经有比较多的研究,但针对女大学生创业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在内外部环境影响女大学生创业动机和意识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文章尝试从对影响女大学生成功创业的环境因素这一视角展开调查研究。
二、调查研究设计
(一)调查的范围和内容
为了深入分析女性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课题组通过选取北京、上海、南昌、赣州等城市高校不同专业、院系的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也选取男性问卷作为比较组。调查内容主要侧重女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过程方向选择、女性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共20个指标,投放纸质问卷690份,回收616份,有效回收率为89.3%。
(二)研究方法
首先,基于外界环境的支持和鼓励对女大学生创业有重要影响,提出社会因素、学校教育、家庭导向和支持、自身成就动机意识四个方面设计女大学生创业影响因素问卷,并采用小范围测试调整修改相关的影响变量。
其次,采用现场和网络填写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发放时尽量选择综合性院校,主要是避免男女学生太过集中会导致问卷调查数据的偏差,尽量使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
再次,对问卷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调查对影响因子进行了适合性检验分析,调查数据显示四个影响女大学生创业的影响因素总方差达到75.41%,且每个因子的载荷都大于0.5,这说明问卷无论从信度还是效度方面,都具有良好指标,调查的数据具有合理性。
三、女大学生创业现状的调查分析
(一)女大学生创业预期乐观,独立意识逐步增强
课题组的调查发现,有1/2的女大学生强烈希望毕业后通过创业拥有自己的事业,但真正参与创业的比例平均只有13.5%,真正参与成功的比例不足3%。与男性对比组的数据发现,女性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趋向明显低于同类男大学生。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女性大学生还只是停留在设想阶段,没有实际的行动计划。
在创业动力和目的调查选项中,25%的女性选择独立创业实现个人价值,48.7%的女性倾向于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业,相比获得的男性比较组的数据,女性存在更多的理想化成分,对创业困难的认识不够,但也表明女性的独立意识正在逐步加强,尤其是独立于男性期望平等竞争的意识越来越强。
(二)女大学生创业项目选择比较理性,网络创业成最优选择
针对这个方面的调查,课题组设置了创业初期行业选择、起始资金选择、创业企业经营模式选择、创业企业规模等几个问题。通过回收的问卷发现在行业选择上52.7%的女大学生选择服务行业,而男性46.3%选择高科技企业,这说明女性的创业选择要么困于能力要么受传统意识约束。起始资金选择上出现了女性对男性的要求反而高的情况,这说明女性大学生在创业意识比男性更为大胆,但在资金的来源上更倾向保守而不是风险投资。在创业模式和格局选择上,68.7%的女性选择家庭经营和网络创业模式,这与女性特有的周到细致和亲和力的特点有关,这与网联网实际注册的创业者70%以上为女性相应证。
(三)女大学生更关注创业环境,创业受社会和自身因素影响大
在调查“是否希望政府完善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制度环境”时,93.2%的女性选择获得制度保障,这一数据远高于男性对比组,这也说明女性作为弱势群体由于受到家庭、生育、生理等因素的干扰更希望获得政府给予相关的补偿和保护。在调查“婚姻因素对你创业的影响大吗”这一问题时,只有9.8%的女性完全愿意选择创业,大部分选择与伴侣或家人一起创业,这表明女性大学生创业受学校创业氛围、婚姻因素和当地经济发展模式等影响很大。
通过课题组对所获得的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四个环境影响因素中。社会因素和自身因素对女大学生创业的驱动和影响最大,分别是0.381和0.403,这反映出社会观念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女大学生的创业积极性,而女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冒险和成就意识成为能否创业的最大驱动力。
四、完善女大学生创业的发展对策
(一)优化女性创业环境,完善创业实践扶持政策
针对前面的调查我们发现女性大学生比男性更倾向于获得环境和政策的支持,但目前的政策支持并没有体现性别的个体差异。而国外如加拿大皇家银行专门设立了女性信贷部,为女性提供创业资金支持。美国国家中小企业管理局强调风险资金要面向女性,还专门为女性举办了风险资金交易会,并提供技术帮助[4]。
因此政府应该健全创业女性在创业期间的生育保险补偿制度,以降低女性创业者的成本和风险,使女性在创业过程中更少受到家庭、生育、生理等因素干扰。金融扶持上更多倾向于女性项目,一方面女性的风险投资认识度相对弱于男性,另一方面女性创业选择更多集中服务业,吸引风险资金难,因此更需要政府扶持,政府可以联手相关机构企业给予女性创业项目在工商注册、房租补贴、创业资助、税收、创业项目收益商业保险等政策优惠,强化女大学生创业的动机。
(二)强化高校针对女性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才能的培养
近年来虽然众多高校都开展了创业教育,而为女大学生开发的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更是处于空白状态,这也成为制约我国女性创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如何使女大学生适应多变的社会和应对未来的挑战成为高校的一个重要任务。
高校一方面需要将女性创业教育引进大学课程,尤其是针对女性的个体特征对女大学生进行专门的创业教育,以培养他们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强化女性在创业教育组织中的主体作用、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训练,使女性大学生摆脱男女创业差别理论的困扰,提高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社会资本与人际关系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成功的创业需要有效的人际沟通[5]。在风险投资家前展示商业计划书、争取融资的过程中女性大学生的深度思考力和说服力比热情洋溢的表现力更为关键。而女性由于传统教育的缘故在这方面的资源相对缺乏,因此高校需要针对这些开放式分析技能、社交技巧的需求,对女性大学生强化社会资本和人脉等方面的培训,以提升其创业能力[6]。
(三)营造良好的创业社会舆论环境,赋予更多宽容
在以色列“成立一家创业公司或者进军高科技领域已经成了雄心勃勃的以色列年轻人最受尊崇,也是最‘正常’的一种经历。在大部分国家,创业多少只是一部分人的经历,而在以色列这几乎成了标准的职业道路中必走的一步。成功固然是最好的结局,失败也并不是污点,至少它会成为你简历上很重要的一段经历。”[7]可见在“创业的国度”创业是一件令人尊敬的行为,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会成为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都会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尊重。
而在中国传统性别偏见和追求稳定生活的思想不利于女性创业活动的开展。尽管女大学生有自己相对独立的价值观和社会理念,但在面临创业和家庭生活的冲突时,往往很难摆脱来自社会舆论和家庭的双重压力[8]。创业以承担风险和创新为特征,女性需要比男性更多的付出。因此需要社会在完善现有优惠政策的同时为女性创业提供和谐的创业氛围,如对创业失败的宽容、对创业艰难的体谅和对创业者努力的尊重等。
(四)女性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创业意识
据全球创业观察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20%的企业由女性企业家创立,而企业的亏损面仅为2%,可见女性创业者已经用事实证明自主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也是实现对自己人才资源的最优配置。
根据日经产业消费研究所和日经女性编辑部的《女性企业家现状调查》,日本女性企业家50%认为创业动机为干想干的事情;Rebekah Bennett和Susan Dann对澳大利亚女性企业家的调查显示,51.6%的女性企业家创业的动机主要是被“内部的”因素所激励,这些因素包括充实自我、独立、达到满意度和高的生活质量[9]。这些数据说明女性创业不仅从物质层面上解决了女性满足生存需要的经济基础,还从精神层面上对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起到了培养催化的作用,女性转为因实现自我价值、实现理想而创业。
因此女大学生需要强化对自身能力的培养,如强化独立意识和创业意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强化创业逆商培养、善于捕捉机会和资源、提升沟通能力等等,这些素质和能力才是女性创业活动持久和驱动力[10]。
[1]李海秀.解读中国女性生活状况,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突出[DB/OL].光明日报,http://www.chinanews.com/sh/2010/11-09/2642558.shtml.
[2]女性创业活动指数活跃 [DB/OL].中国妇女报,http://www.chinawoman.com/rp/main?fid=open&funhow_news&from=view&nid=70967,2011-06-08.
[3]罗建河.中外女性创业特性的比较与女大学生创业[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9-12.
[4]张 丽,高秀娟.中外女性创业管理与创业教育状况比较研究[J].理论界,2009(10):183-186.
[5]宋 严,宋月萍,李 龙.高等教育与社会资本:性别视角下的审视[J].人口与发展,2012(6):48-54.
[6]黄 俊,陈 扬,麻晓霞.女大学生创业内因与创业意图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10)583-586.
[7]丹·赛诺,索尔·辛格.创业的国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8]孟 彩.女大学生创业的心理障碍分析——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27-31.
[9]女性企业家的创业动机及其管理风格[DB/OL].http://www.cyzone.cn/a/20080306/26951.htm l.
[10]陈 权,刘 宇.基于情绪智力视角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8):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