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法宝

2013-02-20邓显超邓海霞吴金花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群众观点群众

邓显超,邓海霞,吴金花

(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的理论成果,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体现了党的性质与宗旨,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工作路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依靠力量,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法宝。

一、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的形成与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我们党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创立和不断发展的。党的群众路线萌芽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土地革命时期孕育产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由经验上升为理论,在解放战争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和展现,党执政后继续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讲的是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提出党的任务是为了中国广大人民利益而奋斗,党的革命活动要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开展群众运动。1922年,党的二大制定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大的‘群众党’”[1]。在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开始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在1925年12月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年3月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毛泽东批评了当时党的个别领导者脱离群众和压制群众的恶习,提倡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创建人民军队和红色政权后,毛泽东反对单纯军事观点,重视和发动组织群众。他在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决议即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红军是“为了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并帮助群众建设革命政权才去打仗的”[2]。1933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指导查田运动时指出,“不按阶级路线与群众路线,不得群众赞助与同意,都不能使查田运动收到成绩,反会使群众不满,阻碍查田运动的进行。”[3]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搞了多次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集中反映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文章中。他说,我们要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革命的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4]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对红军时期形成的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和升华,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1943年6月,党中央通过了毛泽东撰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领导方法,即“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5]的方法,要求“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6]七大通过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从四个方面对党的群众观点作了系统概括,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并强调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本的组织路线”。[7]这表明,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已经形成、确立。

1956年,党的八大在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第一次写入了“群众路线”的概念,要求“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8]根据毛泽东的论述,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党的群众路线理论作了进一步阐发。邓小平指出,“什么是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呢?”“它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从党的性质和宗旨上强调了“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二是从工作方法上强调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方法。[9]随着20世纪60年代党内左倾思潮和左倾路线的兴起,群众路线一方面在继续有所发展的同时,另一方面也被错误地用来搞阶级斗争、政治运动,成为群众斗群众、特别是群众斗领导的工具。这种政治运动既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又脱离了广大群众,使党的群众路线遭受到严重的挫折。

粉碎“四人帮”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迎来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党根据新的情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群众路线理论。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10]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该《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彻上述各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11]“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2]这一重要论断对群众路线的内涵作出了更为明确、简洁的概括。后来,党的十四大党章中又加了一句“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形成了关于群众路线的完整的表述。[13]此后20年间,群众路线的这一表述一直保持下来,一字未改,成为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明确规定。

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的传家宝

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做出的创新和重大发展,是我们党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一大创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坚持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的历史,是成功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我们党坚信群众有伟大的、无限的创造力,坚信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坚信党的领导和人民是中国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发展中国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问题,从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高度,重新强调了在新时期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明确提出人民利益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考虑和处理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每一个重大理论的提出,每一项重大政策的出台,都注重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丰富经验,形成正确的理论和政策,用于指导和推进改革。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遭遇严重挫折的严峻局面,高度重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把“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坚持群众路线内化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和共同追求,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继续高擎群众路线的旗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群众观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执政理念。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与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共同奋斗,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成功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建设的50多年的发展历程昭示我们,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家宝。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得好,我们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会遭受挫折。面对复杂多变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实现十八大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观点,深入贯彻群众路线,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力量源泉,汇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努力做到在带领人民中实现中国梦,在造福人民中实现中国梦,在依靠人民中实现中国梦。

在带领人民中实现中国梦。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民族复兴伟业的领路人和主心骨,是实现中国梦的领导力量。离开了党的坚强领导,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就难以集中起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发挥出来,伟大梦想就不可能变成现实。中国梦的总体设计、战略规划和实践展开,要靠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干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来推进。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纯洁性、提高执政能力,要经受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等重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重大危险。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真正形成和发挥出来,只有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切实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才能成为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坚强领导核心。

在造福人民中实现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前提,人民幸福是目标。实现中国梦,归根到底就是要让人民物质生活更加富裕、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使每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4],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为人民造福,就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就要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发展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权益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断为人民造福,才能使改革得到更为广泛的社会支持,给改革不断注入活力和动力。

在依靠人民中实现中国梦。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的日常社会实践活动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依靠力量和根本动力。中国梦一直以来都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15]“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16]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主体,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只有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只有使一切有利于造福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使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变为现实。离开了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基本要求,离开了人民群众主人翁精神的发扬,再好的目标也会失去根基,再好的蓝图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要从思想深处真正把人民群众当做主人、当成先生,遇事同群众商量,虚心向群众学习。只要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与全体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中国共产党就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把人民团结成“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1]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一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90.

[2][4]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6,136.

[3]毛泽东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4.

[5][6]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7,899.

[7]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397.

[8]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9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316.

[9]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7.

[10]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11][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重要文件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202,204.

[13]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94.

[14][15]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16]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2).

猜你喜欢

群众观点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党校教员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光荣传统搞好新时期党建工作
科学把握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现代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