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洒满了麦垌村

2013-02-19伍志雄

源流 2013年1期
关键词:李宁驻村村干部

伍志雄

麦垌的山更青了,麦垌的水更绿了,麦垌人的笑容更加灿烂了,幸福的脚步悄悄迈进了偏远的麦垌老区。

为麦垌村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阳春市岗美镇麦垌村委会属抗日老区,现有1986人,下辖11条自然村,耕地总面积2256亩,山岭面积14000亩,是一个山多地少的老区村。这里远离城镇,距岗美镇政府15公里,至2009年底尚有54户村民未脱离贫困。麦垌村集体经济2009年的收入才3400元,主要是靠3亩荔枝园的承包款和部分办公场所出租收入,是典型的贫困村。

上级党委、政府时时关心着这里的老区人民,关心着老区的发展。2009年底,由阳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与市统计局、供销社共同组成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组走进了老区、走进了麦垌,给麦垌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的到来,犹如馨香的春风,吹遍了麦垌的山山水水,给麦垌村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12月初,冬日太阳暖洋洋的。走进麦垌,车子在延绵而平坦的水泥道路上行驶,一片片绿意盎然的山林和庄稼,静静的村落,炊烟袅袅,一幢幢别致的楼房镶嵌其中,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倍受鼓舞。打开车窗,一股夹带着乡村气息的微风扑面而来,温馨而绵醇,沁人肺腑。

很快,车子驶进了麦垌村委会。村支部书记兼主任黄齐益高兴地说:“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组的到来,给我们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维护并装修好了陈旧的办公楼,为村里铺设了3公里水泥路,方便村民出行;修建陂头4座,方便了农田灌溉用水;新拓展的经济项目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2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0多万元。”这时,麦垌村委会麦垌自然村的村民梁荣信接过话茬说:“工作组的同志真的了不起,他们到来后就一心为村民办好事、实事,把身心都融入到村民之中,帮助贫困户建起了新楼房,还准备建村文化室呢,使我们村大变样了,村民的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三年来,帮扶单位领导到村到户569人次,30名驻村挂户干部到村到户累计2872人次,他们深入了解帮扶对象户生产生活情况,制订了“一户一法”帮扶规划,以产业发展为龙头,出实招,做实事,使帮扶工作收到了实效。通过帮扶,麦垌村集体年经济收入从2010年底的1万元增加至2012年底的10.54万元,增加近10倍;32户有发展能力的帮扶对象,2012年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9203元。同时,投入了12万元为村委会建起一个花木苗圃场,为麦垌小学安装了水塔,解决了师生及村委会办公楼的用水问题;完成了3.05公里村委会通自然村硬底化的村道建设,并对村道进行维护,清除淤泥,方便了群众出行。基本实现了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气象。

贫困户筑也有了温暖的家

“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组是我家的恩人,如果不是他们的到来,我连想都不敢想自己还能住上新楼房!”苏宗爱说。

苏宗爱是麦垌村委会花根自然村的村民,一家6口人,上有86岁的母亲,下有一男两女三个孩子,一直居住在破旧的泥砖瓦房。2010年底,被帮扶的苏宗爱家来了一班特殊的客人,他们就是帮扶单位的领导和驻村挂户干部。在暗淡的灯光下,他们打开笔记本,听着苏宗爱讲述家里的实际困难,为苏宗爱一家发展经济出谋划策,让苏宗爱深受鼓舞。

然而,当帮扶单位的领导、驻村挂户干部提出要帮苏宗爱建房子时,苏宗爱和妻子的眼睛睁得大大的,连连摇头说:“不可能的、不可能的……。”在驻村干部的鼓励下,苏宗爱把家里饲养的6头大肉猪卖掉了,再通过亲戚朋友共筹到5万多元,使房子的建设得以破土动工。在建设房子的过程中,驻村干部谭支乐、市人社局李宁、市统计局王来庆、市供销社的李家锐等经常来到施工现场,严把建筑的质量关,并实时解决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直至2011年初,苏宗爱一家住进了一层半、建筑面积达90多平方米,四房一厅、还设置有一个蓄谷间的新楼房。

在帮扶单位的支持和驻村干部的精心策划下,苏宗爱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不断拓展致富思路,先后种上了2亩种沙姜,饲养了10头母猪,耕种4亩种水田,家庭经济收入逐年提高。如今,他不但偿还了建房时所借的钱,还建起了三间瓦房,家庭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48岁的苏宗爱一脸的幸福。他说:“我的二女苏盈盈在广东外语外贸学院毕业了,在广州一家外贸公司找到了工作。儿子苏越现在暨南大学读书,2013年也毕业了。小女孩的病也基本治愈了。我相信生活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当我们来到帮扶对象谢绍信家的时候,正赶着山羊进栏的谢绍信快言快语:“感谢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是扶贫工作组使我家摆脱贫困,并逐步走向致富的。我相信再过两年,我家的年收入将会超过10万元。”

“挂点我村的扶贫工作组,还有岗美镇的镇委书记黄家新等领导,非常关爱我们这些扶贫对象,经常深入到家中,关心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为我们发展家庭经济出谋划策。”谢绍信说。

谢绍信已50岁了。十多年前,他父亲留下的祖屋崩塌了,他一家3口人就借居在弟弟的家中。2002年底,他不幸因脑中风住进了阳春市人民医院,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借了不少债。自此以后,谢绍信一家人就在家里靠种田地过日子,过着十分清贫的生活。直到2009年底,挂点扶贫单位、驻村挂户干部进来后,才使谢绍信一家人重新燃起了新的希望。

2011年初,在帮扶单位以及当地镇委、镇政府的帮扶下,谢绍信建起了一幢占地面积70平方米、高一层的新楼房,他的儿子、新过门的儿媳妇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在阳春市区找到了工作,他和妻子在家除了种植2亩水稻外,还力所能及地养鱼、养母猪、养山羊,使家庭的收入从原来每年4000多元跃到2011年的5万元,实现了人均年收入超万元,生活也逐渐走向富裕。谢绍信一边抽烟一边幸福地笑了。

帮扶单位及驻村干部进驻麦垌村之后,在扶持发展生产、逐步改善贫困户生活的同时,把解决贫困户的住房难问题摆到重要位置。2010年以来,共投入贫困户泥砖房改造资金34.5万元,帮助28户贫困户改造泥砖房,使86人住进了新居。

他们打心眼里喜欢扶贫“双到”干部

到村到户,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生产、生活情况,谋划家庭经济发展思路;踏遍村里的山山水水,寻找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变“输血”为“造血”。进驻麦垌的帮扶单位及驻村挂户干部,把爱洒向麦垌的山山水水。他们每一个脚印,都深深地印入了麦垌村民的心。麦垌村民亲切地称他们是自己的“亲人”。

“真心为村民付出,为他们谋利益,他们就会记你一辈子,把你当作自己的亲人。”这是阳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主任科员李宁在驻村扶贫中的深刻体会。三年来,帮扶单位的领导,30多名驻村挂户帮扶干部,正是以这样的理念,以这样的奉献精神,扎根于麦垌老区,想方设法为麦垌民办实事、好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深受麦垌村民的敬重。

麦垌村委会副主任谢克友说:“帮扶单位的领导和驻村干部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形象,在扶贫工作中,他们行动到位、关照到位、资金到位,真正实事实做。”谢克友指着李宁说:“你看看他,刚进来的时候脸色红润,现在却瘦得像什么样啊!他的心一直都扑在了麦垌村的扶贫工作上啊!”是的,很多村民对李宁都很熟络。“他那辆白色的车子一开进村子,我们都倍感亲切。”田辽自然村村民廖裕辉说:“他为我们村,为我们这些贫困户奔波劳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成了我们的主心骨,这样的干部我们打心眼里喜欢。”

这时,身边的麦垌村村民梁荣信竖起拇指说:“其实,帮扶单位的领导和驻村挂户干部个个都是顶呱呱的,他们都一心扑在了扶贫济困上来,为我们村、贫困户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

2012年10月以来,正是麦垌村修建新村陂头、田辽村龙仔陂头等项目动工建设的关键时刻,作为驻村干部的李宁身患重感冒,依然驻进村里,每天来到施工现场,协调督促施工。一次大雨过后,李宁等驻村干部正与村干部在办公室商量如何做好风雨季节的防御工作,一村民反映下三村80多岁的谢礼英与患有精神病的小儿子住一间破旧不堪的泥砖瓦房里,下大雨时不能居住。李宁闻听后,不顾身患重感冒,立即驱车来到下三村实地察看,并妥善安置好谢礼英母子俩。后来,他还出6000元给谢礼英母子俩盖了一房一厨房的砖瓦结构房子,使他们住上了简易的新居。说起李宁等驻村挂户干部以及帮扶单位的事迹,聚在一起的村民们总是赞不绝口。他们为村民所做的好事、所办的实事,村民都一一记在心里。

帮扶单位通过帮扶发展生产建立了恒通猪苗购销中心,建立了母猪养殖示范点2个,冬种示范点1个。同时开办非农劳动技能培训班2期,培训66人,向外输送务工人员38名;组织农技培训班6次,共培训202人;发放给贫困户读书子女的扶贫助学款9800多元。为麦垌村民不断走向富裕夯实了基础。

目前,麦垌委会村有了农家书屋、文化室、卫生室、公厕、垃圾收集设施、室外公共体育场所等,村里公共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落日的余辉,映照在麦垌村的田野上,也映红了麦垌村民幸福的脸。我们深信,麦垌村的明天会更好!

猜你喜欢

李宁驻村村干部
回望祖山图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Progress in quantum well and quantum cascade infrared photodetectors in SITP∗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跌宕起伏“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