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3-02-18

关键词:理论课实效性马克思主义

郭 昭 昭

(江苏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近年来,意识形态有效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关注的重点,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逐步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环节的设置和执行至关重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实践教学长效机制[注]王建民、 楚莉莉《关于建设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环节长效机制的探讨——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4期。、实践教学的内涵[注]刘晓霞《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涵及应用路径》,《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第12期。、实践教学的功能[注]何腊生《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功能》,《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第16期。以及实践教学实施方式的研究[注]李玉珠《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施过程的探索》,《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第8期;武显威《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实践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第12期。上。在这些研究中,既有抽象的归纳,也有经验的分享,但依然缺乏对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这一问题的系统研究。实效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最为核心的问题。笔者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就此提出几点思考,以求教于学界。

一、实践教学有效运行的重要性

多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历多次改革,其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各项工作在专项经费支持下快速发展。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性无需赘言,对于实践教学有效运行重要性的认识,则主要着眼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论教学深化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必修课程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06新方案执行后,教科书内容做了很大调整,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内容删减较多,但是基本知识框架变化不大。马克思主义哲学涵盖的三观、两原理、两大总特征、三大基本规律、四对思维方式、五对基本范畴以及认识论涉及的认识的本质、过程、目的、价值、真理等基本问题没有重大调整。对学生而言,这些内容非常抽象,仅仅依靠教师课堂讲解使学生接受有一定难度,内化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是难上加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精心设计实践方案和操作环节,既是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双向互动的需要,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前提。

(二)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

教学是一门艺术。多年来,教学改革的内容和形式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依然需要围绕课程和内容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应如此,并要做得更好。这是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肩负使命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要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认同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认识功能和社会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1]。

教学改革主要围绕两个层面展开,即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有两大辐射领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和研究生专业,二是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前者面对专业,后者关注普及;前者看重深度,后者看重广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多紧密围绕意识形态纲领编订,并经由党中央审查,教材选择的随意性很小,教材内容解释有统一口径,教学内容创新相对较少。因此,教学改革需要在教学形式层面展开。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该课程的意义都有系统把握。但是有一点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就是如何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深入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职责。现今大学的专业都有特定的培养目标,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成为一级学科以后,也确立了该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均明确指出,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合格人才,特别要培养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胜任在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从静态的思维分析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和管理工作,中文专业主要从事文学创作、文字和教学工作,地质学专业主要从事和地质相关的工作……这种思维显然是片面的,和现实也是不吻合的。在现实中,很多经管类、理工类、文史类专业的毕业生走上了领导干部岗位。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将会大量用到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知识和理论。相对大学所学知识而言,他们所受的马克思主义学科的训练是不足的。从这一点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实践教学更应受到足够重视。在实践中,高校要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性精神、政治情怀和理论素养,为其将来治国安邦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正如一些学者所言,“理性不仅产生于实践之中,它本身还是实践活动的一个要素、一个环节,这个要素同样只有通过人们的现实活动才能得以体现和发挥作用”[2]。

二、实践教学的原则

正确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将会影响问题解决方法的选择。不同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教学,可围绕“知识-能力-素质”的内在演进逻辑,灵活有序地开展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理论性强、覆盖面广、学生重视度相对不够、研究积累不足等原因,导致其实践教学的成效并不明显。要想更好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笔者认为要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整体和局部相统一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四门必修课,统一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整体框架之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根本,这一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理论层面概述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承担,历史层面叙述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承担。这二者之间紧密相联,但也各有特色:前者主要以论带史,后者主要以史带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并结合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理念设置的。该课程重点阐述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就是一个整体,它的实践教学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设计。

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涵课程是一个整体,但每门课也各有其知识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科学三个知识体系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知识体系同样非常严谨。它在系统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精髓的基础上,分模块阐释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知识体系层次感尤为清晰。特别是在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既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传承,也显示了邓小平的系统创建,更突出了几代领导人的后续努力和创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主要围绕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以及共产党成立后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做出的贡献来分章设节,逻辑严密,内容复杂,体系完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重点讲解了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公民的权利、义务以及实体法和程序法,等等。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涵课程都自成体系,所以它的实践教学理应结合具体课程进行设计。

(二)内容和形式相统一原则

实践教学要追求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方式。 内容和形式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没有内容的形式显得空洞,没有形式的内容显得枯燥。按照这一逻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该是内容和形式二者兼备。首先,要紧密围绕教学大纲,在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实践教学内容,并围绕这一内容精心选择有针对性的实践形式;其次,实践教学的形式选择应该是开放性的,既有对过去的总结,也有对新方法的尝试,充分调动广大同学的学习兴趣,以完成既定教学目标,提高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在处理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形式脱离内容,二是形式不能很好地突出内容,三是简单地认为丰富的内容不需要形式的支撑。形式脱离内容的实践教学屡见不鲜,“搞形式、走过场”无疑会遭到学生抵触。形式不能很好突出内容的实践教学,其主要原因是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相关领域的知识欠缺限制了其教学能力的发挥。简单持“丰富的内容不需要形式支撑”这一观点的老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难度和学生的理解能力缺乏整体把握,“对学生直接经验的地位和价值认识不够”[3]。

(三)抽象和具体相统一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强,富有思想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一系列理论不同于普通知识,它们都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丰碑,产生于特定的时空,有多元的主体,交织着矛盾和冲突,引人深思。这些都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构成了极大挑战,让学生感到难学,难以理解和掌握。

上述困难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的理论素养不够,思维训练不足;二是因为生活经验积累较少,对社会多样性了解不足,对事物发展的动态性、复杂性缺乏深刻认识。正如有学者所言,“价值观的形成除了价值认识外,还有赖于实践过程中人们对生活的体验”[4]。对于前者,实践教学应该反其道而行,要让抽象的理论变得更抽象化、理论化,让学生在了解理论谱系的宏观脉络中理解其中一点;对于后者,实践教学应该在操作性层面着力,用具体实践诠释抽象理论。但是实践教学不等同于实验教学,它不是简单的实验意义上的操作,而是要围绕思想和内容本身进行有助于学生消化和理解内容的行动和实践,将抽象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提高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一)整合资源,打造亮点

近年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路径的探讨层出不穷,不同高校均有不同的积累和思考。在分析不同高校做法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第一步是整合资源,打造亮点。整合资源,就是充分整合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人力主要是师资,物力主要是学校现有设备和场地,财力是现有投入。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打造亮点。打造亮点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第一,每个学校的实践教学在起步阶段都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针对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逐一设计实践环节;第二,精心设计的实践教学亮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所以需要突出创新之处,即亮点;第三,对不同教师来说,基于差异化设置的亮点能够造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打造亮点的方法很多,一个在起步阶段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专项经费支持,根据项目定期立项,同一课题立项两组,引入竞争机制进行评比,孵化精品项目和内容,为最终整合打下基础。

(二)协同推进,步步落实

整合资源、打造亮点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第一步。具体来说,这只是在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的基础上提交给学校的一份个性化方案。这份方案要实现与全校学生的对接,就需要各部门协同推进,步步落实。

协同推进要求主体密切配合。现今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均十分重视,多是由校领导主抓,马克思主义学院负主要责任。由于工作属性的交叉,学校的宣传部、学生处、团委及其他党团组织也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部分职责。为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就需要在整个学校层面上对实践教学进行顶层设计。“一个理想的高校课程分析框架应能有助于识别一些关键性的构成要素,而且同时能检验不同类型的因素是如何影响课程的各个方面乃至高校课程系统的。”[5]

步步落实是对协同推进的细化要求。如前文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遵循三个原则,做到三个方面的统一有很大难度,涉及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诸多环节。笔者认为,要做到步步落实,需要做到两点:一要有明确的工作分析,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严格的工作进程表,包括实践内容框架表、实践内容进程表、实践内容记录表、执行总结表;二要有严格的评估制度,应从三个主体(学生、老师和第三方)、六个角度(学生评教、学生自评、老师评学、老师自评、专家评教,在结合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进行评估,并在评估基础上实行科学的激励制度。

(三)动态总结,务实创新

所有的想法在没有实践之前都是空想,所有的想法有了实践就有可能变成理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蕴含的精神。实践,从字面理解,就是去做,去不断总结。从“事实问题入手,搞清事实,发现问题……再打开思路,大胆设想”[6]。从流程分析看,实践应该有明确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每一个环节有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因此,实践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整合资源、打造亮点需要实践,协同推进、步步落实更需要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在认识中实践。鉴于此,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推进过程中人力、物力、财力的调配方法,工作推进设计的主体、客体和中介,评估的指标、措施及数据分析方法等问题,都需要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深化。

总结是过去工作的终点,也是未来工作的起点。鉴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它的推进有一定难度,只能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实践,在实践和总结中寻求创新。创新既需要破旧立新,也需要继承发展;既需要内容的创新,也需要形式的创新;既需要局部创新,也需要整体创新;既需要实践创新,也需要理论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四、结语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特别指出的是要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要“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及校外活动。”

作为实践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它既是深化理论教学的需要,也是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更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整体设计,合理组织,有效推进。从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层面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重要性是前提,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原则是灵魂,寻求实践教学实效性的着力点是中心。

参考文献:

[1] 朱晓慧.发挥意识形态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2007(3):30-34.

[2] 吴向东.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13.

[3] 石中英.教育哲学的责任和追求[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172.

[4] 陈章龙.论主导价值观[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45.

[5] 乔连全.学术计划——一个新的高校课程理论框架[J].高等教育研究,2008(2):68-72.

[6] 张书琛.探索价值产生奥秘的理论——价值发生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176.

[7] 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85.

猜你喜欢

理论课实效性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