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憩园》看中国现当代文学典律的构建

2013-02-18罗素峰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主人文学思想

罗素峰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晋中 030600)

前言

探讨文学典律,首先要明白什么是经典,“经典”要能经的起岁月的淘洗,作为现当代文学经典又要有当下鲜明的时代特色或是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文学方式。而经典化的过程,即作家们不断找寻自己的风格,完善自己的作品,去粗取精,不断斟酌精炼,从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内涵到文学形式、手法、语言、意境等整体性的完善改革,就是整个文学典律的构建。有人评价巴金的《憩园》论谨严可与鲁迅争衡,论优美则可与沈从文竞耀,论生动不让老舍,论缱绻不下郁达夫,但是论艺术的节制和纯粹、情节与角色、趣旨和技巧的均衡和谐,以及整个作品的晶莹浑园,从各个角度看都恰到好处,则远超过诸人,可以说,卓然独立,出类拔萃。从这样的高的评价里我们可以看到《憩园》作为巴金后期转变之作,是他集前期的抒情的热烈奔放,沉淀于后期沉静优雅的叙述中的达成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鉴赏和学习价值,可谓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典范。我们可以通过对《憩园》的行文构思和作文立意的剖析,从严谨的结构布局、巧妙的情节安排、形象的人物塑造、沉稳抒情式语言文字里窥视它成为文学经典的原因和要素,同时结合行文背后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思想价值,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典律的构建。

一、主要内容

《憩园》以抗战时期为背景,故事发生在当时国统区的中心城市——重庆。小说以“我”为主人公,从“我”寄居在同窗好友姚国栋家中,即一个叫“憩园”的院子里展开了故事的叙述。通过与好友第二任妻子万昭华、前妻所生的儿子小虎等人的接触,了解到好友对儿子的溺爱和儿子对继母的不满发泄,揭开了看似平和优渥的地主家庭生活背后的重重矛盾。同时因偶然识得闯入憩园的杨家小孩,又从他人口中逐步了解到前憩园主人杨三爷的可恨可悲的遭遇。文中的“我”与好友妻子昭华引以为知己,与孝顺的杨家次子成为好朋友,慢慢了解到憩园富裕安康生活背后的腐朽陈旧。最终以骄枉的小虎溺水而亡,可恨的杨三爷可怜落寞地死去收场。留给我们的是地主阶级安康富裕生活背后的千疮百孔,揭示了封建地主阶级寄生生活的麻木腐朽,人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我束缚,不劳而获的优越生活和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恩泽的封建思想对人的生存能力、生活状态以及精神世界逐步腐蚀。表达的是一种人对自身命运放弃主宰也无力主宰的生存状态,是人们从内到外,从态度能力到精神思想被封建寄生生活彻底蛀空后的失重现象。这样一个主题的提出,比针对封建阶级的危险性、不平等性、压迫残害人民更具前瞻性和深刻性,揭示了封建阶级的寄生生活不仅仅是不平等的象征,以他人的血汗劳动、牺牲幸福为代价,更是以有着优越生活地位的封建阶级自身精神的空虚为载体,侵害的是他们自己的生活状态,变得陈腐拘束,毫无生机,麻木不仁。

二、线索与结构

小说分为虚实两条线索进行情节的展开,以此为主干向外延展,包括了诸多人物和细小的故事情节,向我们娓娓道来憩园两代主人相似的生活状态和冥冥中注定的悲剧。一条明线主要讲述的“我”看到的、参与的憩园现今的主人姚国栋一家的状况和矛盾;另一条暗线则是追溯回忆憩园上一代主人杨三爷的从富有到落魄的腐朽生活,主要通过“我”的观察探访和倾听他人讲述。这样的线索结构使故事在一明一暗的设置中缓慢进行,既有现今主人正值风华、家境优越、生活安逸与上一代主人浪荡败家、落魄可怜的对比,又有前后两代主人因其相似的阶级优越性,不劳而获的富贵生活而共同走向陈旧、腐朽生活的相似性比较,丰富了故事内容,也让故事情节展开的更为合理,更能着重表现小说传达的“长宜子孙”的看法。可以说正是这种双线索的结构形式,使整个小说更趋于完整,让故事情节更丰满,虚实命案互相呼应对照,有利于铺垫,转折,便于情节的展开,同时也反映了作家把握全文的大局观和布局结构的细节能力,是对文学作品的不断打磨,才能形成的经典要素。

三、人物的塑造

姚国栋——憩园现任主人,小说的重要人物之一。这是一位读过大学、留过洋、当过教授、做过官的青年俊杰,原本应该有着多姿多彩的人生,有所谓的人生理想,有发挥自己才干的机会,却因为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影响,在住进豪华的憩园后,便靠着父辈留下的田产,开始过起了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在小说的人物塑造中,注重了对人物性格复杂性的表现。姚大少并不是一个作奸犯科、挥霍家产的败家子,他只是陷入父辈们身处地主阶级的循环中,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看起来很忙,实际上每天不过是泡泡茶馆,看看戏文,应酬同样等级的人物。他曾经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却抓住自身优越的地位不放,而是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沉迷于享乐。在安逸和无聊中打发着时间和生命。这更能表现封建阶级的毒害,在不知不觉中腐蚀人的斗志。

万昭华——憩园主人的第二任妻子,原本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女性,受过新思潮的洗礼,但是随着丈夫入住憩园后,既要面对继子和其外婆家的刁难,丈夫的不理解,又被囿于这样一个小天地中,失去自由和理想。但她又是温柔善良、善解人意、乐观积极的形象,是作者在沉闷腐朽的地主阶级生活下的一抹亮光。有着自己的人生意义,愿意分享别人的哭与乐,愿意帮助需要的人。但是她又身陷在封建礼教的束缚里,向往自由,渴望理解,却难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逐步变成笼中的金丝鸟。这种无可奈何的人物悲情,更具真实性,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憩园旧主人——杨三老爷。这是一个用于和现任主人的安逸生活作对比的悲情人物,同时他的落魄也预示着现任憩园主人的命运。本来生于富足大家庭,却因浪荡败家,众叛亲离,沦为苦力,因偷窃而被抓,最后孤苦无依地死去。他是典型的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依赖父辈留下的荣光和田产过着富贵的日子,不思进取,沉迷于安乐享受,因着自身的无能与腐败,终究不能让他继续享受祖先的恩泽。不劳而获、衣食无忧的腐朽生活逐步麻痹了他的神经,让他失去了对自身命运的审视与改变。从本质上看,他并不坏,只是传统的体制让他失去了主宰自我的能力,寄生生活彻底蛀空了他生存的能力,只能一步步地走向堕落的深渊。这样一个可恨又可悲的人物,恰好是对封建特权阶级“长宜子孙”思想的深刻反讽,对不劳而获,耽于享乐丧失生命活力的生活状态的抨击。这样一个典型人物正是一部经典文学所必备的,也是文学典律构建中的重要环节。

四、语言意境

《憩园》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是巴金转变风格时期的重要代表,是结合了前期行文直白、抒情热烈的语言方式后,逐步向内敛沉静转变,语言更为亲切婉转、舒缓自如,但表达的情感依然炽烈。用这种散文的笔调,便于缓慢地展开故事情节,营造相应的意境,将读者带入其间,仔细品位琢磨一字一句的深意和沧桑。这正是作家精炼语言,打磨意境的体现,是文学典律构建的要素。能够在冷静严肃的叙述中,夹杂温柔婉转,传递细腻深沉的意境上,这是现当代文学对古典文学的借鉴。国人喜说话婉转,不喜直白,喜有留白,即有思考想象的空间,不喜直截了当的叙述,可以说《憩园》正好弥补了巴金以前直白的文风,能营造淡然文雅中蕴含浓厚热烈感情,又余味隽永的境界,是文学典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思想价值

《憩园》通过前后两代主人相似的命运喻示着封建社会的腐朽惨败。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剥削阶级妄图“长宜子孙”,殊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子孙后代逐步沦为五谷不勤,不思进取,坐吃山空的寄生状态。这是从封建体制内部打破其所谓的坚硬外壳,不劳而获的寄生生活既是广大平民百姓的毒瘤,对其它自身的利益继承者也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为在不知不觉的安乐且优越的生活中,它让人逐步丧失生存的能力,更是直接侵蚀了人的生存意志和精神思想。正是通过这种宿命似的悲剧,作家对封建社会的腐朽提出了新的历史性见解,让文学从简单的欣赏和艺术的价值提升到对生命的意义和历史社会发展进程的思考上。从中我们看到了奢华光鲜的物质外表和阶级优越性背后,是精神深处的颓败不堪,是社会发展的退步。所以深刻的思想价值,不论是高尚的情感思想还是关乎人生哲学、社会发展的思想,体现的是一部文学作品蕴含的思考结晶和悲悯天下的情怀。只有这样一种超越时空限制,超越历史阻隔的精神力量才能保证文学经典的永恒不朽,同时结合当前时代的生活状况,历史背景,社会发展,更能传递出时代的特色,是文学典律构建的思想核心。

[1]张璐燕.从《憩园》看中国现当代文学典律的构建[J].小说评论,2012,(05).

[2]黄万华.20世纪视野中的文学典律构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5).

[3]黄万华.经典性阅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典律构建”的基石[J].天津社会科学,2012,(01).

猜你喜欢

主人文学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我们需要文学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主人有的我也有
弓的主人
主人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