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舞蹈专业课程设置与构想

2013-02-18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12期
关键词:舞蹈职业课程

李 涛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 桂林 541001)

全国首届职业院校舞蹈比赛落幕了,在这次比赛中来自全国各地的36个代表队,274名选手以淘汰赛的方式参与了各个赛项的角逐。节目异彩纷呈,夺目绚烂。而这样的赛事和桃李杯是不同的,从它的特点看有两个方面的区别。

首先,职业技能大赛要区别专业舞蹈大赛,桃李杯的比赛重结果,产新秀,培养高精尖的艺术人才;而职业技能比赛重视的是过程,我们要细化和明确养成教育的细节教学管理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职业技能比赛检验的是教学过程,重视基础教育,而这样的教学过程直接影响到了专业赛事的结果,两方面相辅相成,所以比任何一个比赛都要重要;

其次,由于在全国文化大发展的同时,原创作品是时代形式的必然趋势和产物,而在创作一个舞蹈作品的背后是要支付高额的费用,这样的排练费用以及服装、道具、音乐的制作的支出,对于一些普通家庭来说难以承担,所以在这次的比赛中规定学习剧目范围,简单比赛,减轻负担,全面的挖掘艺术人才;

一、中国舞各赛项分析

技术技巧赛项

1.职业教育的标准化与基训课程的科学化。坚持和发扬中国特色的基本功训练,有自己的传统基功训练模式和方法,建立中国式的训练体系,应当坚持中国本土基训的使命感。基本功是舞蹈的导入训练,通过它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在展示和表现作品时更加全面。而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是否遵循了教学科学精神,是否结合了学习运动学、动作分析学、解剖学、心理学等等各方面的因素来综合考虑基功课堂的完整性、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舞蹈性和趣味性。

2.明确各个阶段基功训练的目的和目标。中职是练习扎实的童子功,也是脚、腰、腿的能力基础训练,展现的是身体的灵活性,这样的阶段分类练习要符合生理需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怎么练,练什么,什么时候练什么等;高职是在基功的基础上延展舞蹈的表演性,也就是职业方向,这种表演应该是集合了古典身韵的多方面细致学习,是一个质的提高和飞跃。

3.摆正基功在舞蹈中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孤立基本功训练,要明白技术技巧、风格表演、剧目表演、知识理论和实践课程五大课群构成中,他们都是彼此知识体系的一个链接和构成。要准确把握技术的艺术性和语言性、表现性、创造性,在古典舞中每一个动作的特定名称要在动作要领中具体呈现,例如在踢腿中要明白前旁腿踢起来的感觉是脆,片盖腿是闪,后腿是展,以及要恰当处理动作在空间的塑造性。

中国舞作品赛项

首先,有些作品不在规定的选材范围之内,自拟题目,跳一段组合,要分清组合和作品的区别。组合是单一或多方面训练某一种地区、某一种情感或某一种体态、步伐而产生的片段性组合,作品是根据古典名著、日常生活,从生活的点滴积累,去阐述一段故事,刻画一个人物,升华一份感情,所以作为青年教师一定要明白词语含义的界定;

其次,有些作品含义较深,比如:《日出》展现的是上海交际花并且在表演中脱掉旗袍的风尘女子形象,放在中专孩子的剧目排练中,极不合适也不负责,在舞蹈作品中技术的高超也许能展示选手的能力,但是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和性格养成,如果教育不当,显而易见会影响中专学生的心理问题。

再次,作品过于简单、苍白、单薄,幼儿题材的舞蹈作品,又不能准确的展示中专学生的基本功和在现阶段的表现能力,1986年至今桃李杯的舞蹈作品分为写人、写物、抒情等多种类型,作为教师应当负责任的去思考和选择,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学习交流和提高。

即兴创编赛项

学生在即兴编创的环节,当学生拿到音乐时,许多同学没有思路和头绪,任意加动作,无主题、无思想,纯粹的“乱”舞一番;现场解释作品时,许多同学都是爱情、思念、伤心、绝望,主题范围较狭窄,文化层次面较低;学生展示中没有把音乐层次较好的展现出来,几个学生在抽到古典音乐时,表现的内容和想法不当,情感和内容完全没有在节拍之中,直接把课堂组合搬到了创编环节中。编创一定要有自己的联想和再创造,同时没有人物、情感的编创是不会有感染力的。

二、比赛考察学生能力,侧面观察和监管学校课程体系

首先,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要求每个人终身教育,尤其是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后,全国文化大发展,更加推动了职业院校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教师的再教育问题,要接受知识,传播文化,提升自我,培育栋梁。也许在这个时代中很容易职业倦怠,但是如果没有理想和提高,教育将没有希望;

其次,学生的感悟、接受问题,有些学生天生接受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长期、连续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灌输、练习和积累,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具体呈现。这也考查到了我们教师在教学方法创新,在课堂中要灵活教学,同时要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情景,感受音乐的细节;

再次,教师对学生塑造和刻画人物形象、情感表达中要准、稳,对学生的作品选材、思想表达定位准确。如果对作品选材不细致,排练不到位,表演无画面感,直接影响到学生诠释作品的情感准确性。要强化个性训练,作为新时代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人取材”。

三、高职高专舞蹈课程设置与构想

1.职业类与师范类

高职高专是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和高等专科学校,都是属于专科层次的普通高等学校,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高专中艺术类的方向有所不同,其中包含了师范类和职业类,在师范类中又分为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职业类教育中要求专业方向明显,能够胜任院团的招收条件和工作环境,而师范类教育要求学生要广泛全面的了解声乐、器乐、舞蹈等方面的课程,这才符合幼儿、中小学的教师要求,这些院校统称为艺术类专业,但是方向不同,侧重点不同,招生资源不同,致使在课程体系、教学大纲、培养计划和实践教育中要分类确定自己的课程安排和培养目标。

2.创新舞蹈课程开设

对于新世纪的学生来讲,即兴创编是一门必须学习、必须掌握、必须研究的学科,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如何练习软开,学习56个民族民间舞蹈,诠释人物或作品情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自学能力,丰富学生知识的全面摄取,这就要求艺术教育要完善课程设置、规划,这也是创造性课程开设的必要措施和手段,同时即兴和编创也是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进一步理解,能够在训练中捕捉舞蹈风格的准确性,也是培养新时代学子对生活的观察、模拟和再创造。

同时学校应该开设民族民间或地域性实践考察,也就是采风课程,让学生真实感受各个地方的舞蹈种类和风格,也可以通过自我观察,系统的将所观所听记录在册,放在心中,这样的实践课堂效果比关在教室里要事半功倍,不仅让学生自觉规范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态、地域问题,在编创的时候也可以有素材、有方向、有想法。

3.课程设置的特色专业

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至今大概有1280多所,这些院校所在的地区地貌、性格、风俗、习惯都有所不同,许多本科院校已经在这几年的文化改革发展中相继推出了自己的特色课程,比如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的广西特有少数民族壮、瑶、京、仫佬、毛南族课堂教学,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的河北民间舞的冀东地秧歌、井陉拉花、沧州落子的特色课程。俗话说“艺术是一颗遗留的明珠”,说明很多地方的舞种还未被发现,被挖掘,例如地方小剧种:桂林地区的彩调等,以戏剧展现形式中多有歌舞相伴,我们要去发现和收集关于舞蹈的材料,整合资料,带入课堂,对于舞蹈教学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收获。

4.教育既要统一又要各异

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要千篇一律,整齐划一,还是应该在学习中发现更多教学模式、方法,随着发展,教师应当明白不能用一种方法在一批学生上,那样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同时在因材施教的环境中,教育教学要百花齐放,突出民族地域性和体现学生个性,目的还是要把他们培养成有用可用的人才,需要整齐的时候全部循规蹈矩,精准;需要天马行空的编排时,又可以独辟路径,匠心独运,这样的教学管理和研究肯定是需要一定时间摸索,但是我们要大胆的开拓这条道路,这样的教育才可以和这个时代并驾齐驱。

5.输出检验教学,教学结合社会

在文化大发展的当下,制度要求改革,但演艺院团仍然是高职高专的最好出路,在高校中“招的进,教的好,输的出”是一种检验学校教学成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结合市场经济的一种新的呈现方式。学校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联系社会,洞悉舞蹈专业的就业方向,我们的培养就要朝社会需要的人才方向倾斜,如今应侧重“多专多能”的思考型、可用型人才,过去的一专多能在现代的社会中显得有些薄弱,跟进、发展才是高职高专强校的标准和理想。

圆满结束的全国首届职业院校比赛显示了职业教育的成果,推出了一批艺术的拔尖人才,促进了校与校、师与师、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和提高,扩大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在其中我们也发现了艺术职教管理的不足,没有比较就不会反思、提高和创新,在这样的交流中有利于高职高专舞蹈专业教学的规范化,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化和专业课程门类教学的精准化,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反思、规划和前景。

[1]吴淑丹.关于高职高专舞蹈系课程设置的一些思考[J].成才之路,2010,(24).

[2]汪艳秋.高职高专学前专业舞蹈课程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0,(22).

[3]沈玉萍.舞蹈教学中“即兴舞蹈”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5).

猜你喜欢

舞蹈职业课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学舞蹈的男孩子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舞蹈课
职业写作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