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2013-02-18刘艳君
刘艳君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桦甸分校,吉林 桦甸 132400)
201 3 年6月,教育督导与评价研讨会明确表示:我国将出台一系列的文件,建立有关师德师风考核的长效机制,为我国的师德师风建设划出“红线”,用高压态势守住师德底线成为未来师德师风建设的鲜明态度。正所谓:“学为人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学生的行为规范,最近频频爆出的师德师风丑闻:如众多高校校长因陷入“腐败门”事件而纷纷落马;多名高校教师在科研工作中抄袭剽窃、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等不端行为,这些都引起了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担忧。因此,只有自觉的遏制有损于高校教师名誉的行为,从根本上提高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准,才能有效的为高校构建“师之德,教之魂”师德师风大厦。
一、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
顾名思义,师德师风是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道德素质和教育行业内的风尚风气。从古至今,在我国众多知名高校的校训中都可以寻觅到有关师德师风的踪迹,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八字箴言,就紧扣“师范”二字将学与行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明确的阐述,既展现了北师大深厚的品格气度和人文风貌,也为新时期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带来了很多启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更加重视利益所带来的现实意义,当现实与理想不匹配时就容易引发学生思想的失衡、失态,甚至失控。2013年4月16日,复旦大学研究生黄洋遭室友投毒而离世的事件足以震惊世人,诸如此类校园惨案还有很多,这不仅反映了中国的高等教育在伦理道德方面的缺失,也说明我国高校的师德师风在创建和谐安全校园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函待提高。
正因为高校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教育科研、社会服务等重任,而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师德师风水平,不仅影响到高校的办学质量,也是衡量高校是否具有强劲发展潜力的衡量标准。因此,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势在必行.高尚的师德师风为高校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意义,其主要表现为:一是可以为高校创设清正廉洁的教育教学环境,通过一代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为高校积累雄厚的精神财富,体现出师德师风所蕴含的“厚德载物”的特性;二是可以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感染启迪学生,使培养出的人才能明礼诚信而备受社会欢迎,扩大高校的影响力;三是降低学术研究的功利化、行政化的程度,促进高校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将不良社会风气阻挡在大学校园之外,使高校真正变为学术风气浓厚、治学育人严谨的人才培育基地。
二、高校师德师风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中主要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师德师风评价的有效机制、师德师风建设滞后等多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高校教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足,而导致失范事件频繁发生。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有的高校教师只将精力投入到科研项目上去,看重能提升自己个人能力和价值的项目,思想政治倾向淡薄,常常在一些公开的场合发表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观念,比如某知名高校的教师公开发表的贬低自考生的言论,就曾经在社会上引发一场对于自考生的广泛关注,这种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自考生的事件,也暴露出部分高校教师头脑中的人才观歪曲;二是有些高校教师忽视了本身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对于教学不思进取,与学生缺乏交流和关爱,更谈不上为学生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是学术腐败现象比较严重,除了剽窃与抄袭之外,还存在编凑教材、学术注水、立项和评奖混乱、学术二道贩子等多种问题,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行业的声誉,也成为高校师德师风沦丧的主要表现。
(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
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丰富,包括观念、教学水平、职业素养、行为举止等多个方面,这就为师德师风的考核评价增加了很多难度。正因为对高校师德师风进行考核是否公平,决定着能否寻找到一条标准化的“红线”来体现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公信力。而现在大多数高校师德师风的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对教师的考核通常变为学校内部的自我包庇或者变相沦为学校领导的“一言堂”。其次,评价标准往往脱离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这种流于形式的评价标准缺乏合理性、科学性,限制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发展进程。另外,在师德师风建设中不能形成有效地激励机制,很多时候评价考核结果不能及时进行公告,导致教师对评价考核的奖罚情况并不清晰,师德师风高尚与否,所受到的待遇完全一样,挫伤了高校教师塑造良好师德师风的积极性,使得高校中有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规章制度也形同虚设。
(三)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缺乏活力
高校的师资队伍基本是由高学历、高素质、高层次的人才组成,他们接受外界的信息渠道更广,看待一些时政热点和重大事件的眼光更为敏锐,而现行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一般还沿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方式方法,主要表现为: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很多高校依然没有建立起专门的教师思想信息收集系统,缺乏与教师的沟通交流使得师德师风建设陷入一种被动状态;其次,没有建立专门负责师德师风管理、建设部门,通常是由校党委宣传部、工会等部门兼任,职权不明确不利于师德师风管理建设工作的进行。由此可见,这些手段陈旧、内容老套、方法呆板的工作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很多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成为空喊政治口号代名词,不能依据高校教师的自身特性将师德师风建设落实到教师管理过程中,而这种严重缺乏创新和活力的机制也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埋下了诸多隐患。
三、积极探索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积极探索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途径,不仅是重塑师德师风的重要保证,也是清除高校腐败、守住师德师风底线的基础,可以从思想认识、管理机制、处罚力度以及沟通渠道等多个方面探索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途径,具体措施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思想上重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从思想高度上充分认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是推进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源和基础。高校的各个院系和每一位老师应该积极响应师德师风建设的号召,使师德师风建设不仅仅是流于形式,从而丰富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提高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质量和水准。其次,要形成师德师风建设的长效管理建设机制,具体表现为:一是要细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内容,形成一个全方位的工作管理体系。按日、周、月、年度等不同时间段对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布置不同的任务:每日抽派专人对师德师风情况进行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每周对师德师风建设情况进行跟踪检查,以便随时调整工作重点;每月对这一阶段的师德师风建设进行讲评,实现师德师风建设的层近性发展;每学期对各个院系和教师个人进行综合性考核,推选出师德师风的优秀代表,以他们的榜样示范力量去影响更多人。二是要严肃教师的工作教学纪律,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专门的师德师风考核评定档案,适当增加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不定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师德师风培训活动,邀请国内知名的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做报告或观看师德师风先进人物的事迹,将“德为教育之本,品为教学之先”的思想灌输到每一位高校教师的头脑中,提高高校教师参与师德师风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
(二)从严进行考核监督,对有失师德师风的行为采取零容忍
很多时候,那些严重破坏了高校教师形象和公信力的事件往往是无果而终,仅仅是在一段时间内引起社会的关注与热议,或者事件当事者遭到同行的批评和嘲笑而已,并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惩罚措施,这也为滋生众多有损高校和教师颜面的事件放松了“警戒线”。当前教育部正在积极推行的“教师将打破终身制,实行5年一次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中,师德师风考核评定成为重点内容,正体现了师德师风建设对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要避免诸如“高校教授潜规则女研究生”之类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对教师的师德师风的监督处罚从严从重,从教师、学校、社会等多个角度加强对师德师风管理建设的监督力度,对有失师德师风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改变以往那些不痛不痒的通告、降级等惩戒措施,对损害师德师风的教师采用清除出教师队伍的做法以正视听,真正为跨越师德师风雷区的人划出一条警示红线。
(三)建立有效沟通渠道,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注入新鲜动力
以人为本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实现高校教师的跨越式发展,让关爱每一位教师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提,这就需要在学校和教师之间建立起有效地沟通渠道,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并学会聆听他们的需求和心声,明晰每一位教师的思想动态,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水平和生活条件,才能使教师安心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减少高校教师外出兼职的机会。另外,创新理念是让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充满活力的保证,针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法内容陈旧的问题,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高校建设师德师风建立现代化的学习评定系统,构建以师德师风建设为主题的校园文化,使高校能够真正成为处处充满文化气息的学术重地,而不是滋生腐败、造假的污垢之所。
结语:
总之,高校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上层教育,其师德师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名誉和教学质量,只有对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才能让这支优秀的高素质教育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促进高校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1]冉春桃.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1).
[2]姜海滨,王有存.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3]贾黔峰.师德师风教育之本[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